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支劃分法(簡稱財劃法)」修正草案上週五(12/20)在立法院落槌通過,由於地方財源大增,幾乎各地方政府均表達樂見。本文盤點全台6都首長對於「財劃法」修法的看法。
此次「財劃法」除修改中央統籌分配款稅的財源,調整中央、地方政府財源的垂直分配外,也將普通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方式大幅調整,影響各縣市政府的水平分配。
修法前,普通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公式為:直轄市61.76%(分項權重為:營利事業營業額50%、人口數20%、土地面積20%、財政能力分配10%);縣市24%(分項權重為:基準財政收支差額85%、營利事業營業額15%);鄉鎮及縣轄市8.24%(分項權重為:正式編制人事費50%、基本建設需求50%)。
修法後,普通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公式改為:直轄市、縣市90.5%,3個離島縣市則為2.5%(分項權重為:營利事業營業額30%、人口數45%、土地面積10%、財產稅成長率序位分數10%、非課稅收入占自籌財源比例5%);鄉鎮及縣轄市5%(依編制人員與基本建設需求制訂公式分配);直轄市2%(依各直轄市分配數按比例分配)。
財劃法上路,各縣市分配多少?
根據財政部試算,若明年度新版「財劃法」上路,各縣市政府獲配的普通統籌分配款稅如下表:
縣市 | 修法前獲配金額 | 修法後獲配金額 | 增減變化 | |
增加金額 | 增加幅度(%) | |||
台北市 | 697 | 1113 | 416 | 59.8 |
新北市 | 543 | 971 | 374 | 68.9 |
台中市 | 446 | 708 | 262 | 58.8 |
台南市 | 322 | 485 | 163 | 50.4 |
高雄市 | 500 | 745 | 245 | 49 |
桃園市 | 358 | 617 | 259 | 72.4 |
宜蘭縣 | 62 | 190 | 128 | 204.5 |
新竹縣 | 68 | 253 | 185 | 270.2 |
苗栗縣 | 81 | 217 | 137 | 169.1 |
彰化縣 | 150 | 331 | 181 | 121 |
南投縣 | 91 | 230 | 138 | 151.2 |
雲林縣 | 109 | 258 | 149 | 137.2 |
嘉義縣 | 81 | 201 | 120 | 147.2 |
屏東縣 | 123 | 257 | 134 | 109 |
台東縣 | 62 | 196 | 134 | 216.2 |
花蓮縣 | 71 | 232 | 161 | 228.2 |
澎湖縣 | 33 | 82 | 49 | 147.8 |
基隆市 | 58 | 133 | 75 | 128.8 |
新竹市 | 83 | 293 | 210 | 253.3 |
嘉義市 | 42 | 111 | 69 | 162.7 |
金門縣 | 28 | 88 | 61 | 220.9 |
連江縣 | 7 | 33 | 26 | 358.4 |
註:金額單位皆為「億元」 資料來源:財政部 ;製表:林仕祥 |
至於六都首長對「財劃法」修法看法,分別如下,可以看到各都首長心聲大不同。
台北市蔣萬安:將投注在捷運、校舍改建
台北市長蔣萬安12月24日指出,「財劃法」修法以後,北市所分配的分配稅款佔統籌大餅下降了1.7%,這一點和高雄市類似,而這也是財劃法修法的目的,將統籌大餅做大後,讓六都以外的縣市得到實質的挹注。他強調,中央分配給地方的錢,包含統籌分配稅款以及補助款,加總起來北市所分到的錢,在明年度僅為六都中的第五名。
蔣萬安並指,「財劃法」修法後,希望能夠落實地方自治,而且提升地方的財政自主能力,而北市一定會將中央分配給地方的稅款,用來全力推動各項市政建設,包括捷運6線齊發、校舍全面改建,以及相關治水計畫……等等,一定會讓每分錢用在照顧市民身上。
新北市侯友宜:重點是讓民眾生活變好
新北市長侯友宜12月23日指出,財劃法修正通過後,中央明年將多給地方3700逾億元,但相較一年超徵稅收5000多億元,影響不大。他強調,此次「財劃法」修法的最主要目的,是如何讓民眾生活過得更好,新北市雖只再多分配到374億元,但市民福利不會減少,相關基礎建設及治水、交通軌道,更會快速地、大幅地進步,這是大家多年來心願,希望一起努力,中央地方一起向前走。
台中市盧秀燕:分得不多會珍惜
台中市長盧秀燕12月23日表示,自己過去擔任過6屆立委,在立法院20多年來,財劃法大家都要修,「因為中央跟地方的財政是失衡」,卻因大家互相杯葛、反對,從來沒成功過。她感謝立委們善盡職責,為地方爭取預算,排除萬難修改「財劃法」,22縣市都能夠多獲得補助,修法後,中央一家仍拿60%的財源,地方22家拿40%,「雖然分得不多,但是會珍惜。」
台南市黃偉哲:無法解決南北失衡
台南市長黃偉哲12月24日投書媒體,強調此次「財劃法」修法,不僅無法解決長期以來「南北失衡」、「城鄉失衡」的問題,反而加重了「重北輕南」、「重東輕西」、「重離島輕本島」的現象,完全忽視各縣市的實際需求及相關都市經濟發展的貢獻。
他指出,從人口數來看,台南人口約186萬人,修法後每位台南市民平均只分配到2.6萬,全國第20名、六都倒數第3,遠遠低於台南市作為全國第六大城市所應分配到的資源。若從土地面積來看,台南市擁有2191.65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只分配到2212.9萬元,六都墊底,完全忽視台南市及市民的基本發展需求。
他強調,台南耕地面積、公路系統數量、文化古蹟與歷史建築均為全國之最,這些設施的維護都需要大量經費;且捷運及鐵路地下化等基建,南部本就欠缺,外加台南市天然地勢低,佔全國易淹水面積1/3,這些都極需中央政府支應。
即便修法後,營利事業營業額的分配權重從50%降為30%,但仍以公司設立稅籍為計算依據,導致資源依然集中在北部,而台南仍須承擔環境污染、交通壓力等維護成本。
他批評,台南市的統籌分配款長期在六都中處於最低水平,此次修法結果更是雪上加霜。無論從人口、面積,還是對國家的貢獻度來看,台南市的增加幅度居然還輸給新竹市與彰化縣,這樣的結果對台南市民太不公平。
高雄市陳其邁:對重大建設會有排擠效應
高雄市長陳其邁12月23日指出,中央與地方的財源就是一個大餅,如果統籌款縣市增加,中央財源減少,則一般補助與計畫補助就會大幅減少,對高雄正在進行的重大建設,一定會造成排擠效應。
他以明年為例,高雄市一年的計畫型補助約新台幣497億,如果中央財源減少,將衝擊高雄正在進行的重大交通建設;一般性補助部分,高雄明年是190億,主要都是一些社福支出或長照預算等補助。
陳其邁批評,統籌款不只未考慮中南部縣市人口結構老化因素,認真努力招商的城市,結果分配比例反而最少,對高雄非常不公平,令人無法接受。
他說,高雄過去1年營業銷售總額約4.5兆,今年可望超過6兆,但努力招商拚經濟,分配的權重卻從50%降到30%,統籌款分配到的數額就減低很多;且地方稅加權分配,「變成有錢的愈有錢,沒錢的愈沒錢」。
另外,高雄土地面積大,但土地權重卻從原來20%降到10%,將影響交通、水利等各項公共服務;這種計算方式一定會擴大南北差距及惡化城鄉間的所得分配,強調這次修法對高雄很不公平。
桃園市張善政:財劃法年久失修,修法是進步
桃園市長張善政12月21日指出,此次「財劃法」修法應跳脫藍綠觀念,從地方發展面向看待,財源多一點,對地方政府來說都是好事,有助加速地方發展。
他指出,財劃法已「年久失修」,多年來大家都倡議要修法,前市長鄭文燦在任內、以及之後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都呼籲修法,可惜均未成功。多年來已看到現行財劃法有些許缺失,此次修法能加以改進,「非常好」。
他指出,桃園有很多實體建設,市府已列出清單,會調度財源儘量做,讓桃園發展進程更積極、更快速,也會秉持財政紀律,把每一塊錢都花在刀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