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巨變,美國科技巨頭尤以蘋果首當其衝,儘管新令頒布後迎來逆轉,帶動股市回溫,但蘋果及其供應鏈前景仍撲朔迷離。該逃去哪國最有利?中國報復美國關稅不手軟,iPhone的中國市場又該怎麼辦?蘋概股指標廠商大立光(3008)今(10日)召開第一季法說會,執行長林恩平心平氣和談手機後市,其實還好。至於有無考慮赴海外設廠?他也提出評估。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對等關稅風波,迎來大逆轉!台灣時間10日凌晨,川普宣布暫停對75國實施對等關稅90天,期間只徵收10%對等關稅,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提高至125%,並即刻生效。
一夕間,美股強勢走揚,台股亦在連三日暴跌後,於今(10日)重返漲勢,包括台積電(2330)、鴻海(2317)、大立光(3008)都漲停鎖死。(延伸閱讀:川普關稅踩煞車!台股「史詩級」強彈逾1600點創紀錄,台積電、鴻海漲停 )
蘋果iPhone大受關稅衝擊,林恩平:目前無直接影響
回顧過去幾日,全球科技圈都不好過,《經濟學人》甚至特別點名蘋果(Apple),因全球有九成iPhone產自中國,高關稅不止將堆高產品在美國售價,更不利於蘋果在第二大市場——中國——的銷售表現,其所受衝擊將遠高過任何一家科技巨頭。這也讓蘋果市值在短短幾日內蒸發約約7800億美元,台廠供應鏈亦連帶重挫。
川普新令生效後,蘋果股價雖強勢反彈,然而中國因素仍是最大陰影。《華爾街日報》前幾日便報導,蘋果正計劃從印度——也就是近年積極扶植的第二大iPhone生產基地——出更多貨至美國市場,以降低當時仍為54%的對中關稅衝擊。
身爲iPhone主要代工廠的鴻海,上週初亦代印度子公司公告,應蘋果要求斥資3225.8萬美元取得機器設備,一步步擴大iPhone非中產能。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日前亦在社群平台X上發布文章,指出2025年全球iPhone至少有15%在印度製造,將高於2024年的10-12%。另外,蘋果也可能加大對供應鏈的砍價力道,以降低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
Apple硬體組裝主要在中國 (比重最高,85-90%)、印度與越南,在Trump政府頒布新關稅政策後,自中國、印度與越南出口到美國的硬體產品成本將顯著提高 (關稅分別是54%、26%與46%),若Apple不漲價,則整體毛利率估計顯著減少約8.5-9%。
— 郭明錤 (Ming-Chi Kuo) (@mingchikuo) April 3, 2025
2025年全球iPhone至少15%在印度製造 (vs.…
10日,身為蘋鏈風向球的光學鏡頭龍頭大廠大立光召開第一季法說會,關稅議題因而成為焦點。
儘管前幾日大立光股價一度跌到1790元,但好消息是,執行長林恩平坦言,由於大立光沒有直接對美國出貨,目前關稅並未帶來直接影響。另一方面,客戶現階段也未針對下游出貨地點、或是價格進行調整,公司將維持原先的報價策略。
「4月比3月差,5月比4月差,」才剛於第一季繳出145.8億、年增29%的好成績,執行長林恩平給出稍微平淡的第二季展望,但表示訂單狀況與1到2個月前所見相當。與此同時他也強調,第三季將有新專案開出,大立光具備較高難度新鏡頭的量產實力,持續領先對手。
至於是否有可能將生產基地轉移至海外,以應對關稅,林恩平則表示,雖有客戶洽談可能性,但他國海外生產成本高,因此除非客戶願協助吸收部分成本,才有推進空間。
免費訂閱【科技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瞭解最新科技動態!
手機終端需求恐有下修可能,台廠仍得面對不確定性
不過,儘管大立光透露現階段未受影響,但從需求面看,仍得拉長時間觀察整體地緣政治波動對消費端的衝擊。
調研機構Trendforce本週發布最新報告,全面下修包含AI伺服器、伺服器、智慧手機和筆電等終端市場的全年展望。其中指出在基準情境下,2025年智慧手機生產量年增幅將與前一年持平,但若關稅戰後續削弱全球經濟表現,產量可能轉為年減5%。
儘管如今美國對台關稅的壓力有所緩解,但美中對抗持續升溫,對台廠供應鏈仍充滿不確定性,而以消費性電子為主力的蘋果,接下來更得謹慎在降低供應鏈成本與提升終端售價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