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比公墓還嚇人的鄰避設施,核廢料仍是最難解習題

核廢之謎》比公墓還嚇人的鄰避設施,何去何從?

郭逸
user

郭逸

2025-05-28

瀏覽數 1,600+

限定文章為訂戶專屬,『 訂閱遠見 』將開通無限瀏覽!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自1982年設置至今,已經43年,影響當地達悟族的生活,卻找不到根本解方,引發一連串抗議。 蘇義傑攝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自1982年設置至今,已經43年,影響當地達悟族的生活,卻找不到根本解方,引發一連串抗議。 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聽遠見

本文出自 2025 / 6月號雜誌 揭開非核家園殘酷真相

從蘭嶼傷痛到乾貯場爭議,核電廠除役、燃料棒的儲存與轉移,始終是未解難題。無論擁核或反核,核廢問題都不會消失。這是台灣能源政策的試金石,也是世代正義的關鍵考題。 

1980年代的蘭嶼,很不平靜。「有人說要做鳳梨罐頭,也有人說要做魚罐頭,反正就是聽說南邊要做罐頭工廠,但沒人能確認,」一位生活在蘭嶼數十年的達悟族耆老,回憶當時島上的氛圍,可說是謎團漫天、謠言四起。 

沒多久,答案揭曉,蘭嶼南端一處原住民保留地,突然變成核廢料貯存場,而且興建得很快,台灣島內產生的低階核廢料一桶接著一桶運往蘭嶼,引發居民一連串的抗議。 

雖然政府後續闢謠,核安會對外行文,並向行政院陳報計畫及與台灣省政府、台東縣政府協調規劃貯存場時,都明確指出為闢建「蘭嶼國家放射性待處理物料貯存場」。但,核廢料躺臥蘭嶼至今43年,不僅影響在地居民的生活,也成為他們內心不可抹滅的傷痕。 

製圖:李健邦

製圖:李健邦

光是核一乾貯場興建,就耗時超過30年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

【閱讀自由選-高效職場】 特價 2,280 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