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被挪威主權基金看上!漢民集團當後盾,禾榮科憑什麼突破千億市值?

段詩潔
user

段詩潔

2025-08-25

瀏覽數 1,800+

禾榮科將掛牌上市成焦點,圖為總經理沈孝廉。段詩潔攝
禾榮科將掛牌上市成焦點,圖為總經理沈孝廉。段詩潔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漢民集團旗下將掛牌的禾榮科近期成為市場焦點,能否改寫台灣在國際醫療領域的角色?低調的漢民集團一舉一動成為市場矚目焦點。自2016年把當時台股股后漢微科以約千億元賣給荷蘭艾司摩爾(ASML)大廠,寫下半導體歷史後,如今旗下持股逾八成的禾榮科即將在9月掛牌上市,市值已突破千億,並被挪威主權基金看上,成為台股唯一被納入的興櫃標的。

禾榮科的核心技術「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是近年癌症精準治療的重要突破。BNCT聽起來很難,但說的白話精簡些,就是利用含硼藥物較容易聚積於癌細胞內的特性,可將腫瘤細胞與正常組織做區分,再從體外照射熱中子射線,進而破壞癌細胞,達到精準治療的效果。

半導體大咖漢民虎父無犬子

禾榮科總經理沈孝廉解釋,BNCT的理論最早於1930年代提出,早期依賴原子爐產生中子,美國曾進行研究但因效果未達預期而中止。「像台灣的清大或是日本京都大學,他們早期有這種原子爐設備,才有辦法做這樣的實驗。」台灣清華大學於1992年利用原子爐進行BNCT改建,2000年完成中子束設計,2004年開始臨床研究,2010年與工研院合作臨床計畫。

但要把研究真正落地商轉,BNCT相對是一個重資本的產業,2016年在漢微科以約千億元賣給艾司摩爾後,工研院與清大找上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希望能承接這個技術並發展下去。

黃民奇一向很願意投資新的技術與產業,漢微科就是一個重要代表。1998年,他聽了一場交大校友的電子束檢測技術簡報,雖然產品尚不成熟,仍一口答應支持,於是成立了漢微科。漢微科曾一度連續虧損13年、累積虧損數十億元,最後終於在2010年後華麗轉身,拿下全球近九成市占率,2016年更以千億市值被荷蘭ASML併購,成為台灣半導體史上最成功的設備公司之一。

漢微科2016年更以千億市值被荷蘭ASML併購。張智傑攝

漢微科2016年更以千億市值被荷蘭ASML併購。張智傑攝

黃民奇善於整合國際頂尖人才,推動重大設備研發,使漢民科技在半導體製程設備領域脫穎而出。雖然他一向行事低調,漢民科技也未曾掛牌上市,但其領導與投資眼光,已深刻重塑台灣產業版圖。

因此,當時工研院與清大找上門,雖然並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他認為「如果能多救一個人,都是好的事業。」禾榮科於是在2017年成立。

2019年,禾榮科產品開發完成、進入建置的階段,禾榮科四處尋找願意提供試驗場地的醫院,但BNCT需要300公尺 X 300公尺的空間,每道牆厚達2.5公尺,需要很大的場地,找不到願意提供場地的醫院。剛好中國醫大在竹北有塊地要規畫,黃民奇決定親自出馬,說服中醫大董事長蔡長海攜手合作,由禾榮科投入資金,建置第一套加速器型BNCT設備。運用中國醫大新竹附醫內的設備,並採用恩慈療法,累積至今已治療103位癌末病患。

而黃民奇更以個人名義,斥資12億元,捐贈硼中子捕獲治療設備給陽明交通大學,建置台北榮總「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

「藥械合一」BNCT技術挑戰癌症治療 

全球在BNCT治療發展上,以日本的腳步最快,目前已經納入健保,台灣則迎頭趕上,其它國家則仍多停留在研究階段。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沈孝廉分析禾榮科競爭優勢,除加速器之外,目前設備系統90%由禾榮科自主開發,2024年6月取得醫療器材台灣食藥署(TFDA)許可證,成為台灣首家、全球第二家獲證廠商。而禾榮科優勢是在於藥械合一,藥物與設備皆自己開發;日本廠商則是只做設備與系統,但藥物需要外購,禾榮科則等同於做「印表機生意」,賣的藥物就相當於墨水。

此外,禾榮科的產品目前在營運成本及效率方面,表現都比日本競爭對手明顯為佳,相較於日本競爭對手的產品一天整能治療兩名癌症病患,禾榮科一天可以治療六名癌症病患,對醫學中心而言更具吸引力。

至於開發與臨床試驗中的含硼藥物,倘若順利的話,有機會在2026年中至年底取得藥證。而未來的營收來源,包括設備買斷,或是設備租賃/BOT形式,以及治療用藥物銷售、治療前診斷藥物銷售;未來也將展望國際市場。

精準治癌闢藍海 

以目前放射治療比較來看,傳統放射治療(光子)醫院建置成本約0.5-1.5億、治療費用有健保給付約20萬、治療需要25-30次;質子/重粒子治療醫院建置成本約14-45億,治療費用約60-140萬、治療需要10-30次;硼中子捕獲治療醫院建置成本約12億,治療費用約100萬、治療僅需1-2次。

根據市調機構GII指出,全球放射治療市場需求預計將從2023年的80.3億美元增至2032年近239.7億美元,2024-2032年研究期間複合年成長率為12.92%。至於全球BNCT市場規模,可望從2023年的1.74億美元,擴大至2030年的21.99億美元,2024年至2030年間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1.77%。

富邦證券投資銀行處副總經理胡中華觀察,生技案成功者少、失敗者多,且需大量資金投入,投資人最在意的不只是技術創新,還有資金實力與長期承諾;因此,後盾強大的股東也是評估的關鍵因素。他指出,全球高端醫療設備領域,長期都由奇異、西門子、飛利浦等歐美大廠把持,台灣在高端醫療器械仍屬空白;黃民奇也是看到這點,因此當初清大與工研院找上門時願意承接技術並積極投入。「BNCT並非要取代現有主流療法,而是提供另一個選擇。」

有背後漢民集團的強力後盾,以及挪威主權基金的加持;禾榮科雖尚未獲利,股價一度逼近千元、市值已突破千億元,成為市場熱點。能否打破長期以來國際醫療設備市場由歐美大廠壟斷、改寫台灣在國際醫療領域的角色?市場拭目以待。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