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在天貓雙11期間推出太空旅遊船票,瞬間售罄,只是100萬人民幣的高價讓人驚訝,這種高端旅遊是否會成為富豪的新寵?這不僅意味著中國進入太空旅遊的時代,也再次彰顯有錢人跟普通人想的真的不一樣。
花1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430萬元)就能上太空旅行?淘寶上還買得到?一起太空船票的銷售直播,瞬間成為當下熱搜,感興趣的大陸網友紛紛關注:「靠譜嗎?」「普通人真的能上太空?」,甚至提出奇葩疑問:「有包來回嗎?」「行李限重幾公斤?」
起因是2024年天貓雙11期間,淘寶推出一項特別商品──太空旅遊,中國大陸第一張太空旅行船票正式開賣。10月24日晚上6點,大陸深藍航太公司創辦人、CEO霍亮,空降到淘寶「交個朋友」直播間,為消費者帶來2027年亞軌道旅行的2個飛船坐席,太空船票每張定價150萬人民幣(下同),現場下單則有優惠價100萬元。
普通人上太空,淘寶開搶手慢無
票價如此之貴,結果竟然瞬間秒殺,在霍亮介紹20分鐘後,2張船票開放搶票,剛一開售直播畫面上便顯示商品已經售罄,令人不禁懷疑大陸內需消費力的疲軟程度。
繼2億元豪宅、4000萬元火箭、1051萬元全球首台空中計程車之後,淘寶再次賣出超高單價的「不思議商品」,一位阿里巴巴總監向《遠見雜誌》表示,許多特別的商品要銷售,通常首選上淘寶:「所以不算是新鮮事。」對於這些廠商來說,依託淘寶的流量優勢,即便沒有真正的訂單成交,卻也能帶動討論話題,達到宣傳效果。
這樁買賣,意味著中國大陸也步入了太空旅遊的時代。根據產品介紹,深藍航太的飛船將穿越大氣層,經過地球與宇宙的交界,飛行至最高距地面150公里的太空;亞軌道的飛行過程大約12分鐘,乘客則可感受300秒左右的完全失重環境。
至於為何要提前這麼早時間預售太空旅行船票?深藍航太負責人解釋,從安全性考慮,涉及到重複不斷的技術研發、試驗驗證、性能優化,以及極端環境和緊急避險情況測試等,需要經過數十次的試驗,要確保執行太空旅行任務的萬無一失。而消費者也需要接受航太公司安排的多次專業知識培訓,以及飛行身體狀況考核。
近22萬高資產人士愛挑戰極限
普通人上太空,無疑是鎖定金字塔頂層客戶。根據大陸《載人航太》期刊於2020年12月發布的《載人航太商業旅遊市場、觀光者心理行為能力及管理體系研究》一文指出,擁有60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700萬元)以上可投資資產的家庭,即可被認為具備亞軌道太空旅遊的購買能力,而截至當時,大陸這類家庭已經達到136.5萬戶,而且逐年遞增。這類人群中,又有16%、近22萬人,對極地探險之類的「高挑戰、高收費、高刺激」旅遊展現了濃厚興趣。
只是,花新台幣430萬元,體驗到5分鐘的失重感,不免給外界一種「有錢人就是任性」的社會觀感。
因為載人上太空屬於「自帶流量屬性」,無法迴避外界鎂光燈式的追蹤。譬如線上零售巨頭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同時也是航太公司藍色起源的老闆,還有維珍銀河創辦人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於2021年親自搭乘自家飛船旅遊,一時皆吸引全球數以億計的觀眾湧入觀賞直播。直至數年後的現在,即便兩家太空公司都已經常態化銷售產品,但收看每一次任務的直播觀眾,也多達數十、上百萬人之譜。
由此推斷,當大陸的太空旅遊飛船起飛之際,或許也將萬人空巷。「高消費加高曝光組合,很難不讓人想到一個詞:炫富。」大陸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評論說。
相關質疑不禁令人疑惑,標下昂貴「太空遊」的有錢人到底圖什麼呢?花一大筆錢,又要背負被外界酸是炫耀性消費的罵名。上太空是否體現了億萬富豪的哪些隱密思惟呢?
▉ 有錢人思惟1:錢會愈花愈多的「金錢螺旋」。
2018年,馬斯克(Elon Musk)的私人太空公司Space X公布已簽下第一個太空私人旅客,將被帶著環繞月球的是一位日本人,有「日本鬼才」之稱的富翁前澤友作(Yusaku Maezawa)。
花了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巨款」包下馬斯克「大型獵鷹火箭」的前澤友作,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準備帶6到8名藝術家一起上去。最好玩的是,同步向全球徵集在宇宙中可以實施的各種創意,比如在太空中玩《精靈寶可夢GO》等荒唐而奇特的點子。
錢花愈多,你就會更有錢?
「花愈多錢,你就會更有錢」,正是這位超級有錢人古靈精怪的消費哲學。前澤友作另一樁「錢會愈花愈多」的舉動,是送錢給網友。只要追蹤或轉發他的推特即可參加紅包抽獎,每人100萬日圓,名額100個,限時24小時內。說不定,馬斯克在2024年美國大選期間,向搖擺州的登記選民發放100萬美元獎金一事,是從這位日本富豪好友身上獲得的啟發。
個人財富究竟是如何形成愈花愈多的「金錢螺旋」?前澤友作的作法,顯示有錢人在消費時,會受到社會認可和自我價值感的驅動。如果消費行為能夠帶來快樂、滿足感或社交認同,那麼這筆支出便會被視為有意義。
同時,或許可以解釋為將金錢運用得當以達到財富的成長。比如說「把錢花在能讓自己增值的地方」,上太空絕對能長見識,投資自己以提高個人的競爭力。
前澤友作還曾在公開場合說:「花出去的錢才是錢。」這種消費觀念,其實反映了一種財務管理的積極態度,金錢要流動,方能體現出金錢的價值。
誠如暢銷書《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所言,有錢人更多看到機會,普通人更多看到障礙。普通人往往在抱怨、責怪、找藉口,有錢人一直在行動。有錢人為什麼有錢?普通人為什麼很難有錢?原來是思惟方式限制了想像力,成為制約一般人變有錢的天花板。
▉ 有錢人思惟2:總觀效應,個人格局變大。
美國作家法蘭克.懷德(Frank White)在採訪了30位太空人後,寫了一本《總觀效應》,書中主旨是登上太空,會徹底改變人們理解世界的方式,讓人們的心胸變得更開闊。美國《大西洋月刊》一篇科學家的研究也指出,去過太空,真能讓人的格局變得更大。
絕佳例證是,阿波羅14號的太空人艾德加.米切爾(Edgar Mitchell)曾經說過:「你在那個地方,你會馬上形成一種全球意識,一種以人為本的意識,一種對世界現狀的強烈不滿,以及一種為之做點什麼的衝動。」
「從月球上看,國際政治看起來是如此的瑣碎。你想抓住一個政治家的脖子,把它拖到25萬英里之外,然後說,看看這個。」艾德加.米切爾說。
再比如,當藍色起源第一次從太空返回時,其中一位乘客是90歲高齡、演過《星艦迷航記》(Star Trek)的演員威廉.沙特納(William Shatner)。按理說這個年紀,什麼世面都見識過了,但當飛船返回,外電報導這位老先生站在飛船降落的沙漠上,淚水奪眶而出。
「你給我的是最深刻的體驗,我充滿了感動,真是非比尋常,」威廉.沙特納走出太空艙後立即告訴貝佐斯:「我希望我永遠不會從這種體驗中恢復原狀。我希望我能夠保持我現在的感覺。」
正如總觀效應所提及的,太空體驗可以讓人的心胸更開闊。有錢人在經歷太空旅行後,他們的價值觀可能會發生改變,除了向世界證明自己的非凡,或許也期望這種開闊的視野,能令人免除狹隘的利益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