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輝達讚台灣醫療AI:虛擬護理、手術機器人如何實現中?

段詩潔
user

段詩潔

2025-05-28

瀏覽數 1,200+

NVIDIA醫療保業務總監尼沃尼(David Niewolny)看好台灣在醫療AI發展的潛力。蘇義傑攝
NVIDIA醫療保業務總監尼沃尼(David Niewolny)看好台灣在醫療AI發展的潛力。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原來榮總內已有機器人當護理師助手?台灣已成為全球醫療AI革命的關鍵角色之一,輝達看好台灣,也已深度合作中。有希望打造出未來不只是「台灣可以用」,而是「全球可以學」的智慧醫療。到底輝達團隊看到什麼願景?這些創新將讓台灣迎接超高齡社會後更健康嗎?

未來去醫院看病,可能不再只有醫生與護士,還有一群聰明的「數位機器人」和「物理機器人」在旁邊待命!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輝達(NVIDIA)正在台灣推動的醫療人工智慧(AI)革命。

輝達醫療保健兼醫療業務發展總監尼沃尼(David Niewolny)接受《遠見》專訪,盛讚台灣在醫療AI領域的實力與潛力,直言:「台灣是全球醫療系統中部署AI的領導者,是世界其他地方可以學習的榜樣。」

輝達看好台灣,AI發展潛力全球罕見

關鍵就在於,台灣有很棒的「生態系統」。首先,台灣擁有完整且強大的科技製造供應鏈,例如硬體廠商能提供醫療AI所需的運算平台與設備。

其次,更重要的是,台灣有世界少見的全民健保制度,讓全國的醫療數據能有效集中、規範並使用。這不僅提升醫療效率,也是訓練AI模型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數據是AI的命脈,但很多國家因為醫療系統複雜,數據很難收集;台灣獨特的健保系統讓醫療數據管理更簡單。

此外,許多大型醫療機構,早已不只是被動使用科技,而是主動打造數據科學家與工程師團隊,積極開發醫療人工智慧應用,這些應用不僅在台灣具有影響力,更具備全球擴展的潛力。

輝達醫療保健兼醫療業務發展總監尼沃尼接受《遠見》專訪,盛讚台灣在醫療AI領域的實力與潛力。蘇義傑攝

輝達醫療保健兼醫療業務發展總監尼沃尼接受《遠見》專訪,盛讚台灣在醫療AI領域的實力與潛力。蘇義傑攝

醫療AI的四大階段

從輝達的視角來看,醫療AI的應用可分為四個重要階段:

1. 感知型AI(Perception AI):能「看懂」醫學影像和診斷數據,初期多應用於 X 光、MRI分析。

2.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能自動產出內容,例如整理病歷、撰寫報告。

3. 代理型AI(Agentic AI):可進行複雜推理與決策,被稱為「數位機器人」。

4. 實體AI(Physical AI):可執行實際任務,如搬運、照護甚至輔助手術。

為了支援這些應用,輝達打造了一個「全堆疊加速計算平台(Full-stack Accelerated Computing Platform)」,解決訓練、模擬與邊緣部署三大關卡。

AI 模型訓練需強大運算能力,尤其處理醫療影像時。輝達推出的 MONAI 平台能簡化模型建構流程,讓醫療單位更容易上手。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模擬階段中,輝達的 Isaac 平台提供完整驗證環境,讓 AI 模型在臨床前經得起考驗。

最後是邊緣部署:像是手術或急診場景須即時反應,輝達的 Holoscan 平台可將模型部署在雲端、資料中心或現場裝置。

已在台灣醫院內實現的AI醫療

這三大平台從晶片、系統、加速庫到應用層,構成一條完整的 AI 醫療應用生產線,讓醫療機構、系統廠與整合商都能無縫接軌。

你可能會問,這些技術真的已經在醫院上線了嗎?答案是:有!

尼沃尼舉例,Abridge 系統讓醫師看診時只需錄音,AI 就能自動生成病歷,大幅減少行政負擔。Hippocratic AI 推出的虛擬護理助理,可用語音解釋醫囑、提醒吃藥,減輕護理人力負擔。

Hippocratic AI 推出的虛擬護理助理,可用語音解釋醫囑、提醒吃藥,減輕護理人力負擔。取自hippocraticai.com

Hippocratic AI 推出的虛擬護理助理,可用語音解釋醫囑、提醒吃藥,減輕護理人力負擔。取自hippocraticai.com

Nurabot 是輝達與鴻海合作開發的實體機器人,已在台中榮總啟用,每天可替護理人員節省 2 至 3 小時的雜務時間。這些應用證明AI醫療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Nurabot 是輝達與鴻海合作開發的實體機器人,已在台中榮總啟用。鴻海提供

Nurabot 是輝達與鴻海合作開發的實體機器人,已在台中榮總啟用。鴻海提供

台灣醫生懂AI,會寫程式是優勢

尼沃尼觀察到,「台灣很多醫師不只是使用者,還親自學寫程式、懂AI,與科技業共同開發。這種跨界合作,在全球都很罕見。」

再加上政府大力支持 AI 應用、全民健保提供制度優勢,讓台灣成為實踐醫療AI的理想場域。

尼沃尼最後描繪了一個令人興奮的藍圖:「未來的醫院會像一個大型智慧機器人。」

這並不是說醫院裡擠滿機器人,而是透過AI整合所有裝置與系統,讓它們彼此對話,像是大腦協調身體行動。

從AI輔助開藥、撰寫報告,到自助報到、虛擬護理、手術機器人,全都在台灣一一實現中。AI不會取代醫護,而是讓他們把時間花在最需要人情味的照護上。

尼沃尼強調:「政府有決心、醫界有能力、企業有技術。」在人口老化與人力吃緊的全球浪潮下,台灣有機會走在最前面,打造出不只是「台灣適用」,而是「全球可學」的醫療AI模式。

你可能也喜歡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數位專題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人類的「生存戰」已打響!不是不想生,而是求子困難?! 一旦超過35歲,似乎已經拉起第一道生子警報,尤其是走入晚育時代的亞洲國家,生殖醫學近年一躍成為救國解方,朝向「個人化」治療以解決每對不孕夫妻的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