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供應鏈大轉彎!設廠不再只看成本,渣打銀行:企業最怕這三件事

段詩潔
user

段詩潔

2025-07-28

瀏覽數 800+

渣打銀行高管受訪指出,企業正積極評估多區域生產、成本控制與風險分散策略。渣打銀行提供
渣打銀行高管受訪指出,企業正積極評估多區域生產、成本控制與風險分散策略。渣打銀行提供
00:00
00:00

地緣政治緊張、關稅政策反覆變動下,全球供應鏈正從集中化邁向碎片化。渣打銀行高階主管受訪指出,企業正積極評估多區域生產、成本控制與風險分散策略,而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也面臨轉型與挑戰。

面對美中貿易摩擦升溫,企業普遍傾向縮手觀望。渣打集團企業暨投資銀行業務聯席主管暨東協與南亞總裁高恕年觀察,許多企業延後或重新評估既有投資案,特別是對亞太地區的新設廠案格外謹慎。而全球供應鏈重組,預期在未來數年內將耗資甚鉅,凸顯企業面對的壓力與風險。

「不過,各個市場表現得相當有韌性,觀察數據也尚未出現重大問題。」高恕年指出,各市場關稅水準差異還必須與競爭對手比較,各產業別也面臨不同關稅;以台灣為例,在科技和半導體領域的戰略優勢顯著,不易被高關稅削弱。

區域化供應鏈成形,多生產基地將成常態

回顧川普第一任期,「中國加一」策略興起;再到疫情加速供應鏈韌性需求,強調「近岸生產」和區域化生產。單一生產基地、全球分銷的舊模式已經瓦解,轉向多區域生產模式。如「India for India」、「China for China」,也就是說,在印度製造出來的產品供應給印度當地市場,中國大陸製造出來的產品供應給中國大陸當地市場。

高恕年認為,未來7到10年內,在地化策略將成為主流。這對企業而言,不只是成本問題,更需調整營運結構與人才佈局。「從單一生產基地,到在全球建置多個生產基地,企業的成本大增,不過包括科技、數位化與智慧物流等,將能夠幫助企業去降低這方面的成本。」

他也提醒,還需要留意可能出現「最惠國」議題:若一個市場獲得低關稅待遇,其他國可能跟進要求。企業的挑戰在於不能再只依賴低成本,而是必需分散風險。

高恕年認為,未來7到10年內,在地化策略將成為主流。圖為北京中關村。蘇義傑攝

高恕年認為,未來7到10年內,在地化策略將成為主流。圖為北京中關村。蘇義傑攝

企業最擔心:政策、利率與匯率

當然,很多企業想要把生產基地移到全世界各地,但並非都能成功,因為移到別的市場,需面對陌生的法規、政治風險與文化差異等挑戰。高恕年說,「許多企業其實並沒有準備好,他們可能已經很習慣在自己熟悉的是市場裡面去經營熟悉的生態系,當去新的市場,尤其是生產,又是一場新的球賽了。」當然對於渣打銀行來說也是一個機會,可以於提供在資本結構上如何避免匯率與利率風險、融資以及當地合作夥伴等等。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渣打銀行企業暨投資銀行業務香港兼大中華區主管許穗華也分享,中國大陸在過去幾年也逐漸從舊經濟轉到新經濟,「之前他們在一些石油、金屬製造相關行業投資很多,但是過去幾年他們一直在轉型,例如電動車、再生能源等等,而且他們也很注重內銷,畢竟中國大陸市場胃納量很大。」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不確定性,高恕年建議,分散已經是一個加速進程的趨勢,可以看到這個成本將會越來越高,「如果企業還沒有開始這麼想的話,應該要開始去關注這樣的趨勢了。」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不確定性,分散已經是一個加速進程的趨勢。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不確定性,分散已經是一個加速進程的趨勢。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高恕年表示,渣打銀行的優勢與強項,就是在全球布局的網絡,可以幫助客戶在不同的區域去營運,適應新的市場。「其實我們也看到有些企業,並不是因為關稅才想要在全球做多角化經營,有時候他們也是希望可以做更多分散風險的經營,這時渣打銀行可以運用強項,去提供一個無縫接軌的服務。」

高恕年觀察,企業擔心的第一個就是政策的穩定度,如果在一個經濟體去經營,但是政策朝令夕改,會讓企業經營很不穩定。第二個就是利率環境,有些市場的利率比較高,當然會造成企業的成本上升。第三個就是台灣目前也經歷的台幣升值狀況,其實目前東協各市場都有碰到貨幣升值的狀況,主要是因為都以出口為導向,所以貨幣升值就會造成競爭力下降。

ESG與AI成企業轉型關鍵

除了供應鏈與財務風險,ESG與AI也是企業轉型的關鍵議題。高恕年指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對部分出口導向產業產生壓力,企業須加速碳足跡揭露與綠色轉型。在AI方面,企業若未及早投入數位化與自動化,恐在生產效率與決策速度上落後,企業可及早布局AI,強化跨區域營運的敏捷性與韌性。

許穗華提醒,面對全球老齡化趨勢,勞動力短缺已成為實體製造業的瓶頸。例如中國大陸「一胎化」政策效應逐漸浮現,工廠招工困難與年輕人不願投入基層製造,導致自動化需求加速升高,這也迫使企業在設廠時必須納入長期人力結構與科技投資考量。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