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4)年,臺南迎來400週年的重要里程碑,多項活動熱鬧登場。其中,400年前的起點-安平古堡(熱蘭遮城),臺南市文化局在月河燈光設計與昕諾飛助力下,透過「光環境」的改造,用全新的風貌迎接來自各地、絡繹不絕的旅客,安平古堡化身為光之舞台,讓人成為主角,譜寫歷史新頁。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安平修築熱蘭遮城(現稱「安平古堡」),揭開臺灣歷史新頁,象徵臺灣開展與世界交流的起點。400年來,多元族群在這塊土地上,衝突、合作、共生共榮,交織出複雜的歷史記憶;因此,當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據點,成為臺南400週年的重要環節時,也考驗著臺南市文化局的智慧。
安平古堡用燈光帶入陰影來說臺南古蹟故事
臺南市文化局長謝仕淵坦言,「臺南400年來,安平古堡反映著很複雜的歷史故事,相較於歡樂的慶典,我們更關注的是,如何讓多元的歷史觀點,在此收斂融合。這次,運用『光』的介入,是我們對安平古堡重新定義的一種新的嘗試,也是安平古堡百年來的全新體驗。」
領導此次設計的月河燈光設計負責人林大為指出,安平古堡擁有豐沛的歷史底蘊,如果只是單純的照明,強光打上去,古蹟反而變得平面,歷史痕跡也不見了,「因此,我們特意運用減法哲學,用燈光把陰影帶進來」,巧妙調整光照射的角度、亮度與色溫,在亮暗交錯之間,生動地帶出古蹟斑駁的歷史感。
安平古堡的光環境減法新哲學 找回人與自然的平衡
如今,當夕陽西下的日暮時分,原本就要隱沒入黑暗的安平古堡,從階梯、砲台、瞭望塔到古蹟殘牆,亮起一盞盞柔和的微光,沈穩低調地繼續鎮守著一方平安。
來到古堡前方、留存自荷蘭時期的殘牆遺跡前,在靜謐的夜間時刻,隨著微風的吹拂,一道輕柔的光線,從牆的右側緩慢地往左捲動,古牆宛如一幅卷軸,人們的視線在光影引導下,聚焦在牆面上,用各自舒服的步調,閱讀起古牆上的歷史故事。
流動的光影下,殘牆低訴著古老的故事,讓造訪過的人深深著迷。看似簡單的設計,背後卻相當不容易,林大為透露,「我們在光移動的速度上做過很多嘗試,最後是直接到現場,搭配周邊環境的光線變化,運用電腦程式,調整到體感最佳的效果,用慢速、低色溫的光線變化,流暢地突顯出殘牆的歷史質感。」
除此之外,謝仕淵也強調,古蹟的夜間照明必須考量到安全性、節能、耐候性及生態影響等因素。此次,安平古堡重新改造光環境,設計團隊特別將照明光源巧妙地隱藏在植栽、階梯扶手下方等處,在兼顧安全的條件下,只用最低限度的照明,減少對參觀者的視覺干擾,陰影處則成為留白的畫布,可供市府在未來活動中,提供給不同表演團體展現多元創意。
「照亮環境的態度,就等同於人對環境的態度」,林大為在設計上也考量到園區生態,除了避免過亮及直射的光源外,也將燈光亮起的時間設定在每天的日落,直到晚上八、九點後,再依序的熄滅,順應生態作息。
昕諾飛智慧照明 為安平古堡創造古蹟時空無限可能
為了保護古蹟建築,在光環境改造施作上,需要更專業、嚴謹的施工技巧與經驗,本來難度就高;再加上安平古堡作為臺南市重要的觀光景點,全年無休對外開放(08:30~17:30),林大為坦言,這也成為另一個施作上的難題。所幸此次安平古堡的光環境改造與全球照明領導大廠昕諾飛合作,盺諾飛在國內外擁有豐富的施作經驗,2024年更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金質獎的肯定。此次,針對安平古堡設計上的需求,盺諾飛提供高精準度控制系統與高光效健康照明產品,讓設計師能精準調整出想要的燈光效果;也因為減少眩光,才能細緻地展現每一處光影,同時使得整體光環境舒適宜人。雙方共同合作,在古蹟維護的重要前提下,分區施作,順利完成安平古堡光環境的改造。
全新風貌的安平古堡也在 2024年8月底迎來廣受民眾好評「熱蘭遮市集」,首次夜間開放從下午四點起到晚間八點,園區內有各種手工藝攤位、國寶小吃李仔串糖葫蘆,並有AR導覽,重現400年前古堡風華。短短三天活動,吸引許多在地居民及觀光客造訪,感受市集熱鬧氣氛外,民眾也是首度在夜間走進安平古堡園區,體驗全新光環境的安平古堡及熱蘭遮博物館,感受與白天截然不同的文化魅力與優雅氛圍。
三天市集活動下來,周邊相關經濟活動也跟著活絡不少,謝仕淵笑著說,「大家都在問下一次的夜間開放是什麼時候?」顯示出臺南古蹟在光的描繪下,打開了新的時間與空間上的可能性,備受外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