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美國新總統上任,美中科技戰還會繼續嗎?

劉佩真
user

劉佩真

2024-11-06

瀏覽數 1,150+

美國新任總統上任後,美中科技戰的後續發展值得觀察。達志影像
美國新任總統上任後,美中科技戰的後續發展值得觀察。達志影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美國新任總統上任後,美中科技戰可能會改弦易轍嗎?對台灣而言,目前以半導體產業領軍的競爭優勢,還能繼續下去嗎?此外,全球供應鏈只能在「去中化」和「去美化」兩者二擇一嗎?

過去,美國總統從歐巴馬川普拜登,皆以美國製造回流為產業政策核心,僅是採用的策略模式有所不同。

早期,歐巴馬提出先進製造伙伴計畫,以鼓勵、合作的方式,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的訴求為重。川普則開始採取較為激烈的手段,包括懲罰性關稅的措施,逼使製造業逐步移出中國。爾後,拜登一方面延續川普時代的關稅懲罰措施,同時又以補貼與施壓並重的方式,欲使供應鏈轉移至美國境內。

半導體是美中對抗核心

從川普到拜登,不論是美中關稅到美中科技戰,皆是以半導體為核心做出發,再延伸至電動車、太陽能、電池、鋼、關鍵礦物等領域。緊接著,美國新任總統即將誕生,不論是川普回任或延續拜登政策的賀錦麗,皆可確認美中對抗僅有升級的空間,而無降溫的可能性。這也代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面臨選邊站,已是相當明確的抉擇;同時,美國、中國等兩套供應鏈體系,在未來四年的劃分也將更為清晰。

事實上,近年來,拜登對中國半導體業採取管制、關稅等雙夾擊的策略。前者著重先進製程、高階晶片的封鎖,措施包括擴大外資審查、出口管制規範擴大、擴充制裁實體清單、納入禁止投資名單、加強防堵措施、聯合盟友共同抗中等;關稅方面則是2024年5月,美國政府宣布將從2025年起,對中國半導體進口關稅由原先的25%提高至50%,此部分主要是防堵中國成熟製程,在未來龐大產能釋出,恐大量傾銷至美國,而影響當地成熟製程的價格。

將迎來更激烈的貿易措施

除此之外,G7擬採取統一陣線,施壓中國減少產業補貼,也就是G7面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徑」,必須維護自己的產業利益,未來也會就跟中國相關的貿易規則,以及如何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尋求共同、強力的因應之道。這等同於呼應拜登將恢復對數百項中國進口貨品加徵關稅,是針對策略性產業提高關稅計畫的一部分,以保護其境內製造業。可預料的是,美國、中國和歐盟、其他國家未來恐醞釀祭出更激烈的貿易措施。

對半導體業來說,全球供應鏈在美國、中國之間的壁壘分明局面,將日益顯著,相對模糊空間逐步縮減,也就是通吃去美化、去中化兩邊紅利的情況,較難以複製過去的情況。而台灣半導體業儘管仍期望維持中立局面,借助美國的半導體技術與新興終端應用市場的優勢,以及中國龐大市場商機。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不過,因兩岸政經情勢較為緊俏,且美方擁有半導體設備、EDA、核心關鍵晶片的能力,選擇與美方及其他盟友共同合作的比例較大;反觀對中國投資動作不但出現減緩,甚至部分台系廠商已開始出脫持股逐步淡出,轉而深耕台灣或東南亞、美國、歐洲、日本等地,顯然美中科技戰對台灣半導體業者的布局已有所影響。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