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川普2.0關稅戰開打,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尤其是台積電,是否將面臨重大危機?若後續果真對台灣晶片產業課徵100%關稅,預料備受壓力的,將是占台積電六成以上的北美客戶。而不具轉嫁能力的台系廠商,也會相對居於弱勢。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1月27日表示,將以關稅保護美國,包括計畫對進口的電腦晶片、藥品、鋼鐵及銅鋁課徵關稅,且期望普徵關稅的稅率起點能遠高於2.5%,更特別批評台灣囊括98%的晶片生意。
同時,川普甚至明白表示,提高對他國商品的關稅,美國工人和企業的稅負將會降低,大量就業和工廠將回歸本土,如果外國想停止繳稅或關稅,則必須在美國這裡設廠。
台積電逾六成北美客戶,面臨壓力
其實,上述議題早在先前2024年7月美國總統競選期間提出,川普當時以候選人之姿,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就曾提過相關說法,像是發表台灣搶走晶片生意,應向美國付保護費的言論。選前也再度提及此事,甚至加重語氣,表達台灣竊取美國晶片產業、批評美國晶片法案的看法等。顯然,川普對於台灣半導體業的負面針對性言論較強,透露出較為不友善的氛圍。
事實上,川普期望用關稅效應,來讓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可大規模遷徙至美國,特別是擁有先進製程高度競爭力的台積電。畢竟,美國當地較為缺乏的,是成熟製程以外的IC製造業者;而台積電又擁有供應全球10奈米、7奈米以下,分別高達69%、78%的市占率,甚至3奈米在AI、高效能運算的全球版圖,也幾乎呈現通吃的情況。
這主要是目前與台積電同列為先進製程競爭對手的Samsung、Intel,皆陷入營運上的困境。前者,記憶體產品中的HBM,遭到SK Hynix獨霸;反觀Samsung,遲遲無法通過Nvidia的認證,更遑論晶圓代工業務中的3奈米製程,乃至於3奈米第二代製程良率,遲遲無法有效突破。至於Intel,更是直接取消Intel 20A,而將轉至Intel 18A。只不過,Intel 18A僅等同台積電的N3P,況且2025年能否順利量產Intel 18A仍待觀察。美方覬覦的,是台積電先進製程的高良率,以及優異的製造技術。
不過,也由於台積電目前在全球先進製程獨霸的產業地位,使其在代工價格上具有議價空間。況且,台積電近年來在日本、德國亦有生產據點,未來可隨時進行產能上的調配。
因此,若未來川普後續果真對台灣晶片產業進行100%的關稅課徵,預料台積電將具有成本上提高後的價格轉嫁能力,此時備受壓力的,將是占台積電六成以上的北美客戶。
台灣半導體居弱勢,應審慎以對
畢竟,台積電以先進製程為其晶片打造的優異效能,將是北美重量級客戶難以轉單給予其他晶圓代工業者的原因。主要是Samsung、Intel營運的不確性,以及先進製程良率、和客戶間具有競爭關係,讓北美終端客戶難以承受此將影響其自身產品競爭力的風險。這會是北美IDM或Fabless,也需要為川普總統對台灣半導體業加徵關稅付出的代價。
整體來說,川普欲對台灣晶片課徵100%關稅,擁有轉嫁能力、具中國海外廠的廠商,相對有應對的空間,若無上述條件的台系業者則相對位居弱勢,台灣整體半導體界,對於美國川普的新政,仍應審慎以對。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