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追隨者變領跑者!企業升級轉型白皮書揭:4大挑戰與9大發現

廖君雅
user

廖君雅

2024-10-25

瀏覽數 2,650+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用兩個親身經歷過的故事,強調企業改革轉型的重要性。台灣產業創生平台提供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用兩個親身經歷過的故事,強調企業改革轉型的重要性。台灣產業創生平台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今日發表「2024年台灣企業升級轉型調查白皮書」,體檢企業九大弱點並給出解方。而由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登高一呼的30億元產業再造基金也正式成立。該基金將由國發會成最大股東,壽險機構、企業大老和學者專家亦出錢出力,宣示要讓遇瓶頸的上市櫃企業轉型或老創重獲新生。

 「2024台灣企業升級轉型論壇」於25日登場,以「亦步亦趨到脫穎而出」為主題,聚焦台灣企業在全球競爭環境中的升級轉型策略。論壇匯集數百位產官學界的重量級領袖,並發布《2024年台灣企業升級轉型調查白皮書》,由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進行深度剖析,提供對企業升級轉型的全面洞察。

擔任致詞貴賓的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一開場便用兩個親身經歷過的故事,強調企業改革轉型的重要性。

第一個故事是康師傅。在過往職涯中,劉鏡清曾被頂新集團延攬至中國康師傅建置資訊系統,「當時魏應州董事長最喜歡說大者恆大,大的公司不會倒,結果差點倒了!」於是他湊了5000萬元,請到麥肯錫顧問公司來診斷,當時麥肯錫的結論是:「你不懂中國市場。」後來魏應州親自走訪鄉村,才發覺自己完全不懂通路。於是魏應州遂痛定思痛大力改革,他重新知道一件事:「把改革當成習慣不會虧。」

第二個案例是一位企業老闆曾找上劉鏡清作數位轉型,當時劉鏡清數次與老闆對焦,才發現只想著要轉型,但僅想著要節省成本,沒制定明確目標,非常空泛。

「Future is now!」劉鏡清強調,當企業沒錢時,改革更困難,而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未來。面臨少子化、極端氣候造成的碳排挑戰,企業要提前作好準備。

企業升級的4大挑戰、9大發現

台灣為什麼七成企業只求安穩固守本業,我想今年很確定是怎麼一回事!在黃日燦發布《2024年台灣企業升級轉型調查白皮書》並進行深度剖析時,他認為台灣企業太過亦步亦趨,相對保守,在展望並因應未來世界的大變化時,仍要努力升級轉型,提升競爭力脫穎而出。

該調查於2024年6月11日至7月10日執行,針對國內公開發行以上大型企業進行,最後共有415家企業參與問卷調查。調查深入剖析台灣企業在升級過程中所面臨的四大挑戰:人才、技術、資金及市場競爭,並對各行各業的實際案例與解決方案進行討論,歸納出下述九大發現:

  • 一、多數企業相當自信但目標保守。

二、解決三缺(人才、資金或技術),以不脫隊為原則。

三、人才政策向同業看齊,資源投入甚少。

四、技術以自行開發為主

五、資金以自有資金為主

六、投資併購缺乏經驗

七、因應未來挑戰以內部途徑為主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八、營運策略由負責人與經營團隊主導

九、三缺是假議題,真正關鍵是缺市場需求。

黃日燦說,調查作了五年,也問了五年終於問到答案,企業主觀上認為面臨的關鍵挑戰是三缺(人才、資金或技術),但從實際回卷結果來看,而最核心的是憂心市場需求有限(40.5%)。他也剖析,企業心態偏向保守,但並未加碼投入以尋求改變。期待透過調查發現和解讀分析,讓決策者與經營團隊更能認清自我定位與發展方向,強化資源投入的決心,以其從亦步亦趨的「追隨者」,脫穎而出成為市場上的「領跑者」。

「儘管人口減少一半,但只要我們能作到人均產值、土地產值發揮兩倍,自己的企業自己救,老人自救,年輕人的未來就更開闊,安居樂業就不是夢,」黃日燦說。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台灣產業創生平台提供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台灣產業創生平台提供

30億元基金翻轉弱勢產業

此外,在論壇中還有一大亮點,首先包括在劉鏡清上任後,主動和黃日燦聯繫希望由民間募集規模約30億元的「產業再造基金」,達到協助翻轉弱勢產業、達到均衡台灣的政策目的黃日燦應允後,號召前富邦媒體科技董事長林啓峰、研華科技共同創辦人何春盛等企業意見領袖共同成立企業再造基金。未來再造基金將專注投資於需要轉型的企業及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偏低的上市櫃公司,希望透過實質管理與策略升級角度來推動企業轉型,期盼為台灣有潛力的企業注入新動能。這次論壇上也由目前擔任台灣產生創業平台副董事長的林啟峰首度揭示基金名稱及細節。

林啟峰表示,這個創投基金名為「台企再造壹基金」,將專注國內公開市場老創企業再造,合意投資協助營運模式較為成熟的企業,也包括過去IPO成功、但因環境變遷,營運獲利遇到瓶頸、甚至淪為被低估的水餃股等企業。而基金結構包括申請國發基金投資40%,壽險法人投資59%,台灣產業創生平台的創始股東則占1%,玩真的。

他強調,要扶持的是「有希望的後段班」。他舉三大條件為例,包括EPS在連續三年1元以下的企業,透過內部研究,光是這樣的公司上市公司中便有221家,而上櫃公司約210家。

第二,營收五年來停滯的企業,其團隊爬梳2018至2023年的上市櫃公司財報,竟有近半數,約470家上市公司和413家上櫃公司,近一年獲利不如五年前。

第三,則是家族企業。林啟峰說,台灣資本市場的結構有七成是家族企業,竟有九成沒有傳承政策或找不到接班人。

目前團隊評估對象包括:服務業、製造業及機械業等,在30億的範圍內,初步鎖定投資至多10家公司,以股權投資5至20%、輔導5到7年為限,當其公司體質改善,原始股東將會獲利,而平台拿到的服務費就會再成立下一號基金,投資更多產業。他並呼籲,希望其他創投基金可以共襄盛舉,透過正向循環帶動國內產業升級,也歡迎企業透過資源連結,一起協助這些產業翻轉升級。

而兩場圓桌論壇環節,包括黃日燦親自主持,邀請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貿聯集團董事長梁華哲、前富邦媒體科技董事長林啓峰等產業領袖,共同探討如何從本業出發,成功布局全球市場的經驗談;以及明昌國際董事長張庭維、雃博策略長李弼凱、上緯集團董事長蔡朝陽等企業領袖,分享他們在企業升級過程中的實際經驗與策略。以及第二場,由前科技部長陳良基主持,明昌國際董事長張庭維、雃博策略長李弼凱、上緯集團董事長蔡朝陽等企業領袖,分享他們在企業升級過程中的實際經驗與策略,亦是提供與會者更多應對機遇的解方參考。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今日發表「2024年台灣企業升級轉型調查白皮書」,體檢企業九大弱點並給出解方。台灣產業創生平台提供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今日發表「2024年台灣企業升級轉型調查白皮書」,體檢企業九大弱點並給出解方。台灣產業創生平台提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