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將軍費開支增加到GDP的10%。」「歐洲支出的錢跟我們比起來,不過是九牛一毛。」「我們與日本關係很好,但我們與日本有一項有趣的協議,即我們必須保護他們,但他們不必保護我們。」不單只是台灣,川普回鍋白宮後,頻頻要求友盟國家增加軍費開支,而在一系列看似魯莽的言詞中,戰略學者分析川普的真實用意,背後原因脫不了美中的競爭格局。至於關鍵年將在2030年,屆時台灣會如何?一文完整解析。
川普不時爆出的爭議言詞,外加激進的政策,正迷惑著全球許多地緣政治專家,所以人都在想辦法了解,川普到底在想什麼?川普這一系列做法,又將把美國、甚至全球的發展,引導到哪個方向?
觀察這屆川普政府的作法,可能要將川普、美國政府兩者分開來看,會得出較為清晰的輪廓。長期關注大國競爭的國策院執行長、成大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就川普對盟國軍費開支、關稅態度來看,認為就川普個人,主要看的是「數字」。
川普減負思維,戰略收縮至印太地區
以被川普頻頻點名的北約來說,儘管2014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併吞克里米亞半島後,其軍費開支已緩步成長,但增速仍然過慢。2024年,美國對北約的軍費開支在7500多億美金,占比超過六成;其他盟國加起來的開支約4300多億美金,占比不到四成,這讓川普認為美國吃了大虧,第一任就頻頻對北約開砲。
類似情況跟美國貿易逆差問題一樣,川普看了數字一眼,一股不平的氣憤在心裡油然而生,試圖翻轉現狀。王宏仁說,對川普來說,已不再用「意識形態」看待美國與盟國的關係,因此不單是北約國家,在亞洲,川普也對日、韓等條約盟國施壓增加軍費,甚至連台灣,也面臨愈來愈大的國防開支壓力。
只是翻閱歷史,美國與歐洲軍費開支差距如此巨大,其實並非單純這些歐洲國家只想「搭美國便車」,而是冷戰結束後,歐洲沒了蘇聯這個頭號大敵,就沒有維持高昂軍費的動力,相關趨勢到2014年後才有改變的契機。而對美國來說,為了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維持高昂軍費開支、在全球各區域駐軍就勢在必行。經年累月的一減一增下,雙方的軍費開支就出現巨大落差。
王宏仁直言,川普執政下的美國,基本上就是回到「孤立主義」,雖然還是會干涉他國內政,但這個干涉,目的是不要讓美國的力量Overstretch(過度使用)。從各方判斷,未來美國的全球戰略,應該會收縮到印太地區,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的威脅過於巨大」,因此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無法縮減,整體仍是減負思維。
美國深感對中國優勢逐漸流失
跳脫出川普激烈的言詞,從美國政府的角度出發,可發現川普政府一系列的作法中,有一套完整的策略,主因當然是應對美中競爭。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認為,川普要友盟國家增軍費,在於美國認清現有國力,特別是軍事能力,相對主要競爭者中國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因此已沒有餘力在印太地區外投注過多資源。
特別是對美國政府來說,歐洲與日本等盟國經濟實力都相當強大,絕對有能力增加軍費,尤其冷戰結束後,歐洲在國防上的投資明顯不足,「我不客氣的講,有些國家甚至到了擺爛的程度。」例如德國海軍6艘潛艦,因為軍費被大幅削減,導致艦艇無法按計畫維修,曾一度連一艘都無法出港。俄烏戰爭前,英國與德國的地面裝甲車,也曾爆出妥善率甚至連30%(10輛裝甲車不到3輛能動)都達不到的窘境。
冷戰後歐洲過度輕忽國防建設,不但現役部隊規模萎縮,連國防工業都在萎縮,導致現在的歐洲,可能已無力獨自面對大型衝突。歐洲的這種狀況,當美國國力仍如過往傲視群雄時,給予歐洲相關安全保證,自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當美國深感對中國的優勢正不斷流失,必須極力將這塊權力真空補上時,自然就沒有太多的餘力,在歐洲、中東等區域投注過多資源。
從美國內部來看,這幾年美國為了維繫其在全球的影響力,其債務不斷創高,已成為一枚不穩定的未爆彈,稍有不慎,財政穩定將於一夕垮掉。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字,2024年美國聯邦未償債務總額突破35兆美元(約新台幣上千兆),一年償債利息就破1兆美元(逾30兆台幣),占美國GDP比重達3.93%。顯示美國的國力,相較過去來說,確實已出現衰退,所以才有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大砍預算。「川普政府現在的這些作法,有點不得不然的味道。」
2030年是台灣關鍵年份
揭仲認為,這屆美國政府的一系列作法,就是將重心從歐洲移到亞洲,並恢復過往相對中國的明顯優勢,但這項計畫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必須把印太地區的友盟國家軍力「加進來」,以提升對中國的嚇阻。在這個思惟下,日、韓等美國印太盟國增軍費開支,就成為必然的事實。
前述的「一段時間」,揭仲認為應還有5年左右,因為根據美軍相關計畫,美軍的AI化可在2030年達到一定程度,「從美軍的角度來看,若真的不可避免要跟中國大陸發生衝突,(時間點)不要在2030年前。」而只要相關計畫完成,展望下一世代的軍事科技,美國將明顯領先中國大陸一大段,到了那時,優勢將顯著壓過中國一頭。
他說,在這個前提下,美國在這段期間內要求盟國強化軍力、對台灣施壓提升軍費……等一系列的補救措施,可望減少中國對台灣動武的動機,符合美國的利益,顯示其作法有一套完整的戰略。
川普回鍋白宮至今不過2個月,相關舉措正重新塑造新的國際秩序。不同於前一次的美蘇冷戰,這場冷戰2.0,台灣就在搖滾區,美中等大國的相關動向,將深深影響台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