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台灣時間20日登場,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今天19日發表專題演講,為電腦展暖身。他向現場觀眾分享他對AI時代的遠見,並重申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生態系中的核心地位。黃仁勳強調,AI已成為新一代的基礎建設,就如同過去的電力與網路,將深刻改變每一個產業、每一個國家,甚至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今年演講中,特別揭露一段Blackwell晶片製作歷程影片,這段內容格外令台廠供應鏈與台灣科技業者人士感動。
一登上講台,黃仁勳開宗明義就提到,AI時代已然來臨,並宣示輝達正從傳統科技公司轉型為「AI基礎建設公司」,未來將主導一場規模媲美電力與網路的全新基礎建設革命,他也首度以「AI工廠」(AI factories)形容新一代資料中心,將其定位為推動全球經濟與創新動能的關鍵引擎。
黃仁勳指出,輝達與台灣的合作超過30年,這裡不僅是公司發展的重要伙伴基地,也是全球電腦生態系統的核心。
他表示,過去幾十年來,從最初的圖形處理晶片(GPU)設計,到2006年推出CUDA平台,乃至2016年以全球首台DGX─1超級電腦開啟AI運算時代,輝達持續推動運算方式的變革。他更回顧,當年第一台DGX─1正是捐贈給OpenAI,成為日後AI浪潮的起點。
黃仁勳:AI將是新一代的基礎設施
在演講中,黃仁勳重申,「現代電腦就是整個資料中心」,這種對資料中心的重新定義,來自於AI模型訓練與推論的龐大算力需求。
他強調,AI應用不再是單一伺服器能處理的,而是需仰賴數千個處理器協同運作,並倚賴橫向的高速網路架構,才能即時應對全球數以百萬計用戶的查詢。這也是輝達在2019年併購以色列高速網路公司Mellanox的主因,為打造分散式高效運算平台鋪路。
黃仁勳表示,過去三年,輝達已不再是一家單純的科技公司,而是轉型為全球AI時代的「基礎建設提供者」,未來將如同電力與網際網路一樣,成為各國、各產業、各企業不可或缺的核心設施。
「AI是新一代的基礎建設,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電力,或是資訊時代的網路,」黃仁勳說:「這項基礎建設將深度融合至所有生活與產業中。」
免費訂閱【科技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瞭解最新科技動態!
AI Token將成未來新指標
黃仁勳認為,資料中心不該再被視為過去傳統用來儲存、處理企業資訊的系統,而應看作是「AI工廠」,其核心功能是消耗能源、運行演算法、輸出有價值的「Token」,這些Token未來將成為衡量生產力與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
「企業將像統計商品產量一樣,開始報告每個月、每天甚至每小時生成多少AI Token,」黃仁勳說:「這就是我們的未來。」
此外,黃仁勳也提到,輝達之所以能在AI浪潮中居於領先地位,核心關鍵之一就是其所打造的函式庫(libraries),特別是名為CUDA─X的微服務。
他認為,這些演算法與工具不僅讓開發者能更有效率地訓練與部署AI模型,也構成輝達技術價值鏈中最無可取代的一環。
黃仁勳揭獨家影片:攜手台廠打造Blackwell歷程
在演講中,黃仁勳不但直接感謝台灣,並且指出為了這些伙伴「做了一部電影」,現場播放一段Blackwell晶片製作歷程影片,展現所有合作打造AI晶片的台灣供應鏈伙伴,包括鴻海、台積電、奇鋐、酷碼、雙鴻、台達電、矽品與京元電子等,清楚拍攝出這些廠商在製作過程中負責那一個關鍵技術,是最令人感動的一部分。另外也提到台灣許多PC廠商如華碩、緯創、廣達技嘉等協助組裝成AI超級電腦。
同時,他在演講過後展示的所有畫面與內容都不是藝術創作,而是結合「模擬科學」與「AI」所生成,展現輝達如何以科技重塑未來。
「這些並不是藝術品,而是精密模擬的成果,而且非常美麗!」黃仁勳說。
黃仁勳在前10分鐘不僅描繪了AI與算力未來的藍圖,也透露輝達下一步將如何結合軟體、硬體與全球合作伙伴,進一步擴展AI基礎建設,掌握下一個世代的技術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