全球金融市場進入「央行超級週」,從美國聯準會(Fed)、英國央行(BOE)、日本央行(BOJ)到加拿大央行,多家主要央行將相繼公布利率決議,為2025年最後一季的經濟走向定調,投資人屏息以待,其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利率決策。
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本週將宣布降息1碼(25個基點),這一決定既是回應川普政府持續施壓降低借貸成本的政治壓力,也是就業市場轉弱後,貨幣政策向鴿派傾斜的體現。與Fed的寬鬆步伐不同,英國央行預料將維持4%基準利率不動,日本央行也傾向按兵不動,加拿大央行則可能選擇與Fed同調降息。
在這一背景下,美銀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發布最新報告,直言過去幾年主導市場的「Anything But Bonds」(除了債券都能買,ABB)交易模式已到盡頭,2025年的新主題將是「Anything But The Dollar」(除了美元都能買,ABD)。
Hartnett指出,自2020年以來,美國名義GDP暴增54%,創二戰以來最強紀錄,但隨著財政支出放緩、勞動力市場轉弱,2025年名目增速恐從6%降至4%,意味著「增長與債券殖利率見頂」,這也象徵債券熊市可能終結,市場焦點將轉向利率敏感的資產,包括小型股與價值股。
黃金今年漲幅達38%,遠勝全球股市(+25%)與比特幣(+23%);相較之下,美元與石油則重挫,今年初至今分別跌逾10%與13%。這正驗證了「ABD」交易思維,美元走弱,非美資產反而迎來契機。
他認為,美元走弱、歐洲和日本通縮時代的結束、以及歐美亞洲的財政擴張,都為做多非美資產提供了理由,在此背景下,黃金的戰略價值愈發凸顯。Hartnett稱,黃金是「對沖無政府狀態和美元貶值風險」的工具,儘管近期大量資金流入,但他預計金價將進一步上漲。
本文轉載自2025.09.14「工商時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