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總經變局詭譎的時刻,新任經濟部長龔明鑫在內閣改組名單中成為焦點。他豐富的財經背景與行政經驗,是他被延攬出任經濟部長的原因。但當下關稅與經貿挑戰嚴峻,也考驗他的拆彈能力。
攤開新內閣名單,綠營重要財經幕僚龔明鑫從行政院祕書長轉任經濟部長,以擅長協調知名的他,在前任部長郭智輝頻頻失言的爭議風波後,如何「救火」,以及帶領台灣產業挺過川普關稅刀口,考驗他的財經執政智慧。
61歲的龔明鑫是總經學者出身,曾是蔡英文時代的財經政策擘畫者,財經官員資歷也相當完整,曾任國發會副主委、經濟部政次、國發會主委、行政院秘書長等要職。如今再度回鍋經濟部,是站上火線,接下燙手山芋任務。
另一方面,他被形容「交作業很快」,是賴政府團隊中可靠的政策執行者,不論是重大經濟政策、還是臨時事件應變,他都能迅速給出務實解方。
從學者到政界,龔明鑫以協調力見長
龔明鑫的專業底蘊,來自經濟學的扎實養成。他是輔仁大學統計系畢業,進入台大經濟研究所後,逐步確立自己對產業經濟的興趣,最終取得中興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智庫生涯中,他長年任職台灣經濟研究院,專注於產業經濟學與計量分析,奠定「用數據說話」的溝通風格。他能夠把複雜的總經數據深入淺出地分析,用大眾能夠理解的語言說明。
走入政壇後,龔明鑫的角色逐漸從幕僚轉為決策核心。2016年,他加入國發會,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與「亞洲.矽谷」等政策,試圖為台灣經濟注入新動能。之後歷任經濟部政次與行政院要職,負責整合跨部會資源,調和政策利益分歧。據了解,賴清德政府拋出的主權基金方向也是由他主導統籌。
川普2.0時代下對全球祭出關稅,台灣出口產業首當其衝。龔明鑫雖不是華府談判桌上的直接代表,但卻是台灣內部資源整合,重要談判的核心。他跟著談判團隊訪美,並盤點受衝擊產業——從工具機到塑膠製品,甚至連蝴蝶蘭與鬼頭刀這些出口品項,共同將台灣原本32%的對等關稅降至20%。
「我們試圖把232條款與對等關稅一起納入談判,讓台灣能爭取到最具競爭力的稅率。」龔明鑫最近的一次對外發言,也提到關稅的現階段談判重點。
最大挑戰是帶領產業轉型
而身為五個孩子的父親,他的人生節奏同樣穩健,由於孩子年齡差距較大,他曾在多年前笑說,自己可以用家長身分,從幼兒園到大學提供教育政策意見。
近年台美經貿合作升溫,龔明鑫更將角色擴展至「國際推手」。2025年5月,他在美國華盛頓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時,公開拋出「台美合作一定能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言論,引發矚目。
他指出,台灣對美直接投資累計已超過千億美元,創造逾40萬個美國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雙方合作不只停留在貿易層面,而是進入半導體、AI、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共同打造「非紅色供應鏈」,強化國防產業與供應鏈安全。
「台灣愈強大,愈能減輕美國的負擔。」龔明鑫當時說,無論是無人機、半導體,或是農產品與國防採購,他都將台美經貿合作視為雙贏戰略的一部分。
只是,在232條款公布前夕,龔明鑫如今轉換跑道擔任「經濟部長」,恐怕沒有上任蜜月期,得趕快就定戰鬥位置。
除了必須在複雜局勢下擁有應變能力解決突發危機,為台灣爭取最佳利益外,更要能夠傾聽民間聲音,將產業界需求轉化為政府行動。更要擬定未來產業發展競爭力政策,帶領台灣在新一波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找到最佳定位。
從學術研究到產業政策,龔明鑫從幕僚到部長,始終展現出「務實、穩健、協調」的特質,在全球政經局勢詭譎多變之際,他能否帶領台灣經濟再創新局,將是他上任後的迫切課題。
職務 | 任期 | 主要成就與任務 |
---|---|---|
台灣經濟研究院 副院長 | 2006-2016 | 主攻產業經濟學,負責產業研究與政策規劃,累積深厚的產業分析與政策建議經驗。 |
國家發展委員會 副主委 | 2016年5月起 | 參與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及「亞洲‧矽谷」等重大產業政策,奠定台灣新創與產業轉型的政策基礎。 |
經濟部 政務次長 | 2017年9月起 | 協助推動行業與產業政策,支持政府經濟發展策略落實,強化產業結構升級。 |
行政院 政務委員 | 2019年起 | 擔任跨部會政策整合角色,參與國家經濟戰略規劃與重大政策協調。 |
國發會 主委 | 2020年起 | 推動長期國家發展計畫,協調國際經貿談判,並積極規劃數位轉型與經濟韌性布局。 |
行政院 祕書長 | 2024年5月起 | 擔任政府高層幕僚,扮演政策協調與跨部會溝通的重要橋樑。 |
經濟部 部長(新任) | 2025年8月起 | 接任郭智輝職務,面對美中關稅與全球供應鏈挑戰,需在穩定國內經濟與推進產業升級間取得平衡。 |
整理:廖君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