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頂下雪了,卻創下130年來最晚紀錄
不少台灣遊客到日本必定會合影留念的富士山,終於在11月6日迎來今年首度降雪,然而這卻是130年以前迄今最晚的一次降雪,原因是今年秋季溫度較高。很多民眾紛紛從各處拍攝富士山著名的「白頭」景象,就連當地靜岡縣富士市政府,也分享此一經典美景照片。
富士山山頂一般在10月初就會被雪覆蓋,但今年會延遲,與山頂氣溫偏高有關。一般而言,10月初富士山山頂氣溫為零下2℃,但今年卻上升到1.6℃,是1932以來最高溫。
日本氣象廳把10月仍炎熱的天氣,列為富士山頂延遲下雪的原因。但一位官員表示,很難把今年下雪時間偏晚和全球暖化聯繫起來,需要更長期的數據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川普擬對進口車課100%關稅,歐洲業者掀起赴美潮
美國總統大選由川普勝出後,另一批憂心的人士是歐洲低碳科技業者。原因是美國和英國是歐洲油電混合車的關鍵市場,出口比例從2017年僅2%,飆升到2023年26%。但川普在競選期間曾表示,將對所有進口汽車徵收100%關稅,也對所有外國製造商品徵收10%進口稅。
再加上,美國本土電動車已因《降低通膨法案》帶來的大量補貼處於優勢。車主只要購買符合標準的全新電動車,最多可得7500美元(約合新台幣24萬2381元)補助,就連購買二手電動車,一年也能得到最多4000美元(約合新台幣12萬9375元),使美國電動車一年內銷量激增55%。
然而,即便如此,美國電動車市場卻尚未飽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未來能源項目主任富爾頓(Lew Fulton)指出,市場穩定還需要至少五年,倘若美國停止支持電動車,會是一個大問題。然而,川普早已表示,若當選會廢除該法案,取消所有未支出「被錯誤命名的降低通膨法案」資金。
部份歐洲綠能科技投資者,也打算搬到美國,一方面避免川普可能對進口車課徵的關稅,另方面則繼續支持《降低通膨法案》,並發聲支持美國電動車市場穩定。
國內碳權交易上架兩月零成交,專家預期價格將調整
國內碳權交易平台自10月上架以來,已列出六個專案,總碳權數量達6080噸。然而,由於首波交易多為定價測試,業者多上架一個月以探測市場反應,結果五個專案已因銷售期滿下架,迄今仍無成交紀錄。僅「台北101大樓停車場採用高效率光源」專案預計銷售至明年三月底。
碳交所分析,此次市場反應冷淡可能是因碳費尚未開徵,買方趨於理性,價格可能進一步下修。同時,企業仍在觀望碳權需求和價格動向,尤其是可能被徵收碳費的大用戶,預計會暫時惜售其碳權以備自用。環境部官員指出,業者可隨時重新申請上架,並調整數量與價格以適應市場需求。
目前,台灣核可的國內碳權尚有超過2000萬噸未註銷,未來可視市場需求逐步上架。此外,碳權的需求將隨企業擴廠及碳費抵減需求增加,未來市場動向需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