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半導體蓬勃發展,帶動理工科系招生與就業熱潮,而致理科技大學以AI領航、積極投注資源,培養學生的硬實力與軟實力,雖無理工科系,2025年已10連霸榮獲1111人力銀行調查企業最愛科大冠軍寶座,加上113學年度99.5%的高註冊率,以實力證明無可取代的競爭力。
就業率超過九成,註冊率達99.5%
就業力已成為評鑑高等教育的關鍵指標之一,而畢業生的就業表現,向來是致理科大的強項。順應趨勢,致理科大鎖定AI應用,調整興學方針聚焦就業所需的專業,強化產學合作與實習制度;再加上提升國際力滿足產業所需,不但創造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成的佳績,且平均薪資也高出全國大學部商業管理學門。畢業生高就業力與雇主愛用的聲譽,也為致理帶來高註冊率。根據教育部公布113學年度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致理達99.5%,為私立科大第一名,已連續5年平均註冊率超過95%,辦學績效受到各界肯定。
結合智慧學習 培育AI原住民硬實力
「我們善於洞察未來,致力培養AI原住民成為產業生力軍。」校長陳珠龍表示,10年前致理科大就聚焦「智慧商務」與「智慧生活」二大主軸,將程式設計列為必修課程。隨著百工百業皆導入AI應用,「會使用AI的人,將取代不會用AI的人」,近年來更積極將AI融入課程設計與教學,以AI結合智慧學習為教育方針。教務長楊雅棠說明,課程設計以基礎教育普及與專業跨域應用深化分流,前者讓學生熟悉AI工具,創造事半功倍的學習;後者則是各學院依其定位與專業屬性,開設不同的應用課程,引導學生適性學習。商務管理學院院長劉芬美以「AI商務智慧應用」課程為例,學生將AI辨識與生成式AI技術應用在草莓園,並進一步結合深度學習及無人機巡航與數據分析,將草莓成熟度自動分類,並找出有問題的草莓,即時解決生長問題,以提升生產效率。
圖資長劉勇麟表示,為了推動AI 普及,已建置兩間AI實驗室並舉辦多場AI教師研習會,在113學年度開設28門AI相關課程。研發與行政副校長謝金賢進一步表示,由於積極推動AI學習,致理也入選教育部「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是聯盟55所學校中唯一的商管大學。從113學年度第二學期起,學生可跨校選修台大、清大、陽明交大等校開設的AI線上課程,修習達標者,可獲得教育部核發學分學程證書。
跨域整合創新 培養解決問題的韌實力
隨著知識快速更新,專業領域的界線逐漸模糊,致理科大也鼓勵學生參與不同領域的學科或專案合作,強化跨域軟實力。學術副校長黃博怡分享,像是在職專班開設多門跨領域的危老都更課程,讓學生在法律、融資、都市更新設計等找到交集,並將各領域知識融合於軟實力中;上述課程還獲得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補助,是科大中唯一獲補助的學校。
此外,致理科大採業師加教師「雙師制度」教學,並在商管的「產銷人發財」領域中加入AI應用,讓學生適性發展,將專業知識透過AI賦能,在實際場域中演練,培養出智慧商務整合應用能力。創新設計學院院長王年燦表示,新建「人工智慧與數位創新實驗室」、「行動物聯網智慧教室」及「CHI Sport趣運動」等,讓學生透過場域實際感受AI正在改變生活,學習用AI解決問題,培養「畢業即就業、上班即上手」。未來,將持續擴大AI相關軟硬體設備與產學合作,校內1000多門課程皆融入AI元素,強化學生的AI即戰力。
學務長蕭晴惠表示,軟實力不僅是面對快速科技發展的適應力,更強調創新、溝通與知識的實踐。通識課程如「多元敘事應用」課中引入敘事判讀與AI寫作;「設計思考」課則導入AI教導同學進行基礎碳調查。此外,也開設地方創生的USR課程,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與金山、萬里在地居民互動,運用創意為當地返鄉青農與創生商家帶來更多收益,培養解決問題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即所謂的「韌實力」。
多管齊下推動國際化 尊重多元文化交流
有鑑於企業對於國際化人才求才若渴,而英語是推動國際化的起點,致理科大鼓勵學生取得英語證照、舉辦全英語商務體驗營等。國際長莊惠凱表示,為提高對國際職場環境的適應力,積極爭取教育部學海築夢及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經費補助,鼓勵學生海外實習;並輔導學生參加國際競賽展現實力,2024年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德國iF Design Award、日本東京天才國際發明展以及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等獎項,成果豐碩。
陳珠龍校長強調,「不僅培養孩子走出去的能力,也要讓其學會尊重跨文化。」為此,特別營造國際化校園,促進與外籍生多元文化交流對話,創造互惠的學習環境。希望透過「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結合,培養學生成為AI時代的中流砥柱與職場贏家,創造幸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