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全年最優惠25折起,現在就是訂閱最好時機!

打造穩健現金流,穿越動盪2025的理財新策略

財富遠見 - 分紅保單,讓財務配置進可攻、退可守

吳子綺
user

吳子綺

2025-04-17

瀏覽數 11,950+

(左起)遠見雜誌主編廖君雅、富邦人壽富九一通訊處處經理張李佳禾。
(左起)遠見雜誌主編廖君雅、富邦人壽富九一通訊處處經理張李佳禾。
00:00
00:00

當市場風向變得難以預測,你準備靠什麼穩住自己的財務節奏? 

根據《遠見》針對2025年經濟與投資趨勢所做的調查,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表示今年將採取「停看聽」或「緩步加碼」的投資策略,顯示多數投資人對市場走向抱持高度保守態度。而影響這份不安的三大主因分別是:川普2.0關稅、全球戰爭風險、台海局勢變化,以及AI科技是否會泡沫化的隱憂。同時,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已佔整體人口五分之一,這樣的社會變化也正逐步重塑人們對理財的想法。

如果你也對當前詭譎多變的市場感到不安,本篇文章將帶你一起解析《遠見on air》Podcast 專訪重點──由遠見雜誌主編廖君雅主持,邀請到富邦人壽富九一通訊處處經理張李佳禾受訪,從第一線的實務經驗出發,深入剖析投資氛圍如何影響理財行為的轉變,並分享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裡,如何完善以保障為要的財務配置建議,為自己的人生計劃建立一份真正踏實的安全感。

不同世代的財務策略,正在改寫 

對於退休的財務配置觀念,隨著長壽趨勢漸趨明顯,人們開始從「我要存到三千萬退休」的線性目標,轉向「我要每月有穩定現金流」的彈性策略。這樣的觀念轉變體現了現實的壓力,像是薪資追不上物價、難以預測未來支出等,也顯示出對於財務安全感的重新定義。

張李佳禾指出,這份調查結果與他在第一線觀察到的情況高度一致。在他的客戶中,年輕族群對於AI科技與國際情勢的態度相對樂觀,也更願意主動了解;而四十歲以上的客戶,則在面對AI、虛擬貨幣與國際局勢時,普遍持保留與觀望的態度。

進一步談到風險與保障的看法,張李佳禾分享:「我本身更注重的是未知的風險,當未知風險來臨的時候,我們需要一筆錢,這筆錢該從哪裡來?因為景氣是會循環的,但我們自己的財富是不會循環的。」他認為,狀況好的時候,多數人會願意分配資金做理財規劃;但常常忽略了在狀況不好的時候,應該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險,而這正是保險存在的價值所在。

分紅保單的魅力:高保障,還能創造盈餘機會 

在眾多金融商品中,分紅保單近年成為備受關注的選項。張李佳禾指出,這類商品不只是保險保障的工具,還兼顧了資產配置彈性等多種規劃功能。

這是因為分紅保單同時具有高保障與盈餘分享機制,保險公司會為這類保單設立獨立的分紅帳戶,將保費與投資盈餘集中管理,再依實際績效分配紅利,只要公司經營得當、投資團隊操作績效佳,保戶就有機會依比例分得盈餘。台灣法規也規定紅利必須公開透明,且保證70%以上的可分配盈餘需回饋保戶,為消費者多一層保障。

不過,他也提醒,分紅保單的紅利金額屬於「非保證項目」,實際分配狀況會依保險公司當年度對分紅保單獨立帳戶的經營成果而定,可能高於或低於預估值。消費者在投保前可先查閱相關公開資訊,瞭解歷史紅利表現與機制設計,也該有心理準備,紅利並非固定收益。

張李佳禾分享:「當未知風險來臨的時候,我們需要一筆錢,這筆錢該從哪裡來?因為景氣是會循環的,但我們自己的財富是不會循環的。」

張李佳禾分享:「當未知風險來臨的時候,我們需要一筆錢,這筆錢該從哪裡來?因為景氣是會循環的,但我們自己的財富是不會循環的。」

三個真實故事,看見分紅型保單的「多工角色」 

在張李佳禾的實務經驗中,分紅保單之所以受到青睞,正是因為它能隨著人生階段的變化,靈活對應不同的財務需求──無論是保障、現金流,或是資產傳承。一張保單在不同階段發揮不同功能,成為極具彈性的財務工具。

他分享三位客戶的真實故事。一位六十多歲的中小企業主,事業已穩、財富自由,想為唯一的女兒預先安排好一筆清楚明確的資產。透過分紅保單能指定受益人,讓傳承簡單更有效率。

另一位五十多歲的機師,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也清楚自己的職業風險不小。在財務配置上,他選擇一張能兼顧退休與傳承的分紅保單,一半做為未來退休金來源,另一半留給孩子,讓家庭在不確定中多一份底氣。

還有一對近四十歲的醫師夫妻,雖然收入穩定,卻也忙到沒有多餘心力處理繁瑣的財務安排。他們尚未決定是否育兒,卻已透過保單為未來預留彈性空間,作為退休金、育兒基金,或任何重要決策的備用資產。

這些案例都顯示,財務安全不只是「賺得多」,而是「安排得好」。當你想要的不只是保障,而是更有彈性與掌控感的財務安排,一張設計得當、且符合當下需要的分紅保單,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在波動時代裡,越早規劃越安心 

面對充滿變數的2025年,張李佳禾提醒,不論收入多寡、年齡高低,每個人都應該開始思考自己的現金流結構與風險承擔能力。他建議,像月薪在五至六萬之間的上班族,也可以考慮將約40%的收入進行財務規劃,透過與專業人員討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保障組合。

當外部變動成為常態,我們唯一能掌握的,就是自己的選擇──提早規劃、做好配置,讓現金流為你穩穩撐起每一個階段的人生風景。

瞭解更多請參考連結:
 https://www.fubon.com/life/edmprod/participating/index.html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