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1日晚間,對全球多國祭出新一輪對等關稅政策,台灣的稅率也終於塵埃落定。根據白宮公告,自8月7日起,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將被課徵20%暫時性關稅。消息一出,引發政界、產業界與學界,高度關注。總統賴清德強調,這項關稅並非最終結果,將會持續談判爭取合理稅率。專家認為,這場關稅不只是經貿議題,更是一場關於台美關係、國安與產業戰略的多層次談判。
台灣關稅終於出爐!美國白宮31日晚間公布數十個國家的最新稅率,其中台灣被課徵20%的稅率,並於美東時間8月7日凌晨12點01分生效(台灣時間8月7日中午12點01分)。白宮表示,若商品在8月7日前已裝船,且在10月5日前進入美國,將不受新關稅影響。
總統賴清德1日早上表示,美國課徵的20%關稅將是「暫時性」措施,政府將在完成最後階段談判的同時,持續爭取合理的關稅稅率。「一旦最終協議達成,預期關稅稅率將進一步下調,」賴清德強調。
《路透》分析,美國是台灣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根據美國與台灣政府的數據,去年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739.2億美元,為第六大對美貿易順差國。 談判結果,可能對台灣未來的貿易策略,以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產生關鍵影響,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至關重要。
主要國家對等關稅稅率一覽表
國家 | 4月稅率 | 8月新稅率 |
---|---|---|
亞洲 | ||
台灣* | 32% | 20% |
印度 | 26% | 25% |
越南 | 46% | 20% |
印尼 | 32% | 19% |
菲律賓 | 17% | 19% |
日本 | 24% | 15% |
泰國 | 36% | 19% |
南韓 | 30% | 15% |
馬來西亞 | 24% | 19% |
歐洲 | ||
英國 | 10% | 10% |
歐盟 | 20% | 15% |
美洲 | ||
加拿大 | 25% | 35% |
墨西哥* | 25% | 25% |
備註: 1.台灣關稅將於台灣時間8月7日中午12點01分起生效 2.墨西哥關稅談判仍在進行中,最後期限延至10月30日。 *更新日期:2025/8/1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白宮 *整理:邱祐慶 |
賴清德:20%稅率並非最終目標
賴清德1日上午與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祕書長潘孟安、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行政院祕書長龔明鑫、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等人,在總統府舉行「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記者會」。
賴清德指出,自從4月2日美國對全球多國啟動新一輪關稅政策以來,台灣即積極展開與美方的談判,期間已進行四次實體會談與多次視訊會議,雙方在談判過程中展現高度誠意,並秉持著改善台美貿易逆差、促進互補互利的原則推動協商。「目前的20%稅率並非最終目標,台灣仍將持續爭取更合理、更有利的稅率,」他說:「由於雙方雖然已完成所有技術性磋商,但尚未召開最終總結會議,最後的關稅稅率並未確定,也因此,目前的20%仍屬『暫時性』措施。」
賴清德也提到,行政院早在4月4日,即提出因應對等關稅對中小企業所可能帶來衝擊的支持方案,同時,行政院也將特別預算從原先的新台幣880億元調高到930億元,相關的特別條例已經送交並完成立法院審議。「政府期盼行政院能盡速將預算正式送審,以加速執行各項紓困與輔導措施,協助中小企業度過新一波的美國關稅挑戰。」
針對在野黨批評政府談判是重大挫敗、黑箱作業,賴清德表示,目前談判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不能貿然判斷是成功或失敗,談判團隊此時應該需要在野黨的支持與鼓勵。
他也提到,這次與美國談判的國家很多,大家都遵守國際經貿談判的原則,並簽有保密協定,在沒有確定最終稅率錢,雙方無法公布談判細節。「台灣堅守四個原則進行談判:保護國家、產業、糧食安全和國人健康的利益,」賴清德強調:「我們期望能平衡台美貿易逆差、秉持台美互補互利,達成深化台美經貿合作、建立國安科技多元領域合作的目標。」
先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7月27日提到,將在兩週內公布針對半導體、ICT產業和電子零組件的「232調查」結果。賴清德提到,由於結果尚未公布,因此台美雙方現在只是進行原則性磋商,公布後,談判團隊會就232議題,跟美國進行進一步談判,情況就會逐漸明朗。
台灣政府如何因應?
川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後,行政院就提出涵蓋「9大面向、20項措施」的支持方案,初期編列預算880億元,後續在行政院提出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中,將這筆金額增加到930億元,並規劃總預算上限達4100億元,以強化整體經濟與社會韌性。
整體方案,聚焦在工業與農業兩大領域。
工業部分涵蓋六大面向,包括金融支持、行政成本降低、產業競爭力提升、多元市場拓展、租稅優惠與就業穩定,總金額達750億元。具體措施如提供出口導向企業融資與保險補貼、簡化通關流程、補助中小企業研發升級與海外拓展、調整租稅法規以鼓勵創新轉型,以及對受影響勞工提供就業與培訓支持等。
農業方面則有三大面向,包含農貸利率補貼、產業加值轉型與拓展內外銷市場,預算規模為180億元,目標在強化農漁業外銷冷鏈、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擴展多元銷售通路。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記者會上表示,1日下午將會邀集相關部會,針對20%稅率對產業衝擊進行重新推估,並調整支持產業的特別條例,如有結論,將會向外界公布。
專家怎麼看?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在臉書上指出,目前的稅率雖然比日韓來得高,但這是「暫時性」稅率,因為協議中包括對美投資、採購,以及市場開放細節都尚未明朗,最終還需要川普確認。
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也在臉書強調,20%關稅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場「仍在進行中的談判」,雖然台灣出口美國的產品將自8月1日起被課徵20%關稅,但這個數字對比原先傳出的32%懲罰性關稅,反而可以視為一種談判空間的保留與緩衝。
翁履中提到,這場關稅並非輸贏立判,而是一場更長期的地緣與經濟戰略協商,未來台灣需要的是務實智慧,將自身的國安與科技價值包裝為談判籌碼,避免陷入被動、只能接受條件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