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夜校女生》由莊景燊執導,陳姸霏、項婕如、邱以太與季芹主演,透過一女中夜校女生和日校女生之間的關係,回到那個90年代的青春歲月。
你還記得,自己的高中時代嗎?你會懷念那個充滿升學壓力、競爭關係,但實際上卻和好友有著革命情感的青春歲月嗎?也許每個人對自己的高中時期,都有不同的人生記憶,特別是課業繁重但愛情開始萌芽的時刻,確實令人難忘。
最受期待的青春校園電影《夜校女生》,自從在釜山影展、金馬影展首播以來,好評不斷,如今終於和觀眾正式見面。
電影由金馬新演員陳姸霏、項婕如、邱以太與季芹主演,攜手共譜校園生活的酸甜苦辣,電影更巧妙出現五月天的歌曲、妮可基嫚的主演電影以及熱門文具廠牌「凱西」鑰匙圈的串場,勾起專屬於你的90年代回憶。
《夜校女生》帶領觀眾重回1997年,高中聯考失常的小愛(陳姸霏飾),被迫就讀「一女中夜校」,自卑的她與日校「桌友」敏敏(項婕如飾)結為好友,平時互換制服方便翹課。
隨著兩人一起喜歡上男校資優生路克(邱以太飾),這場遊戲逐漸失控,她無法擺脫誘惑、漸漸地把自己推入巨大的謊言坑洞,但卻也讓兩人首度體驗到初戀、升學壓力以及同儕競爭之間的複雜人生中。
陳姸霏:人生總是會有個聲音在懷疑自己不夠好
陳姸霏分享,其實一開始接到《夜校女生》邀約的時候,就對這個故事感到印象深刻,特別是小愛很辛苦,即便自己到現在已經25歲了,人生中在面對的問題,還是無形中會不斷被比較,心中彷彿會有個惡魔的自己認為不夠好,永遠要挑自己的毛病。
像是在電影裡,小愛就是活成媽媽想要的樣子,但其實在小愛心中,她知道自己在讀書上並不是那麼有天份,所以當她遇到衝突時,她不知道該怎麼辦,特別是當能力不足,卻還要在一群非常優秀的同學之間生活時,「那一堆考試真的讓人壓力很大,彷彿人生就是有一堆審核,來看你夠不夠資格。」
她坦言,因為覺得小愛很辛苦,所以在拍攝前期,就一直和導演聊小愛的個性和設定,有一些台詞還讓她特別鼻酸,「所以有時候我會想,應該要怎麼做,才可以適當地懷疑自己,用更溫和的方式,看看自己是不是可以再更努力。」
陳姸霏笑說,其實可以演小愛這個角色,是非常幸福的,因為她帶著自己回到以前的人生經驗中,再次回到學生時代那樣的對話、生活模式,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跟過去的自己和解。
對陳姸霏本人來說,她是非常叛逆的,她才不會像小愛那樣聽著媽媽的安排,「小愛真的很聽話,她盡全力地想要跟上日校的人,也知道媽媽是為她好。」
《夜校女生》回到90年代最單純的歲月
有趣的是,2000年出生的陳姸霏,人生完全沒經歷過1997年的歲月,而日校生和夜校生互相當桌友這件事情,真的令她印象深刻——當年一女中日校生和夜校生會共用一張桌子,彼此的唯一聯繫方式就是互相留紙條,這成了她們之間的橋樑,也是一種很特殊的筆友狀態。
陳姸霏表示,那種友情之間的感覺,真的非常真誠,而且情感十分單純,當年什麼都慢慢來、慢慢等,最快也要隔天才能收到對方的回覆,這是現代交友完全不可能發生的狀況。
她說,如果自己生活在電影裡的90年代,她會很喜歡那時的底片相機,大家也不會有什麼科技冷漠的事情,而且比較有機會看到對方「真正的樣子」。
陳姸霏坦言,「我覺得現代人好像就是怎麼約都約不出來,就算出來也是在那滑手機,以前學生時代沒有手機的時候,好像總有聊不完的天、說不完的話。」
但是,現代人有太多選擇了,和人群相處在一起,好像也各做各的事,所以能透過電影回到那個單純的歲月,是件非常感動的回憶。
陳姸霏苦練桌球,想像自己非常厲害
她也分享,飾演這個角色最難的地方,就在於自己是個很叛逆的人,要如何在叛逆的性格中演出一個不叛逆的角色,同時又要服從,那是很不容易的。她笑說,但其實真正困難的,是要打桌球。
在《夜校女生》裡,因為劇情需要,陳姸霏展現了非常優秀的桌球球技,彷彿是個從小就在打桌球的學生,但她其實在這之前完全沒打過桌球,球技也是拍攝之前苦練出來的。
「光是要練桌球,就練了很久,因為必須要在電影裡看起來很厲害,所以不斷調整姿勢,在模仿的過程裡面找到自己舒適的感覺。」她不斷在桌球上面探索自己的動作,把東西變成肌肉記憶。
「做你不擅長的事情時,不要心虛,因為如果連你都不相信自己,那觀眾就更不可能相信了。」
陳姸霏說,自己一直以來的演出,都是事前會非常焦慮的類型,但只要開始演出後其實都還好,畢竟前期無跡可循時,會比較擔心、懷疑自我,好在自己是個感受很強烈的演員,和對手演員互動後,就能卸下那種緊繃。
第一次演戲就獲金馬最佳新演員,陳姸霏坦言至今依然不真實
陳姸霏第一次正式的演戲,就是在《無聲》中飾演貝貝這個角色,而她隨即在當年就獲得金馬獎最佳新演員,這對剛開始演戲的她,無疑是非常巨大的驚喜和鼓舞。
她分享,當時獲獎的心情真的很夢幻,好像一切都是假的,只存在在自己內心的某種幻想中,「就連到現在,我都還是有點不真實的感覺,畢竟新演員只有一次機會,真沒想到可以拿到這個獎。」
陳姸霏坦言,一開始的她,完全不是抱持著「我要當演員」這個念頭才成為演員的,因為當時《無聲》試鏡時,自己剛好認識劇中的選角,對方覺得貝貝這個形象很適合她,就去跟導演聊了幾次天,因為當時沒有什麼作品可以參考,很開心導演會找自己演出。
對比一些可能要經歷過無數次試鏡,才可能漸漸被看見的新演員,「我自己覺得真的滿幸運的,就那時候這麼剛好、機會剛好、又剛好有這個角色適合,一切都是天時地利人和。」
她分享,自己每次的試鏡,都是試著找出和角色之間的共鳴,因為試鏡的片段都是一兩場、不會有太多的線索,所以都是抱持著平常心去嘗試,有的話就有,沒有也沒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剛出來工作的她,在接連拍完《無聲》和《孤味》後,疫情就爆發了,而且那時這兩部作品都還沒有上映,她完全沒有任何作品可以給他人參考、沒有人看過她的表演,她也一度懷疑是不是要去打工賺錢。
陳姸霏分享,即便到現在,她還是沒有一個確定知道自己想要當演員的時機,那是一個緩慢、潛移默化的過程。
她有感而發地說,「我人生一直以來,好像都沒有這輩子一定要做什麼、要怎麼樣的決心,因為自己比較當下一點,沒有什麼事情一定要照什麼計劃走,但一做某件事情,就一定會把那個事情做好,對自己不要設限,未來才可以更長久。」
(場地提供:Nowhere Taipei 墨西哥餐酒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