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人旅遊風氣大開、講究生活品味,讓品酒成為一種新流行,更帶動各式各樣的酒莊之旅。
但談到酒莊,許多台灣人第一個想到的是法國知名酒區波爾多、勃根地,其中一個個擁有數百年歷史的葡萄酒莊園。不過要跨海進行一趟感官全開的品酒之旅,口袋必須「麥克麥克」,機票加食宿,所費不貲。
現在,逛酒莊不必遠渡重洋了。在台灣,隨時有機會來一趟「酒莊巡禮」。
「台灣有酒莊喔?」很多人這樣問。
酒文化工作者陳義方表示,早在300年前的荷據時代,台灣就有了釀酒的歷史,但一直到2002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才結束歷時80年、也是全世界最後一個酒專賣制度,並在農委會的推行下,開啟具有台灣本土味的酒莊文化。
專賣時代的「私釀酒」,後來一個個成了有在地特色的「地方酒」。不管是草莓、梅子、李子、小米或葡萄,只要有糖份都能釀酒。目前約有400多家大小酒莊的台灣,遊人也許在不經意之間,就能循著酒香,找到適意的莊園,讓周身被醺然的美酒安撫妥貼。
在台灣逛酒莊的風潮逐漸興起,到底台灣哪裡的酒莊好玩?
亞洲第一草莓主題館〉苗栗大湖酒莊
以情愛入酒名,氣氛迷人
開著車子,順勢從北二高溜下後龍交流道,走苗栗大湖方向,沿途不時看到一畦畦綠色田隴,許多初次到訪的遊客,總能一眼辨識出這是名氣響亮的大湖草莓園。
如果是12月底到4月初的草莓季,遊客將車隨意往路邊停靠,就能往萬綠叢中點點紅的草莓園裡,現採新鮮的「愛情之果」。
除了品嚐草莓,也可以到農會經營的大湖酒莊試試草莓酒。
「直直走,看到一顆大草莓,那就是了!」大湖酒莊前面、碩大如一頂帳篷的草莓雕塑,成為當地人最方便的指路地標。這個與農會相連的酒莊,去年再度被農糧署評選為特優級的酒莊,同時也是亞洲第一個精釀草莓酒、以草莓為主題的酒莊。
兩層樓高的展售中心與釀酒廠,原本是農會幾十年來的老穀倉,但改建後,貼上紅磚,闢出大大的圓拱型透明窗戶,頗具歐式風情,呼應廣場另一頭、五樓高的草莓文物館,形成多構面的大湖酒莊。而整個大湖鄉約400公頃、年產上千噸的草莓園,就是酒莊的最佳後援。
遊客至此,除了有機會現採草莓,還可以一次瞭解草莓生長史、酒釀製過程、嚐嚐草莓製成的泡芙、香腸、冰淇淋等副食品。
當然,「亞洲第一」的草莓酒也應當列在品嚐名單上。
「啊,這嘸通啦,飲起來像果汁咧!」「怎麼會?你們男人愛喝高粱酒,當然喝不慣這個草莓酒啦!」大湖酒莊內展示中心的品酒櫃檯前,常見小小的男女爭論,焦點就是草莓酒。
儘管眾人對草莓酒接受度不一,但草莓酒仍然在收藏市場上非常受青睞。
「像這支2003年出的『典藏真愛』,已經絕版,本來一支1000多元,現在叫價上萬喔!」銷售員謝亞倫說,幾乎每一年的紀念酒,不論是草莓酒、李子酒都會被搶購一空。
營造氣氛,女性與年輕人最愛
但怎麼品嚐草莓酒呢?「拿到一瓶酒,先欣賞酒的光澤,」曾在大湖酒莊擔綱多年釀酒師的吳昌浤,一邊說一邊把手裡的「湖莓戀」「典藏情莓」放在透光的酒架上,讓裝著金黃汁液的瓶身,煥發出一圈光暈。
「這是淡金色,等放久一點可能會轉成琥珀色,我們的酒品質高、酒色好,就用透明的瓶子包裝,來顯現優點,」吳昌浤說,大湖的草莓酒依不同的濃度,會激發出不同的草莓香氣與口感,飲前冰鎮約20分鐘,風味更佳,深受女性與年輕人喜愛。
例如酒精濃度6.5度的草莓淡酒,走香檳般輕盈路線,口感甜蜜,香氣像果汁。得過2005農村酒莊酒品評鑑銅獎、長銷型的「湖莓戀」,11度,則散發出果醬般的濃郁香氣。而也得過2004年銅獎、16度的「典藏情莓」,那種香氣就是走到草莓園中,迎面撲來的天然香氣。
5月過後到大湖,即便沒有草莓可採,但山區裡的農家,可正進行李子採收,其中紅肉李就是釀製「醉佳情李」「陶然紅」等得獎李子酒的原料。
如果只想要品酒,那麼在酒莊的木製陽台上,就可以眺望被油桐花染白了頭的山巒。
全台最大葡萄酒莊〉台中樹生酒莊
四代傳香 台灣的波爾多酒區
何處尋訪台灣最大的葡萄酒莊?答案是台中后里。此地的樹生酒莊,也是台灣少數擁有生產地、釀酒廠與銷售門市的完整酒莊。
這幢依稀還飄著木頭香的新建歐式木屋,令人誤以為這是一座搶搭酒莊風潮而建的新莊園,但其實不然。「若是要問全台灣誰種葡萄種最多,姓洪的種最多啦!從阮阿公洪樹生開始,就在種葡萄囉!」60歲的莊主洪吉倍說。
洪家在日據時代之前就開始種釀酒葡萄,至今傳到他兒子洪良杰已經第四代,在酒專賣時代,樹生的葡萄專供公賣局釀酒,2003年才自己創立樹生酒莊,自產、自釀也自銷。
有著黝黑皮膚與結實身形的洪吉倍,外表看起來是一般台灣殷實的農夫,卻是做著很多人認為很浪漫的釀酒生意。他每天都要「品嚐」幾杯自己釀的酒,一提起心愛的葡萄,總是眨眨帶些血絲的眼睛,醺醺然揚起嘴角,好像話還沒說出口,人已經醉了。
種葡萄、釀酒已數十載,洪吉倍是樹生酒莊的靈魂人物。莊內2.8公頃葡萄園裡包括金香、黑后與蜜紅等四至五種釀酒或食用葡萄的栽植、照顧工作,至今仍然由他一肩扛起。
「來來,你看,那個整支藤都帶紫紅色的是黑后葡萄,做紅酒的啦!這邊照到陽光那一面的葡萄藤才變紅,叫做金香,釀白酒真有氣味!」洪吉倍邊解說,邊摘掉往上竄的葡萄嫩芽,原來現在正值葡萄結果期,要把養分留給葡萄,不能讓藤一直長高。
無師自通,阿爸祕笈用心揣摩
莊園內、洪家三合院式古厝前面,則有一條葡萄藤蔭步道,是探訪樹生必去的地點。常見遊客在這裡優游地消磨時間。
每當洪吉倍帶著客人踏上這條覆蓋著葡萄藤架的步道時,總愛指著一棵棵近50年、祖父親手摘種的葡萄老藤,說著樹生酒莊的歷史,然後駐足在一株有著雙頭樹根、藤型蒼勁的葡萄藤前。
正當客人對這株交揉著白、黑兩色,從雙頭根部30公分以上合而為一的葡萄藤嘖嘖稱奇時,洪吉倍就會得意地說,那是他趁葡萄休眠時,把金香葡萄與台灣原生種葡萄接枝在一起,想藉著原生種的旺盛生命力讓金香種葡萄長快一點,「沒想到,長快是長快了,但結出來的葡萄,卻也帶著原生種的酸澀,」洪吉倍笑道。
離開祖父的葡萄老藤,晃進步道盡頭的古厝。右護龍裡與廚房相連接的小廳內,竟然還布置著一株50年的黑后葡萄藤,牆上掛滿了家族照片、與政要的合影和獎狀。問他怎麼學接枝、栽葡萄?洪吉倍從桌底抽出一本厚重、滿是摺痕,封面都快看不清楚字樣的日文葡萄栽種百科。
「這是阿爸的冊,他受日本教育的,我看不懂日本字,但是翻一翻圖片,大概也就知道意思!」這就是沒有出過國的洪吉倍無師自通的祕密。
數十年來,洪吉倍從書中圖片找到搭葡萄棚架、接枝的各類栽種方法,他只要看一看、摸一摸葡萄藤枝,就知道要給它們什麼養分,「就跟養孩子一樣,孩子缺什麼你就給他什麼嘛。」
善用冰箱,台灣也能自釀冰酒
近年,他把釀酒的衣缽交給二兒子洪良杰負責,並與高雄餐旅學院、中興大學等學術單位協力合作葡萄酒釀製計畫,「台灣也能自釀冰酒」就是一大突破。
以加拿大知名的雲嶺冰酒來說,必須要把葡萄留在藤上自然冰凍、脫水之後,才能摘取,為了保持低溫,釀酒人往往在凌晨時分搶收葡萄,並在零下8度的環境中壓榨成汁。
台灣沒有這樣的製酒條件。「台灣不會下雪、結冰,但是我們有冰箱啊!」洪良杰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有所突破。這個方法是,當葡萄在架上達九分熟、糖度約18至20度時,他們才採收,然後馬上放入可急速冷凍的冰箱中,讓葡萄在零下4度C的環境中冰一個禮拜,等充分冷凍、脫水之後才取出釀製。
這支2005年出品的「冰釀甜酒」,酒質淡甜,有濃郁的果香,在去年的農村酒品評鑑中,得到銀牌獎的肯定。
每年生產10萬公升的樹生酒莊,曾被總統陳水扁大力稱讚可媲美法國知名酒區波爾多,還推薦成為國宴酒。
「釀酒是公開的祕密,但還是要靠經驗!」洪吉倍有感而發。
台灣第一家酒莊〉南投信義酒莊
用部落趣聞釀出品牌故事
再把場景拉到「台灣第一家酒莊」──以梅子酒聞名的信義酒莊。
下了南投縣民間交流道,還要經過40分鐘路樹夾道的綠色風景,愈走愈遠,心中正惴惴不安,質疑是否要更深入山林,已經到了立著「梅子夢工廠」招牌的信義農會酒莊。
與人齊高的山豬、狐狸等塑鋼公仔就背著開山刀,「醉醺醺」地站在門口迎賓,逗趣可愛的模樣,令人不禁好奇,這家很不像傳統酒莊的酒莊,究竟賣什麼?
一進到展售中心,遊人常被琳瑯滿目的酒瓶與俏皮的酒名所吸引。「哇,這個酒名叫『恰北北』(亦即很兇),還有叫『梅子跳舞』的,圖案又這麼有趣,會不會讓未成年的小朋友也想來喝酒呀?」一位從美國回台度假的訪客笑說,應該很多人進到酒莊內,還沒有喝酒嚐味,看到酒瓶包裝就想掏腰包了吧。
傳達布農文化中的單純幸福
信義酒莊以賣故事聞名,幾乎每一支酒都有一幅專屬漫畫,道盡了酒中故事。
「為什麼要叫山豬迷路?」「就是以前日據時期禁止私釀,布農族阿嬤為了躲避查緝,在深夜偷釀酒時,用黑布把窗戶遮起來,釀完的小米酒渣則倒入山谷。
沒想到野豬吃了酒渣,一陣醉茫茫之際,又正值阿嬤把黑布收起來、大門打開,燈光與酒香齊出,野豬們就誤打誤撞衝入阿嬤家。所以這支小米釀的威士忌,就這麼得名啦,」銷售員指著酒瓶上那隻醉茫茫的山豬,說起故事來了。
「很多關於布農族的酒文化靈感,都是在和大家喝酒聊天的時候逬出來的,」信義酒莊副廠長辜昭傑指出。
他談起之前和當地的布農族人吃飯,總是會聊部落傳說,有時還跟著唱起了布農傳統的八部合音。學美工設計的辜昭傑,回去便以活潑生動的筆觸,把腦海裡的各種情景漫畫畫出來,成了每支酒獨有的標誌。
喝酒原來可以這麼有趣,喝酒還能「喝」故事,釀出全球第一支梅子白蘭地的信義酒莊,就想要傳達這份快樂。
「國外的酒莊,吸引了很多懂品酒、看門道的內行人,但信義酒莊很單純,只是要告訴你喝酒是快樂的,酒裡面也有很多好故事,」信義酒莊廠長張勝正發現,來這裡的人有八成是散客,年輕人很多、女性比例也高,這些人可能不太懂酒,但還來酒莊,就是想有不同的體驗。
把酒莊當成「感動經濟」來經營的張勝正,還打算創立幸福酒窖,讓遊客可以DIY各種酒,放在信義酒莊酒窖中,等待熟成,同時也封存了當時遊酒莊的幸福回憶。
個性酒莊〉南投車埕酒莊
連結鐵道風情 調酒享樂趣
如果還想品嚐不一樣的梅子酒,可以到離信義酒莊約40分鍾車程的信義鄉車埕酒莊。
因為位處集集火車支線的最後一站──車埕,車埕酒莊發展出獨到的「鐵道系列酒」。
目前車埕酒莊已經開發出五支鐵道酒,取名都與鐵路相關。
除了最早的鐵道系列:鐵道公主、車埕老站長、烈車長之外,還有「鐵軌」與因應高鐵開通新推出的「時速300」。
儘管都是梅子酒,卻因為蒸餾、釀造等不同製法,每支都有自己的個性。
「那支鐵軌,像高粱、很帶勁,再幫我倒一點啦!」台南來的許阿伯,跟著一群朋友已經拿著試喝小杯連乾了好幾次,一副「喝免錢也喝不醉」的豪爽姿態。
本身也愛喝兩杯的酒莊老闆詹益洲,雖然最喜歡59度的「鐵軌」,後勁卻叫他不敢領教。於是,他變個法子喝,「我在杯子中先加鐵軌,再加梅醋,最後是鐵道公主,喝喝看!」來人都覺得入口香滑、有梅醋的酸甜,原本口感有些烈的鐵軌,竟然輕盈起來。
「這回我把順序顛倒,再試一下!」這次竟然還沒入口,就聞到濃濃酒味,口感沒有前次滑潤,一樣的東西怎麼喝起來不一樣?
「因為酒的比重不同啊!比重較輕的鐵軌要早加,最後加公主,這樣三者才能充分混合!」詹益洲笑著分享祕方,許多人驚奇於三合一的口感,一次就買了一套,「這種行銷手法,算是有效喔!」下次到車埕酒莊,記得跟老闆點一杯「車埕特調」試試看。
深耕台酒文化,才能愈陳愈香
回顧過去幾年,921之後的車埕村,人口外移嚴重,村落顯得更蕭條。
但,在車埕酒莊推行導覽,把鐵道文化、木業歷史與酒莊旅遊串聯起來之後,遊客來了,回憶起車埕「最後火車站」的往日風情。
自從2002年台灣才開放酒莊,短短五年間已漸蓬勃,成為國人週休二日的好去處之一。幾家比較大的酒莊,加上其他周邊產品,每年甚至有上億元的營收。
遊酒莊,似乎成為台灣人「樂活」的新選擇。
不過,時報旅遊國民旅遊部經理林聖傑觀察,目前台灣的酒莊文化還沒有深耕,流於走馬看花,應該多規劃主題式深度旅遊的可能性。
釀製文化,效法國外酒鄉
「一進入法國酒鄉,整個文化就會讓你有貴賓的感覺,莊主也許還會拿出私房佳釀來招待你,或在餐桌上跟你說說酒莊故事,」旅網國際行銷總監蔡瀚毅說,酒鄉文化正是國外酒莊吸引人的地方。
曾留法學習釀酒、高雄餐旅學院講師陳千浩提醒,很多台灣酒莊只從產品的行銷面著手,卻忽略了故事和文化的影響力。
陳千浩說,包括產地的土壤、氣候、品種與人為的耕作,其實都代表著酒的血統與文化,因此「酒是一個結合了天、地、人三合一的產物,而不只是一個商品,而且你要有能力把酒背後的故事說出來。」
「酒要愈陳愈香,酒莊的經營也是這樣!」酒工作者陳義方樂觀期盼著,以文化為土壤,把故事當酵母的台灣酒莊,或許哪一天,也有機會吸引國外人士循著酒香,來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