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反向導師制實戰!年輕員工該「開什麼課」?

李河泉
user

李河泉

2025-03-17

瀏覽數 1,000+

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與期望和傳統不同,透過反向導師制,可以讓彼此更了解對方的想法。Unsplash by ThisisEngineering
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與期望和傳統不同,透過反向導師制,可以讓彼此更了解對方的想法。Unsplash by ThisisEngineer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反向導師制是指由年輕員工指導資深員工,是打破世代壁壘的方法之一。不過,年輕員工可以「開什麼課」呢?有哪些強項可增加公司的競爭力?

這次的課程安排得很急促。過年前我接到一通電話邀請,希望年後立即上課。我破例同意的原因是,這家日商公司的總經理是我的學弟。

當時電話溝通的內容很單純:「河泉學長,我看到這個月《哈佛商業評論》的專欄,您談到『反向導師制』,剛好日本總公司也希望我們推行,能否請學長年後的空檔就來我們公司指導?」

原本想請學弟看著專欄照做就好,不料這位聰明的總經理卻看出了盲點,「學長,我詳細看了半天,這篇文章您談到了反向導師制度的意義以及好處,以及文化塑造,但是並沒有談到可以設計的課程內容,能不能補充一下……。」

以下就是我補充的內容。

主管可以向年輕人學習的五大內容

在反向導師制度中,由年輕一輩擔任導師,來進行會議課程和教材設計,能幫助老一輩主管在多方面拓展視野、更新技能和管理方式。

以下具體列出可以學習的課程或會議內容:

1.讓新世代員工表達需求和自我看法

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與期望和傳統不同,反向導師制能讓老一輩主管更好地理解他們的需求,進而改善管理方式,例如下列課程內容:

.新世代如何看待職場工作。

.新世代為什麼堅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新世代重視的職場文化要素,如平等、包容。

.新世代期許在工作上發揮的創造力和舞台提供。

.新世代對於透明溝通、回饋文化的期待。

2.新興科技與數位工具的應用

年輕世代對於數位工具和新興技術的敏感度普遍較高,反向導師制能幫助老一輩主管快速掌握這些技能,提升工作效率,例如下列課程內容:

.使用雲端同步溝通工具(如Google Workspace、Slack、Trello)來簡化作業,提升團隊合作效率。

.社群媒體的運用技巧(如LinkedIn、Instagram、TikTok),協助品牌行銷或個人形象建立。

.製作公司自有品牌的短影音,加入年輕人的眼光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包裝公司產品。

.新興科技的基本概念(如AI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運用數據分析工具追蹤消費者行為,讓營銷策略更具精準性。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3.破框思惟與創意解決問題的方式

年輕一代喜歡挑戰傳統,擁有更開放和破框的思惟模式,能幫助老一輩主管解鎖創新思路,在不按牌理出牌的情況下,反而符合這個世界的需求,例如下列課程內容:

.如何在短時間內,做出有別於過去傳統的決策(破框思惟)。

.利用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讓大家都能表達,激發創意。

.接受「試錯文化」,在一定範圍中,將失敗視為學習機會。

4.多元文化與社會趨勢的敏感度

年輕世代對全球化、多元文化和社會議題,有更深刻的感知,反向導師制能幫助老一輩主管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例如下列課程內容:

.了解多元文化的敏感性(如性別平等、種族包容等)。

.學習當代的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議題,並將其融入企業策略。

.快速變化的世界,台灣可以用什麼方式走出自己的模式。

5.對即時回饋和績效文化的觀點

年輕人強調即時回饋的重要性,透過反向導師制,老一輩主管能學會如何構建「即時回應」的管理文化,增強員工的參與感,例如下列課程內容:

.聽聽新世代對於績效考核的觀點,有沒有更公平的標準或作法?

.如何透過非正式的聊天,快速了解員工的在職狀態。

.學會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建設性回饋,而非僅在年終考核中表達意見。

.創建更透明,並且可以讓大家都接受的的績效評估流程。

從上下對立到互創共贏

新世代員工的需求和期待已經完全改變,主管若只要求年輕人配合,而忽視自己的態度,將難以贏得員工的信任和認同。

反向導師制度是一個有效的解決之道,能夠縮短代溝,促進雙向理解,並提升整體組織的創新力和凝聚力。

提供這樣上下開放學習的制度,並且設計雙向互動的機制,可以讓老一輩主管從年輕員工身上學到的不僅是技能,更是全新的工作態度和文化價值觀,年輕員工也能感受到來自組織的尊重與重視,最終實現雙贏的局面。

(作者為跨世代領導千萬講師、陽明交大兼任副教授、台積電「跨世代溝通」課程指定講座、知名百大企業顧問、銀行消金事業群業務最高主管;本文轉載自《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