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債殖利率迭創新高、美債被大舉拋售,加上川普政策反覆與美元走弱,市場對經濟衰退的預期日益升高,也使投資人重新關注債券配置策略。
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美債風暴,究竟後市如何觀察?
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在4月23日分析,美債市場雖即將迎來6月高達6.3兆美元的到期高峰,但由於美國財政部因報稅季現金流入增加而縮減發債規模,整體債務供給壓力仍屬可控。
他指出,近期殖利率的推升,主要來自市場對通膨與政策的不確定感,尤其川普政府頻頻轉向,資本市場對政策風險的反映日趨敏感。
此外,儘管今年美債有9兆美元債務到期,但包括機構投資人與央行多會進行「續做」(roll over),也就是重新買進或展延債券,壓力不若預期。若川普對中國的外交與貿易態度轉為緩和,殖利率也可能回落。
許長泰提醒,下半年美國經濟可能步入衰退,美元資產將面臨更大壓力。投資人可考慮將現金部位轉向短期美債、靈活收益型債券或非美元計價資產,分散匯率風險。他強調,「債優於股」將是震盪時期的關鍵投資策略。
多元分散!債優於股,宜配置64比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則表示,在川普再度發動對等關稅、與中國對峙之際,美債殖利率明顯攀升,也連帶衝擊企業債、投資等級債(IG)與高收益債(HY)。其中,高收益債更因信用利差擴大與資金撤出而面臨劇烈價格修正。
她建議,當前應回歸多元分散配置策略。根據歷史資料,在市場衝擊期間採取60%債券、40%股票的配置,一到三年內的報酬表現,都比現金更好。特別是在高度不確定的宏觀環境中,分散配置能有效控制波動風險並提升投資效率。
在市場高度不確定的此刻,她認為「保留彈性、降低波動、精選部位」將成為債券資產部署的三大關鍵。
聚焦短存續期與投資等級債
林雅慧進一步指出,當前債券配置宜掌握三大原則:首先,應優先配置短存續期債券,以降低利率波動的影響,避免10年以上長天期品項。第二,投資等級債收益率可達5~6%,對中長期穩健投資人而言,是平衡收益與風險的佳選。第三,美元走弱趨勢下,可將部分資金配置至歐債與新興市場債券。
她提醒,雖然歐洲央行已七度降息,利率空間有限,但歐元資產受惠於政策刺激與資金偏好仍具配置潛力。新興市場方面,須特別留意個別國家的政經風險差異,如巴西仍在升息,投資人需強化主動選債能力,保留資產配置的彈性。
亞洲市場方面,日本公債因殖利率回升與日圓升值趨勢而獲青睞;相較之下,其他亞洲國家債券表現平淡,主因央行陷入「降息促內需」與「穩匯率」兩難。
主動選債與多重資產布局成新趨勢
星展銀行(台灣)資深副總裁陳昱嘉亦在4月23日的第二季投資說明會上指出,預期聯準會未來可能因應經濟放緩而進一步降息,建議採「槓鈴式」存續期間策略,即同時配置2至3年與7至10年存續期的A/BBB級投資等級債券,掌握利差機會並降低風險。
在外匯市場部分,儘管美元走勢轉弱,但因利差與避險需求,美元仍有支撐力。歐元受惠於德國擴大基建政策;日圓則因市場預期日本央行升息,帶動公債殖利率與匯價同步上揚,第二季表現有望領先其他非美元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動盪下,不同區域的股債多重資產組合成為投資新趨勢。施羅德投信近期推出的「台美雙利多重資產基金」,即運用台股成長潛力結合美國投資等級債的防禦性,創造低相關性的風險平衡組合。該檔擬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表示,目前債券殖利率仍處高位,若降息持續,不僅有機會創造現金流,也可透過價格上揚提升報酬。
另一檔「印美戰略多重資產基金」則將由群益投信近日推出,主打印度股市與美債的互補配置。該檔基金經理人向思穎指出,美債目前殖利率水準居高,與印度股市長期維持低相關性,能同時提升收益與降低風險,適合當前全球資產波動高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