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創意,必然陌生
創意,既然已經是產業未來核心競爭力,有幾個重要概念,是企業內部從事創意相關事務人士(無論是投資部門、經理部門、設計工程部門或是企劃部門的人士都一樣),必須理解的:
概念一:任何有未來市場價值的好創意,在概念提出的時候,必然看來陌生、不可行、甚至是錯誤的。(意思是,看清楚,不要太快放棄!)
概念二:任何有未來市場價值的好創意,在概念提出的時候,必然很難用精準的模型描述,甚至無法舉例說明,只有模糊破碎的輪廓。(意思是,不要要求清晰的分析模型!)
概念三:所有看來極為正確、可行的創意,通常都只有很低的市場價值。(意思是,放棄吧,別浪費時間研究!)
概念四:所有不具未來市場價值的創意,必然可以用精準的商業模型描述。(意思是,別送給董事會,肯定不會賺錢!)
陌生,所以殺了它!
為何好創意,看來如此陌生?
原因無他,好的商業創意,通常是在描述一個「存在、卻不被清楚覺知的新環境」,與一個「尚未存在的市場」之間「可能發展」的關係。
然而,描述這些創意性的商業模型,有「不被清楚覺知」「尚未存在」「可能」等等模糊字眼,不斷地出現;通常,我們腦袋所受的理性訓練,會讓我們很自信地做出「這不可行」,或「我看不出來有成功的可能」這樣的判斷。
因此,我們在商業環境中賴以生存的「理性推論」,就成為創意性商業模型,最常見的殺手。
如何檢驗模糊與破碎的創意?
如果你是負責檢驗創意商業模型的企業人士,要如何做,才能檢驗眼前這些陌生的創意呢?
愛因斯坦關於「理性與直覺」的一些談話,也許可以參考。
他說:直覺是人類莊嚴的天賦,理性只是人類忠誠有用的工具;我們卻造就了一個歌頌工具,而遺忘天賦的社會。
他也說:邏輯,只能帶你從甲到乙;想像力,帶你遨遊處處。
當然,他也說:不能簡單說清楚的,就是你還不完全明白。
從上面幾個愛因斯坦的短句,我們大致可以理解,產業創意的開發,有以下幾點重要概念:
概念一:新創意,因為尚無法完全明白,所以提出創意的人,總是說不清楚。
概念二:檢驗陌生而破碎的新創意,光靠理性的邏輯推演不夠,必須仰賴直覺。
概念三:直覺,是人類珍貴的天賦,不要輕視、更不應隨意拋棄,要珍惜,更要不斷練習,喚回人類天賦的直覺判斷能力。
概念四:產業創意的未來核心競爭力,不是運用理智與邏輯,描繪清楚商業模型的能力,而是運用直覺,整合模糊、陌生與支離破碎的能力。(作者為大小創意齋負責人;本專欄由劉育東、劉維公、姚仁祿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