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二大城洛杉磯近日爆發大規模抗議潮,導火線是聯邦移民執法局(ICE)在當地展開突襲行動,引發民眾不滿,並占據高速公路、焚燒無人駕駛車,總統川普因而罕見援引《叛亂法》,在未經州政府同意下,便調派國民兵進駐,結果反而引爆地方與中央權力對峙,也凸顯美國在移民政策與治安問題上的深層裂痕。
群眾占領高速公路,並焚燒路邊的無人駕駛車,已成美國第二大城洛杉磯的現況。
針對聯邦移民執法行動引發的抗議浪潮,在洛杉磯市區已進入第三晚,警方與示威者間的衝突持續升級。
從6日起陸續爆發的抗議活動,在8日晚間達到高峰,總統川普則罕見動用總統權限,下令聯邦國民兵進駐,結果引發加州州長與洛杉磯市長的強烈反彈。
ICE突襲行動激起移民社群憤怒
《華爾街日報》報導,整起事件源自聯邦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近期在洛杉磯地區展開大規模突襲行動,引起民眾不滿。
洛杉磯市區擁有全美最大之一的移民社群,許多家庭成員因移民身分問題,長期處於不安之中,抗議行動起初以和平方式展開,但隨著進入週末,示威逐漸愈演愈烈。
8日白天,數百名示威者湧上101號高速公路,導致交通全面癱瘓。加州公路巡警(CHP)動用震撼彈及戰術隊伍將人群驅離,部分示威者則向警車投擲樹枝、滑板車、煙火等雜物。當晚,抗議活動持續升級,有群眾點燃至少五輛Waymo無人駕駛計程車,並在市中心製造路障、投擲石塊與瓶罐,甚至動用鐵鎚敲毀人行道邊石,用以製造可拋擲的碎石。
洛杉磯警察局長麥克唐納(Jim McDonnell)表示,截至8日晚間,警方已逮捕超過10人,加州公路巡警則拘捕了17名示威者。他指出,部分抗議者攜帶工具,疑似有預謀破壞公物並對警方發動攻擊。
People need to understand…
— Geiger Capital (@Geiger_Capital) June 9, 2025
Being put on a plane and flown back to your country is the most benevolent and humanitarian punishment for violating our laws and illegally entering our country.
Mass deportation is the moderate solution.pic.twitter.com/zdOHHCI1Kz
影/群眾點燃Waymo無人駕駛計程車,並在市中心製造路障、投擲石塊與瓶罐。
免費訂閱【國際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助您掌握關鍵洞察!
未經州政府即派兵!州長批川普製造混亂
這起洛杉磯暴動事件,也在聯邦介入後,迅速引發政治爭議。
《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在未經州政府的請求下,於7日晚間援引《叛亂法》(Insurrection Act),調派約300名國民兵進駐市區。川普簽署總統備忘錄,援引《美國法典》第10篇(Title 10),下令國民兵部隊前往洛杉磯,為「暫時保護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及其他執行聯邦職責的人員,以及聯邦財產」。
根據《第10篇》,總統可在需要時動用國民兵以擊退入侵、鎮壓叛亂或執行法律,意味著國民兵直接向總統負責,而非州長。
《CNN》報導,這是自1992年洛杉磯暴動以來,美國總統首度將國民兵聯邦化,當時四名白人警察毆打非裔司機金(Rodney King)卻被判無罪,引發暴動,造成數十人死亡、數千人受傷、上千人被捕,財產損失超過10億美元,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內亂之一。
然而,1992年時的國民兵部署,是時任共和黨總統老布希(George H.W. Bush)應加州共和黨州長威爾遜(Pete Wilson)請求做出的,像川普這樣未經州長同意,單方面出動國民兵的情況,是極為罕見的。
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批評川普是在「製造混亂與暴力」,稱此舉反而使地方政府需加派警力收拾局面,「這是川普造成的混亂,我們現在只能設法收拾殘局。」洛杉磯市長巴斯(Karen Bass)稱為「危險升級」,認為聯邦政府的作法,只會加劇社會不安。
Let’s get this straight:
— Gavin Newsom (@GavinNewsom) June 9, 2025
1) Local law enforcement didn’t need help.
2) Trump sent troops anyway — to manufacture chaos and violence.
3) Trump succeeded.
4) Now things are destabilized and we need to send in more law enforcement just to clean up Trump’s mess. https://t.co/g6bwwZ29fc
圖/加州州長紐森批評川普是在「製造混亂與暴力」
川普總統在自己的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聲稱:「洛杉磯情勢極度惡化,派軍是必要手段。」揚言若暴力持續,將進一步動員駐加州彭德爾頓營的現役海軍陸戰隊。國防部長彼得.海格瑟(Pete Hegseth)也在社群平台X上證實,海軍陸戰隊已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民眾聲音:拒絕ICE與警察暴力
儘管8日晚間衝突激烈,但白天的抗議仍以和平訴求為主。
民眾聚集在市政廳前,高喊:「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我們不要ICE和警察暴力!」呼籲終止針對無證移民的突襲行動。28歲的橘郡居民皮門特爾(Jocelyn Pimentel),與72歲的祖母一同上街,表示此舉是為了替在美無證的家人發聲,要求更公平的人權與入籍途徑。來自博伊爾高地的29歲居民納瓦羅(Hannah Navarro)指出,其家人因身分問題不敢出門,「我們在抗爭,是為了讓家人不用再躲藏。」
這次洛杉磯事件在美國媒體間,也出現明顯的敘事落差。
保守派的《福斯新聞》與《紐約郵報》多以「riot(暴動)」描述整起事件,並聚焦示威者破壞公物、焚燒無人車、衝撞警察等激烈場景,將焦點放在「治安失控」與「無政府狀態」的恐懼感上。而自由派的《紐約時報》和《衛報》則以「protest(抗議)」或「civil unrest(社會動盪)」為主軸,關注移民社群因長期恐懼而走上街頭的背景與訴求,將焦點放在對政府強硬移民政策的反彈上。
這種詞語選擇上的分歧,反映出美國媒體與社會對於「什麼是正義」「誰該被保護」的根本分裂。
專家:國民兵部署恐升高衝突風險
《CNN》提到,歷來總統出動國民兵,大多是應州長請求、在地方資源耗盡時才聯邦化,例如,1992年洛杉磯暴動,或是2005年卡崔娜颶風。
CNN資深國安分析師、前國土安全部官員卡耶姆(Juliette Kayyem)表示,川普對本週末抗議的反應太過極端,並指出:「這是歷來未曾見過的情境,一場地方警方可處理的城市抗議,卻被總統無視州長意願加以接管,一個民主國家不會為這種規模的抗議動用軍隊。」
她也指出,川普政府正在「降低動用國民兵的門檻」,尤其是在未有叛亂、未有天災、未有重大危機,也未獲得地方政府合作的情況下,仍動用軍力,是極為令人憂慮的擴權行為。
即使出現某些暴力事件,卡耶姆仍認為,若地方警力仍可維持秩序,根本不需要動用國民兵。
卡耶姆預測,由於此次部署是在無視州長意願的情況下進行,衝突風險將上升。「被聯邦化的國民兵,是接受使用武力的訓練,而不是去化解政治或民間衝突,」她說。
洛杉磯的暴動事件即使最後平息,但美國深層的矛盾未因此消解,移民政策的撕裂、地方與中央之間的治理角力,以及媒體敘事的對立,皆反映出美國正處於一場結構性衝突中,這場以ICE為導火線的城市抗爭,恐怕只是更大範圍政治對抗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