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在斯德哥爾摩碰面時,來自斯德哥爾摩北方500公里遠小鎮恩舍爾茲維克(Örnsköldsvik)的簡恩(Jan Lindstedit),一身裹著好幾層衣服,像是隨時準備禦寒。
一打開他的電腦,桌面是一張一片冰天雪地的美麗畫面,此時簡恩竟冒出口說:「這是我們的春天,4月份,」讓台灣訪客對這接近北極的居民,驚訝不已。
就在那麼冰天雪地的地方,由簡恩擔任研發主管的公司——SEKAB,170位員工,正在開發第二代可當交通用油的酒精燃料。
這個案子不只瑞典政府關心重視,連歐盟、不少民間組織、企業、美國創投等,均紛紛投入金額,可說世界矚目。
從2004年到2014年,SEKAB預計花十年時間、將投資10億歐元(約460億台幣),從木屑等森林廢棄物,研發出酒精燃料。
2005年,瑞典政府提出要追求2020年停止使用石油的無油經濟體宣言,就像一個緊箍咒,逼迫著全瑞典人積極加快腳步,從各種途徑找尋替代性的生化燃料。
就在幾年前,瑞典人終於找到最有前景、最可能實現的石油替代品,那就是森林,也就是以木材產出價格低又不汙染的酒精。
林業大國善用木材廢棄物,提煉生質酒精
在世界各國,發展生質燃料多少都會受到生產成本偏高、缺少配套交通工具等阻礙,面臨難以突破的瓶頸,但是瑞典在發展木質纖維酒精,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先,地廣人稀的瑞典,到處都是樹,森林覆蓋全國土地64%以上,是世界上每人平均擁有森林面積最多的國家之一,其針葉林、紙業和紙漿的出口規模,僅次於加拿大。
這些森林木材在加工的過程中,會剩餘許多廢棄物,像是枝幹、木屑等等,含有大量可以拿來製造酒精的纖維素。
而且相較於巴西拿甘蔗、美國以玉米產出酒精,瑞典人採用的森林木材,不像這些農作物,需要花人力悉心照料,對於只有900萬人口的瑞典,可以說是省事的不得了。
而且,枝幹、木屑並非食糧,拿來提煉酒精,不會造成食物價格高漲問題。
也難怪有瑞典人喊出口號,2020年的瑞典,將有七成的再生能源要靠木材產出。在瑞典以木材提煉出酒精的突破性發展過程,地處北極圈和斯德哥爾摩中心點的SEKAB公司,正是扮演最關鍵、也可能是唯一的主角。
連台灣教授都慕名前往。今年元月,利用寒假期間,長期研究環境生物科技的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黃介辰,從來沒有去過瑞典,也千里迢迢飛到公路到不了的SEKEB公司所在地恩舍爾茲維克參觀,就是為了一窺SEKAB到底如何從木材生產酒精。
他回想,抵達恩舍爾茲維克時,白天氣溫只有零下17度,太陽下午1、2點就下山,站在戶外,連呼吸都有困難,更別提講話時止不住的咳嗽。
之所以在這麼惡劣寒冷的環境設廠,主要因為SEKAB的前身,本來是一家瑞典知名的造紙廠,恩舍爾茲維克臨近森林和水源,既然能夠就近取得原料,又可以運用水力發電。
進口與自產酒精比例5:1,下一步聚焦木材
不光只有造紙,從1940年開始,SEKAB也以化學原料製造乙醇,也就是俗稱的酒精。
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瑞典政府決定在國內生產酒精,SEKAB因此在1985年成立,並開始發展不會造成汙染的生質燃料(Biofuel,從植物提煉出酒精)。
一年後,SEKAB和瑞典政府合作,把酒精放到公車油箱內,跟汽油混合成酒精汽油受到歡迎,截至現在,瑞典共有560輛使用酒精的公車。
後來酒精需求愈來愈高,SEKAB一方面跟瑞典中部農民合作生產酒精,還兼做進口貿易,向酒精產量豐沛的巴西或德國等國家進口,再加水做升級的動作。
目前SEKAB已經躍升為全瑞典最大的酒精進口商,市占率達七成。
「現在我們進口與自產的酒精比例約為5:1,」簡恩表示,SEKAB未來必須生產更多酒精,才能不倚靠他人。
目前SEKAB已分別在波蘭、匈牙利和坦尚尼亞種植作物,並生產酒精,而且公司年收入3億美元,但簡恩卻說,這是第一世代的事,SEKAB的下一個世代,將聚焦從木材中提煉酒精。
從2004年5月開始,SEKAB獲得歐盟、瑞典政府的補助,第一期先投資2300萬美元,設立一座木材酒精的先導工廠,進行研發階段的實驗測試。商業化大量生產期,設定在2014年。
黃介辰記得,約莫半個足球場大的SEKAB廠房,堆滿了本來用來造紙漿的白楊木。他們首先把木頭切成塊狀,然後以風篩挑選大小,再加入硫酸水解成纖維素。這些可再生植物纖維,經過微生物發酵之後,就可以加工成為酒精。
未來挑戰如何:同步拉高提煉效能,以及附加價值
在SEKAB,目前一天只可以處理2噸的木頭,產生500公升的酒精,效能不算高,仍談不上投入商業營運。
黃介辰解釋,木材裡的纖維素以酵母菌發酵,容易產生抑制物質,只能產生3%的酒精,是其他原料的1∕4,所以如何有效去除抑制物質,將是SEKAB未來最大的挑戰。
另一個挑戰是,SEKAB如何在提煉過程中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就像是軟體巨擘比爾蓋茲花8000萬美元投資的酒精公司太平洋乙醇(Pacific Ethanol),不只光賣玉米製造成的酒精,玉米經酵母發酵後的碎渣,也拿來當飼料賣,等於是多方面生財。
如何將製造成本壓低,當然也是SEKAB刻不容緩要解決的難題。
黃介辰觀察,500公升的酒精不過值1萬台幣,但2噸的白楊木光賣就超過好幾萬,更別造成紙漿了,「把木材提煉成酒精,不管成本、耗時都不划算。」
事實上,日本已經產生全世界第一家進入商業營運的木材酒精公司,是由丸紅等企業投資的「日本生質酒精公司」(Bio Ethanol Japan)。
日本生質酒精公司其實也是一家廢棄物處理工廠,股東當初創立這家公司的想法是,收費替日本廠商處理廢木材,然後再將這些木材提煉成酒精賣給需要的人。
只不過,目前日本生質酒精公司仍是靠著處理廢棄物獲利,「想要靠木質酒精來賺錢,幾乎是不太可能,」一位股東悲觀地說。
但是才剛起步研發三年的SEKAB始終樂觀。當《遠見》記者團在瑞典訪問時,SEKAB經常被不同對象提及,可見各界對他寄望很深。
為了多角化經營,SEKAB也準備把製程剩下的木屑用來燃燒發電,至少產生40%的熱能,供應室內暖氣系統,「在用木材生產纖維素酒精的同時,我們也可以享受電力,」簡恩這樣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