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有一流教育部長,才有一流國家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2008-02-01

瀏覽數 21,150+

有一流教育部長,才有一流國家
 

本文出自 2008 / 2月號雜誌 品味學習潮

15年前,經常帶著一把高腳凳到各地明星高中推銷成功大學的吳京校長,上個月因壺腹癌過世了。這位熱情、創意、又有幹勁的前教育部長,留給台灣教育界的是:促進大學國際化、推動兩岸學術交流、鼓勵多元價值、通識教育;並大力提升技職教育來打通升學管道,使孩子從小得以快樂學習。

卸下教育部長後,吳京寫過兩本書:《高腳凳上說故事》和《吳京教改心》,分享他個人求學與工作的故事,以及他積極推動教改的經驗。看了他的故事,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序文中說:「他是個願意做許多事的人。」

吳部長確實是位願意做許多事的人。書中他提到「民間大學評鑑可以讓學生在多元資料中去獨立思考與判斷。」並特別點出《遠見》所做的大學學術聲望評鑑調查不被部分大學認同,反被質疑。這正觸及當年《遠見》做大學評鑑遭到杯葛的一段往事。

1997、1998年,我們編輯眼見台灣多元價值觀念正在推廣,大學入校方式即將開放,不再一試定終身。然而學生入大學仍靠傳統的聯招分數排名來選校系,讓學生無所適從,新的特色大學無從發展。

因此我們特別派了編輯赴美,向以做大學評鑑聞名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取經。

台灣的大學需要誠實評鑑

連續做了兩年的〈大學學術與聲望報告〉,受到高三畢業生的熱烈歡迎,未出刊就已有明星高中集體預購。然而,被評不佳的大學,則大肆撻伐我們,有的發動學生寫不堪入目的黑函,有的鼓勵老師在報紙民意欄上為文訓斥。他們共同的論點是:民間機構有什麼資格來評鑑大學?

在當時公私立大學協會的聯合杯葛下,調查評鑑很遺憾地停止了。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當我讀到吳京部長這段:「我相當樂見這類調查出現,尤其這些調查針對大學師資、結構、環境、校友表現等指標進行分析,可以擺脫以往民眾只依照聯招排行榜決定學校良莠的方式,」文字時,不勝感慨。

他還指出,如果大學只接受教育部「報喜不報憂」式的評鑑,台灣很難出現世界一流的大學。

提到世界一流大學,很難使人不想到美國哈佛大學。41歲就任哈佛大學校長,一做就是20年的德瑞克‧伯克(Derek Bok),也在1990年接受過《遠見》特約撰述金傳春的專訪。

伯克校長在任內推動不少改革,他提倡通識教育、成立甘迺迪學院、加強國際發展、重視倫理教育和教學技巧。

當問到:「忙碌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他回答:「一定優先撥時間去精選最好的教授。」當問到:「哪些條件對哈佛教授最重要?」他回答:「根據我們的普查,發現絕大多數教授都認為擁有一流學生比他們的薪資更重要。」擁有一流的校長、教授和學生,才可能成為一流大學;擁有一流的教育部長,才可能成為一流國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