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化智商的力量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2007-05-01

瀏覽數 38,150+

文化智商的力量
 

本文出自 2007 / 5月號雜誌 高感度人才崛起

4月16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學生槍殺32名學生的慘案;震撼全美,也驚嚇亞洲,因為兇手是一名亞裔。

案發後台北發出的第一則新聞指向兇手是來自上海的中國學生;中國駐美大使立即致電關切。接著消息證實殺人的是韓國人,大陸的網路上立即出現「是泡菜!」中國人鬆了一口氣。

一位在美國的中國教授注意到美國主流媒體,尤其是電視,自始至終沒有「強調」過兇手是哪國人?什麼種族?什麼性別?他曾經問過美國人:「會特別在意兇手是韓裔嗎?」一致的回答是:「是這個『人』,而不是『哪裡人』。」他說:「這就是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聽起來像是一個虛空的概念,實則影響具體而深刻。

2003年,倫敦商學院鄂理教授(P. Christopher Earley)和南洋理工大學洪洵(Soon Ang)教授合著《文化智商》(Culture Intelligence)一書,是第一個提出文化商數(Culture Quotient)理論的學者,把CQ與IQ(智商)和EQ(情緒智商)並列管理文化的重要課題。

2005年,鄂理這位組織心理學家,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研究專文探討這個理念。他的研究不僅是理論,更有實務印證,他說:「在過去17年中,我有12年都在美國以外,」包括埃及、以色列、德國、韓國……。兩年前,他應邀到新加坡大學擔任管理學院院長,對歐、美、亞的文化都十分瞭解。

身心腦都要能適應環境

到底什麼是「文化智商」?這位伊利諾大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博士說:「它是幫助人們去適應新的文化環境的觀念。」他舉例說,在泰國,微笑有20多種,快樂、緊張、恐懼,甚至憤怒都用微笑來表達。外國人如果不懂,就會被誤導。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他更以「社交距離」做例子。在亞洲,人和人的距離保持在22英吋,是很恰當的;中南美洲人比較熱情,他們的社交距離只有16英吋。中國人如果男人和男人勾肩搭背,很正常;但是在美國就會被人誤解了。

鄂理教授提出的「文化智商」包括了:腦、心和身體。

「腦」是思考能力,也是理解文化的能力。譬如看到日本的計程車司機都戴白手套,那是代表禮貌?還是為了保持乾淨?還是認為接觸外國人會得病?

「心」是激勵,激勵自己去適應不同的文化,用心去改善關係。

「身體」就是行為,調整改變自己的行為去適應不同文化。

最能適應與改變自己的人,就最合適做「全球化的領導人」。儘管他用了「變色龍」為代名詞,但是懂得東西文化差異的他馬上解釋:「在東方,變色龍是負面的;但在西方,它就屬文化智商高的人。」

面對「世界是平的」趨勢,理解文化差異,找出文化間的共同性,「才能在世界各地銷售你的產品。」

「文化智商」不只是企業領導人必備,政治領導人更應該學習。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