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第61屆金馬獎當中,《女兒的女兒》入圍高達5項大獎,包含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造型設計與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獨特的故事情節和超乎想像的母女情,有著令人意猶未盡的感動。
本片是一部獻給母親、女兒,所有家庭成員,尤其是每個女人的電影,關於生育與單親,分離與重逢,也是關於生命選擇權的故事。
《女兒的女兒》由侯孝賢、張艾嘉監製,並攜手金獎幕後團隊,包含藝術總監黃文英、剪輯指導廖慶松、金馬最佳攝影姚宏易等,這部是曾以《強尼・凱克》提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黃熙,睽違7年的全新長片編劇、執導作品,探討母女、人工生殖等生命課題。
《女兒的女兒》故事講述,由張艾嘉飾演的金艾霞,正準備迎接自在的退休生活,旅居海外的母親卻回台生活,更因為一場意外打亂了生活節奏,不得不重新面對身為母親與女兒的複雜情結。
本片由金馬影后張艾嘉飾演主角,更集結金馬影后林嘉欣與提名過金馬最佳女配角的劉奕兒飾演兩位女兒。
《女兒的女兒》探索母女之間的關係,宛如彼此的倒影
捐贈、冷凍、生下或銷毀?面對小女兒與伴侶車禍後留下的人工生殖胚胎,人在耳順之年的金艾霞措手不及。而陪伴她在美國料理後事的,卻是那個甫出生即被她送養的大女兒,兩人熟悉又陌生。人生走過千帆,多少悲喜遺憾,吵過哭過,又是新的開始。
因為這場意外,顛覆了她原本平凡無奇的生活節奏,被迫回憶起年輕時想逃離的一切與糾結,同時必須重新面對與女兒的關係挑戰,金艾霞將在生命上調整自己怎麼面對「女兒」角色,有曾經、有當下,更要迎接未來。
在電影中,邁入人生下半場的金艾霞,除了固定探訪回台養老的母親,就是擔心倔強小女兒范祖兒的未來,偶爾也會問候在紐約的大女兒Emma,生活過得休閒愜意。
不過,她卻沒想到這樣的日子,因為一場意外打亂了節奏,面對難解的親情抉擇,台北與紐約,過去與未來,母親與女兒,能否重新開啟一段承諾?
張艾嘉、林嘉欣、劉奕兒最扣人心弦的演出
母女是世界上最微妙、複雜的親人關係,宛如映照著彼此的倒影。電影刻劃親情的多樣性與困境,卻又同時綻放著絕處逢生的美妙姿態,令人感動落淚之餘,也不禁為她們的細膩、勇敢和反叛喝采,是屬於所有當代女人的故事。
現實生活也是母親的林嘉欣感性分享,「我跟張姐在片中是母女,我們倆戲裡戲外都是母親同時也是女兒,這就像兩面鏡子一樣,她是我,我是她,但又是我自己,更表示《女兒的女兒》的故事讓我體認命運沒有偶然。」
劉奕兒為了《女兒的女兒》片中的角色做了很大的嘗試,除了造型上的突破,內心也做了很大的轉變,她說,「很開心這些努力都有被國際影展看見。」
每個女人,都在身份的束縛之外尋找自我
黃熙表示,西蒙波娃(Simone Beauvoir)曾說,「一個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金艾霞作為女兒、母親、妻子和女人,正試圖在這些身份的束縛之外尋找自我。
作為一位年過60的女性,她仍在照顧母親和其中一個女兒,同時背負著過去的遺憾、愛與仇恨。
養育孩子涉及對成本、時間、精力、勇氣、意志和無法量化的愛的務實計算,當一個人長大成人,學會付出愛而不是索取愛時,愛也進入了這個方程式。這種無可否認的聯繫將母親和女兒緊密相連,電影角色在接受生活賦予他們的一切時,也與此產生共鳴。
《女兒的女兒》從女性視角探討情感和理智的複雜性,它根植於現代社會中人們生活的多樣性,超越國界,引發觀眾的共鳴,讓他們能夠理解和感同身受角色所面臨的困境。
黃熙分享,「母親一直是我很想拍攝的一個主題,但是卻沒能聚焦拍攝一位什麼樣貌的母親。直到某次機緣碰到一位正在做人工生殖的朋友,才突然開始對孕育生命這件事情有了想像。」
最後,即是大家會看到的故事主人翁金艾霞,一位閱歷豐富、韌性強大,和許許多多的女人一樣,經歷著雖充滿了遺憾,卻又不停向前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