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核三延役公投落幕!賴清德強調堅守3大原則,正反各方回應全盤整理一次看

黃泓瑜
user

黃泓瑜

2025-08-23

瀏覽數 2,600+

公投之夜。張智傑攝
公投之夜。張智傑攝
00:00
00:00

「核三延役公投」開票結果出爐,全國同意票達434萬1,432張,不同意票則為151萬1,693張,同意與不同意的比例分別約為73.5%與25.6%,幾乎相差三倍,儘管總票數未過500萬票數的門檻,但凸顯人民對於傾向支持核三延役。《遠見》為大家整理各方對於公投結果的回應。


針對這次公投結果,總統賴清德強調,政府將依《核管法》程序推進,並堅守「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三大原則,未來若有更安全的新核能技術,也不排除採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核三廠所在地屏東縣,地方投票結果同樣呈現「同意票高於不同意票」的態勢。同意票數為12萬720票,不同意票為9萬460票,同意率約56.6%。其中,位於核三廠旁的恆春鎮,同意票為4,103票,大於不同意的2,658票。不過,恆春選民整體投票率並不高,僅有約27.1%的選民支持核三延役。

在支持方,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形容公投「雖敗猶榮」,認為433萬張同意票已展現社會對核電的支持,強調核能有助減碳、降低電費並維持產業競爭力。國民黨直言「沒有穩定電力,就沒有國家競爭力」,呼籲政府務實落實延役。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指出,同意票數是不同意的三倍,民意不容忽視。

另一方面,反核團體批評公投「毫無正當性」,認為投票率創低,並主張推動「核安三法」、加速核廢處置。綠黨與綠色和平則呼籲社會聚焦真正的能源轉型,避免再陷政治惡鬥。

總統賴清德:不排除新核能技術,仍落實兩大必須、三大原則 

總統賴清德開記者會表示,雖然最終未能跨越門檻,但這正是台灣民主意志的展現,政府會尊重人民的選擇。他強調,社會對於能源多元化的期待,他都充分理解,而在漫長的核能辯論中,台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

總統賴清德稱不排除新核能技術。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稱不排除新核能技術。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指出,核能安全既是科學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不會因一次公投就完全解決。今年5月修正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已明訂兩個程序必須落實:一是核安會訂出完整的安全審查辦法,二是台電依規進行自主安全檢查。他要求核安會廣納各界意見,儘速完成審查規範,並請台電依法啟動檢查,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與風險。

「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賴清德重申,政府在核能議題上的立場堅決遵守三大原則,若未來先進技術能讓核能更安全、核廢料更少,且社會接受度更高,政府不會排除採用。他強調,人民要的是安心與穩定的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唯有在核安、核廢與社會共識都獲得保障的情況下,台灣才能穩健面對核能議題,邁向更安全與永續的未來。」賴清德最後表示,政府將持續推動能源轉型,在確保安全與永續的前提下,尋求最適合台灣的能源路徑。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433萬反映社會已支持核電,減碳降費增健康 

針對「核三延役公投」未能跨越門檻,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這場公投「雖敗猶榮」,因為同意票已清楚展現民意。

此次同意票高達433.22萬,遠遠超過150.86萬張不同意票,比例為74.2%比25.8%。「這已經是一場光榮的一役,民意非常清楚,就是支持核電。」童子賢表示,即使因投票率不足未能通過,但結果已足以證明台灣社會對核電的接受度。

童子賢特別提到,連核三廠所在地的屏東恆春居民,也以高比例支持核電續存,顯示地方民眾並非如外界認為完全反對,而是認同核能在能源安全中的角色。他呼籲政府務實面對,因為這不僅符合國際科學趨勢,也契合台灣民主精神。

「核電可以減少排碳與PM2.5,增進國民健康;核電延役能降低電價,減輕百姓的生計壓力;而穩定高品質的電力,更能協助科技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維護台灣經濟地位。」童子賢強調,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繼續保持領先,「讓中華民國持續站在一流國家的行列,大家也才能做一流的公民。」

國民黨:政府應正視核能,沒有穩定電力,就沒有國家競爭力 

國民黨發表聲明指出:「823公投展現了人民意志,這不只是政黨的勝利,而是台灣社會在面對權力傲慢時,選擇用選票守護民主。然而,民主守住了,台灣卻仍陷入停滯,社會分裂與產業焦慮未解,人民感受不到未來方向。」

國民黨喊話政府應正視核能。張智傑攝

國民黨喊話政府應正視核能。張智傑攝

國民黨聲明直言,賴清德政府上任至今,能源與經濟政策失衡,台灣的發展陷入空轉。這樣的內耗,不只消耗時間,更侵蝕全民對未來的信心。在撕裂的台灣裡,沒有真正的贏家。他們進一步強調,在野黨不僅要監督,更要提出解方。面對產業危機與國家發展的挑戰,國民黨提出五項改革呼籲,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能源議題。

「沒有穩定的電力,就沒有國家競爭力。」聲明指出,國家安全不能僅停留在口號,台灣必須重建能源安全與韌性,務實面對錯誤的能源政策。國民黨呼籲政府應落實立法院已通過的核電延役決議,確保能源穩定供應,才能維持台灣的生存基礎與產業競爭力。

【給遠見訂戶】續訂遠見最划算的時刻,兩年送一年,現在訂閱>>

國民黨最後呼籲,能源政策牽動台灣的經濟命脈與人民生活,若執政者持續迴避問題,終將讓國家陷入更深的困境。唯有正視核能、確保電力穩定,台灣才能在全球淨零競賽與地緣政治風險中站穩腳步。

民眾黨黃國昌:公投展現三倍民意,政府不能再漠視核電選項 

在「核三延役公投」結果出爐後,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召開記者會表示,雖然同意票未達500萬門檻而使公投未通過,但超過430萬人投下贊成票,「同意比例更是不同意票的三倍,已清楚反映社會對核能的支持與期待。」

「這場公投雖未綁大選,但仍展現高度民意能量,顯示台灣社會對核電的接受度正逐漸擴大。」黃國昌指出,與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相比,當年同意率六成、不同意四成,而這次核三延役在投票條件更嚴苛下,仍能獲得如此強烈支持,代表民眾正用選票要求政府檢討過去的能源政策。

另外,黃國昌強調,依照《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規定,經濟部應允許台電依法提出延役申請,再由核安會以科學與專業把關。更值得關注的是,核三所在地屏東縣,同意票也高於不同意票,顯示地方居民並非如民進黨所言拒絕核電,而是願意支持以核能作為穩定供電的選項。

針對總統賴清德在公投後首度鬆口表示將依照《核管法》讓台電啟動安檢並提出申請,黃國昌認為:「若沒有430萬人明確表態,賴清德不會出現態度轉變。這顯示人民的選票已成功推動政府重新正視核能議題。」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除此之外,黃國昌同時批評:「民進黨自2019年將《公投法》鎖進鳥籠,限制投票頻率與時間,導致公投門檻過高、難以反映民意。」他們承諾,下個會期將推動修法,讓公投更貼近人民,實踐「主權在民」的核心價值。

最後,黃國昌呼籲,台灣在AI、半導體等高耗能產業快速發展下,必須務實面對能源需求,「若政府仍以『非核神主牌』排斥核電,將讓人民承擔沉重代價。未來應讓核能與綠能並行,確保能源安全、經濟發展與永續轉型。」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促推核安三法與核廢選址法,跨黨派推動能源轉型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指出,立法院自5月20日通過「核三重啟」公投案,僅95天便匆促上路,最終同意票未達500萬門檻,投票率更不足三成,確定遭否決。這也是台灣首個非由公民連署,而由國、民兩黨在立院提案的全國性公投。

平台強調,此次公投投票率創修法後最低紀錄,不僅遠低於過去兩次全國性公投的51%、41%,甚至比「鳥籠公投」時期部分案例更低,顯示民眾以不投票方式拒絕政黨惡鬥。他們直言:「這樣的公投毫無正當性,根本不值得參與。」並指出,缺乏公民連署與充分討論,導致許多反核支持者選擇以不投票來表達對「不正義」程序的抗議。

平台同時批評,以全國公投來決定屏東縣內核三廠是否重啟,對在地居民並不公平。屏東縣投票率全台第四高,且不同意票比例最高,包含高樹、九如、新園等七個鄉鎮不同意票高於同意票,反映地方強烈反對。平台更點出,擁核方曾聲稱「恆春有七成五支持重啟」,但最終開票顯示當地不同意票高達四成,「證明民調與真實民意存在落差。」

平台同時質疑,本次公投語意模糊、與《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重疊,不僅耗費11億元公帑,更突顯立院在核能議題上的怠惰。聲明呼籲,朝野政黨不該再操弄核能,而應推動「核安三法」與「核廢選址法」,正視核安與核廢料問題。最後強調,能源轉型與減碳是全民課題,必須跨黨派合作,不應再淪為政治角力。

台灣綠黨:四大訴求支持綠能,拒絕毀林搶地與貪腐濫權 

台灣綠黨聲明中指出,這次公投結果反映出台灣社會對核能仍存在歧見,這正是社會應展開更多理性討論的契機。核能議題涉及層面廣泛,包括核廢料處置、地震風險、再生能源發展等,必須在安全、環境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

綠黨同時提醒,近期爆發的多起綠能爭議與弊案,確實讓不少支持環保的民眾失望「我們要的是真正永續的能源,而不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要的是公平透明的制度,而不是黑箱操作與舞弊。」綠黨強調,他們堅決支持綠能,但拒絕「毀林搶地」或藉綠能名義進行貪腐的行為。

在能源轉型的下一步,綠黨提出四大訴求:優化再生能源推動政策,建立更嚴謹的法規架構,確保開發過程兼顧環境保護;積極投資具基載特性的再生能源,例如地熱,同時保障在地居民與原住民族權益;強化節能政策,提升整體能源效率,協助企業落實節能轉型;加速核廢料最終處置進程,並廣納各界意見,參考民間版《高放射性廢棄物選址暨處置條例》草案。

「唯有透過民主對話與科學論證,台灣才能走出一條兼顧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的能源道路」,綠黨指出,將持續監督行政院與立法院的政策推進,並以理性、建設性的方式參與能源辯論。同時呼籲不論立場如何,都應以長遠眼光面對能源轉型挑戰,為非核家園來努力。

綠色和平:企業應在缺電危機前積極投資綠能 

聲明同時呼籲提案方不要再執迷於核三延役。尤其身為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的企業家童子賢,更應放下對核能的執著,尊重民意。綠色和平強調,政府與高耗能產業必須共同承擔責任,加速發展再生能源與儲能,甚至投入地熱發電,並落實「使用者付費」,避免將缺電困境加諸台電與全民。

綠色和平氣候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表示,企業應在「真正的缺電危機」發生前,把握時機積極投資再生能源。她指出,這不僅有助因應國際供應鏈的永續要求,更能推動台灣建立安全、永續且自主的能源體系。

綠色和平最後強調,唯有政府、用電大戶、台電及全民攜手推動能源轉型,台灣才能獲得穩定又便宜的電力。核三公投已經明確表達民意,政府應讓核三正式走入歷史,避免社會持續分裂,並帶領國家邁向以綠能為核心的未來。

綠色和平發表聲明:「呼籲產業界與政黨應尊重台灣人的選擇,並將焦點轉向真正解決能源困境的根本之道。」他指出,這次仍有部分選民因「缺電焦慮」而投下同意票,但台灣既以民主為驕傲,就必須接受公投的結果。真正的課題在於AI與半導體等高耗能產業快速擴張,帶來電力需求壓力,社會應共同面對。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