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作者近日於天下文化出版《工作媽媽學會的事》,講述生養三個孩子的她,如何在辭掉工作後成為全職媽媽,再重出江湖開始上班。這幾年,在「全職媽媽」「工作媽媽」的角色靈活切換,她如何找到親職工作的「最適解」?
「小孩不用你陪伴,也會自己長大 !」我曾經這樣以為。
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重新回顧了自己做為母親的旅程,充滿感恩。
我是三個小孩的母親,成為母親至今進入第23年。我曾經是工作家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也曾經毅然辭去努力20年的工作,回家陪伴小孩。我擔任全職媽媽,長達12年。四年前,又重返職場,成為上班族。
在成為母親之前,我熱愛我的工作,全心投入。
看到有同事捨棄職涯回家陪伴小孩,還跟她說:「其實小孩不用你陪伴,也會自己長大。」現在想到這件事,覺得白目。
父母應打破框架.為自己與孩子勾勒幸福人生
當時年輕的我,並沒有意識到親子陪伴的珍貴,我還停留在「人生以工作目的」的階段,享受著工作為我帶來的成就感和安全感。
但是,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我的人生到了某一年,再也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必須做出取捨,結果我捨棄了職場,進入家庭。
這些年來,心境起伏,有時覺得歲月靜好,有時覺得激憤難平,許多念頭在我的腦子裡和心裡互相激盪辯證,讓我對於職場與家庭的生態,有了更多的思考。
綜合言之,不論是身為工作媽媽或是全職媽媽,在親子陪伴的過程中,我們在探索的其實是生命教育,也就是這三個核心提問:
人為何而活?人應該如何生活?人如何能夠活出應活的生命?
- 這是關乎「親」與「子」雙方的生命教育,如此宏大的提問,很難用三言兩語來回答。所以,我不知不覺花了23年的時間,回溯歲月的軌跡,嘗試提出自己的答案,結果,就寫成了這本書。
- 透過這本書,我想傳達的訊息是:
- 親子關係是終身的,但親子教養不是
- 任何親密關係都需要界線,親子關係也是。做為父母,在孩子未成年時,用心教養,但是,孩子一旦成年,我尊重他對人生的選擇,停止教養,因為,那是他的人生,不是我的。
- 做為父母,盡力就好
- 身為父母,是人生中很特別的挑戰,我們盡力而為。但是,如果有一天,你覺得自己對孩子的付出,已經超過自己體力和財力的負荷,那就是該停止施力的時候。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他們需要的是能夠以智慧陪伴他們的父母。
- 大人的幸福跟小孩的幸福,一樣重要
- 成立家庭,是為了讓家裡的每一位成員都變得更幸福!在我們設想孩子幸福人生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追求大人的幸福。
- 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夠打開讀者更多的想像,並且鼓勵父母們打破自身經驗的框架.為自己和孩子們勾勒出自由而幸福的人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 (作者為知名專欄作家;本文轉載於丘美珍個人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