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60世代認為2500萬才能退休?面對百歲人生,「易、收、難、放」四個關鍵字點出民眾對退休生活的忐忑

2024臺灣家庭理財暨世代退休大調查

王思椉
user

王思椉

2024-10-15

瀏覽數 5,250+

60世代認為2500萬才能退休?面對百歲人生,「易、收、難、放」四個關鍵字點出民眾對退休生活的忐忑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長壽生意如火如荼,百歲人生的退休準備做好了嗎? 

為了洞悉不同世代的理財痛點與退休準備需求,中國信託銀行與《遠見》連續第9年合作進行「2024臺灣家庭理財暨世代退休大調查」,結果顯示,國人預期百歲退休金平均約1427萬元,近8成自認退休規劃準備不足,而高通膨也嚇到準退休族,約二成的60世代認為退休金應達2500萬元才足夠,創下調查以來新高。 

不過,焦慮中也存在積極行為。為了滿足各種理財準備,國人整體理財規劃比例持續攀升至87%,再創調查以來新高,帶動樂活享退指數(以下簡稱「樂退指數」)微幅上揚,以46.3分較去年增加1.2分(表1)。 


Q. 請問您對於目前退休準備規劃的滿意程度、退休準備的足夠程度、退休後可以過著理想生活的信心程度,您會各打幾分?(單選)

Q. 請問您對於目前退休準備規劃的滿意程度、退休準備的足夠程度、退休後可以過著理想生活的信心程度,您會各打幾分?(單選)

「2024臺灣家庭理財暨世代退休大調查」針對全台縣市1200名30歲以上民眾,於2024年7月26日~8月15日進行網路抽樣調查。 

百歲生存壓力罩頂,退休理財四大新現象

若可以活到100歲,最想要做什麼事?根據調查,身體健康(81%)、環遊世界(55%)、養成愛好習慣(23%)、有伴一起住進養生村(20%),是百歲人生的四大願望 (表2) 

Q:若可以活到100歲,請問下面哪些事情是您希望可以在人生當中完成的?請最多選擇三項。(複選)

Q:若可以活到100歲,請問下面哪些事情是您希望可以在人生當中完成的?請最多選擇三項。(複選)

而要支撐順從人意的退休生活,超過四成民眾認為至少需1,500萬退休金,才能支應百歲生活所需,需要2,500萬以上比重約18.5%(表3);其中又以高收入族群(36%)、醫療保健業(36%)最多。近期通膨也嚇到準退休族,60世代認為百歲人生需要2500萬元退休金的比例達20%,不僅高於其他世代,也創下歷年來調查新高。 

Q:若可以活到100歲,請問您覺得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才足以支應自己的生活所需費用?(單選)

Q:若可以活到100歲,請問您覺得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才足以支應自己的生活所需費用?(單選)

但是,面對通膨促使物價走高與百歲人生壽命延長的生存壓力,國人對百歲退休金的預期明顯呈現M型化發展,於是各世代民眾在投資與理財規劃的行為上出現明顯變化。從調查中發現「易、收、難、放」四大理財現象: 

現象一:「易動心」,專款專用難落實 

正因為對未來的退休金需求增加,當市場出現前景看好的新投資項目時,調查顯示,有67%的人會放棄原來的「專款專用資金」或「緊急預備金」,將資金轉移投入新標的,以追求更好的報酬率。 

現象二:「收息夯」,理財工具一窩蜂 

超過半數受訪者認為,「擁有穩定現金流」最能提升退休生活的信心程度。反映在這次調查中,具備可分散投資風險、又能季配息、月配息的被動投資工具ETF(42.4%),今年就一舉超越儲蓄險,緊追在投資(66.9%)、儲蓄定存(62.9%)之後,躋身民眾前三大青睞投資工具之一(表4)。尤其30世代的年輕族群更是每2人中就有一人正在進行ETF投資,呈現不論適合與否,一蜂窩搶進ETF的情況。 

Q. 請問您目前主要使用的投資工具有哪些?(排序題最多3項)

Q. 請問您目前主要使用的投資工具有哪些?(排序題最多3項)

現象三:「難掌握」,長期理財好結果  

雖然國人投入理財比例高達87%,且過去三年投資獲利逾5%者超過五成,但依舊存在程度不一的理財困擾,包括53%的人表示「常感到市場動態難以捉摸」,其中又以從事教育業者比例逾6成最高;其次「不知如何進行理財規劃」(23%)、與「缺乏理財動力」(17%)的矛盾,也明顯在醫療從業人員身上看到拉鋸。這些理財困擾反映著國人對長期理財結果無法掌握的焦慮(表5)。 

Q:目前最讓您感到傷腦筋的理財情況有哪些?(複選)

Q:目前最讓您感到傷腦筋的理財情況有哪些?(複選)

現象四:「放不下」,身後照護令人愁 

除了退休金的準備外,多數人認為退休前後的理財挑戰在「沒有專款專用的退休金」(34.9%)、「擔心身故後無人照顧家庭幼小/生病家人」(34.8%),也有16%的國人煩惱「財富不知該如何傳承」(表6)。  

Q. 請問以下哪一種退休前後的理財情境,最讓您感到困擾?(單選)

Q. 請問以下哪一種退休前後的理財情境,最讓您感到困擾?(單選)

高收入族群 退休理財各有挑戰 

中國信託銀行觀察,即使是被視為高收入、穩定收入的族群,如醫師、工程師或老師,也一樣會有不同的退休理財挑戰,像是依賴高額獎金發放的科技新貴,看似收入高,但投資佔薪水比重多在3成以下(63%),55%預期未來退休每月生活費在3萬元以下,還比整體平均值50.5%高。 

工作時間長,資產累積快,但較少時間處理日常生活事宜的醫護族群,雖然是對退休預期相對有信心的一群,但說起理財困擾,「沒有理財動力」(17%)、「容易被親友或網紅影響」(17%)也都遠高於整體平均。 

而收入穩定、退休穩定的教師們,也因政策更迭,新的退休制度造成對未來退休生活不安,近17%將一半的薪資投入理財規劃,看似積極的行為背後,投資虧損比例(13%)卻較整體7.6%還高。  

DEAR Future四大步驟 檢視理財缺口 

中國信託銀行指出,退休規劃是一條與時間共舞的道路,路上隨時會隨大環境變化而出現不同的新挑戰,建議透過DEAR Future四大理財步驟來檢視理財缺口,透過指引(Direct )、發展(Evolve),行動(Act),重塑(Reframe)盤點應備、已備與不足之處,不斷循環改善才能降低「易收難放」的風險,進而取得理想的理財成果。 

D》Direct 指引:

利用理財健診找出理財痛點,制定具體化理財目標並建立專屬自己的理財方針。 

E》Evolve 發展:

依據人生階段與目標依序發展及調整理財規劃,做為引導未來理財行動的基礎。 

A》Act 行動:

依據理性規劃紀律行動,小規模檢視並將進度與成果具體化,尋找最適切的理財規劃。 

R》Reframe 重塑:

適時依照市場狀況彈性調整,並採「攻守具備」保持成長動能,朝理想目標邁進。 

活留存財富金三角 打造人生富足生活 

從找出理財需求到累積理財成果,與中國信託銀行倡導的「活、留、存,財富金三角」觀念不謀而合。  

中國信託銀行分析,運用活留存財富金三角,能同時滿足不同階段必要、需要與想要理財目的,打造完善的人生財富計畫。 

首先是掌握基本「活」的必要需求,如退休準備、醫療保障;第二層則是為家庭建構不畏風險的經濟條件,「留」出家庭責任、傳承規劃等需要;最後則透過適當的資金配置,「存」出想要的目標,像是子女教育金、家族旅遊基金等,實現高品質的豐富生活。 

中國信託銀行提醒,理財忌諱拖延,愈早規劃、愈早行動,就能愈快達到理財目標,邁向自己專屬的DEAR Future 


2024臺灣家庭理財暨世代退休大調查 
執行單位: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調查對象:台灣北、中、南、東部四大區域,年齡為30歲以上民眾,性別、年齡與居住地區樣本比例依照主計處公布之人口比例分配。 
調查方式:網路調查,最終有效樣本數共1,200份 
調查期間:20247月26日至815 
調查說明:臺灣樂活享退指數:民眾以0-10分自評(1)退休規劃滿意程度、(2)退休準備足夠程度、(3)退休後能過理想生活的信心程度。再將三題題目加總換算為臺灣家庭樂退指數,滿分100分,三項自評皆有評分者才可納入指數換算。 


你可能也喜歡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數位專題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三防世代」來了!現在30~50歲的青壯族群,如何建構防窮、防病、防詐騙的財務安全網?確保「老後三本」已經成為即刻要思索的必修課。只要正視問題、提早因應,你將更有機會開展屬於自己的「晚美人生」。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