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823罷免將重演726完封劇本?關鍵在「這群選民」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實習記者謝采宜
user

實習記者謝采宜

實習記者羅卉昀
user

實習記者羅卉昀

2025-08-21

瀏覽數 50+

隨著823罷免投票日接近,各界也關注第二波罷免案結果,藍營究竟能否重現726的完封勝利。遠見資料庫,蘇義傑攝
隨著823罷免投票日接近,各界也關注第二波罷免案結果,藍營究竟能否重現726的完封勝利。遠見資料庫,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隨著823罷免投票日接近,各界也關注第二波罷免案結果,藍營究竟能否重現726的完封勝利,再度保住國會多數?這得回到726的選民結構分析,究竟是誰撐起藍委「保護傘」。

726 全國性罷免案中,撇開新竹市長高虹安不談,有七席立委的不同意票超過他們在 2024 年當選時所獲得的票數。值得注意的是,整體投票率達56%,雖低於2024年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約七成的投票率,但這七席立委的「不同意票」卻比當選得票數還高。這也引發各界關注,這次罷免攻防戰中,究竟是哪些選民站出來投票、撐起藍委的保護傘?

尤其,7月26日的罷免涉及國民黨多達 24 席區域立委,占區域立委總席次的三分之二。再者,726罷免案投票率平均達56%,規模空前,超越2022年台中市立委陳柏惟罷免案的51.72%,再創新高。

準全國性罷免投票,推升動員與投票率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子喬指出,726罷免投票已非單一選區的罷免,而是近似一場「準全國性選舉」,藍綠陣營都將此視為國會勢力板塊的攻防。假設此役罷免全數通過,對國民黨而言,形同團滅危機;綠營則視為扭轉現階段朝小野大的機會,在這樣的情勢下,雙方支持者的投票動機均被提高,進而推升投票率。

他進一步分析,這也顯示藍白合作已從國會延伸至基層。

例如,七席立委的不同意票高於去年當選的票數,其中桃園市第五(呂玉玲)、第六(邱若華)、新北市第八(張智倫)及新竹市(鄭正鈐)選區,上屆立委選舉中皆有民眾黨候選人參選,導致選票分散。推估上次選區的白營支持者,這次便可能轉而支持藍營、投下不同意罷免票。

無白營候選人的藍區,中間選民成票源關鍵

除了藍白合作明顯的上述四個選區之外,基隆(林沛祥)、桃園第三(魯明哲)及台東(黃建賓)選區,也出現不同意票超過當選票數的情況。

蘇子喬指出,這三區上屆立委選舉並無民眾黨參選人,可能代表有更多中間選民在726當天站出來、投下不同意票。

【給遠見訂戶】續訂遠見最划算的時刻,兩年送一年,現在訂閱>>

綠營動員受限,藍營選區實力仍在

從結果看來,綠營動員不如預期,24個立委罷免選區中,僅七區同意票達原選區選舉人數25%門檻。蘇子喬認為,這與選區結構有關,儘管這場罷免具有全國性動員的規模和象徵意義,但回到地方層級,這些罷免成案的選區仍屬藍營優勢區,因此藍營的基本盤本就較綠營更大。

尤其,這些面臨罷免危機的藍委,大多連任多屆,就算是新科立委,在當地也都具備一定的基層實力。相對的,綠營的基本盤本就較小,組織動員能量相對受限,最終難以催出足夠的罷免同意票。

這場「準全國性罷免」最終以藍營全數保住席次收場,不僅突顯藍白合作在基層的成效,也反映出中間選民在關鍵選區的投票傾向。

726罷免案被完封的結果,也逼使綠營要正視政治現實:執政黨必須以具體政績,突破朝小野大的政治挑戰。而對藍營來說,如何將這波藍白合的能量與選情熱度延續至下一次823罷免,甚至是2026地方大選,將成為決定政治版圖走向的關鍵。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