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專訪大陸最後的老報人徐鑄成:沒坐過牢不算好記者

李慧菊
user

李慧菊

1989-01-15

瀏覽數 11,650+

專訪大陸最後的老報人徐鑄成:沒坐過牢不算好記者
 

本文出自 1989 / 2月號雜誌 第032期遠見雜誌

什麼是歷史的真相?

民國史到現在仍然是一團迷霧,各路人物是非難明、褒貶不一。在兩岸交通日見頻繁的今日,歷史面貌會更清楚,抑或更模糊?

當記者最自豪的一件事,是與歷史對談,親身經歷大事件的發生,親自與當代一流人物晤面,所以傳播人說:「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言下之意,大有「春秋之筆」的氣勢。

「不坐牢不是好記者」

徐鑄成如今是個八十二歲的老人,在北伐、抗戰、國共內戰時當記者。他訪過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也見過胡漢民、閻錫山,甚至周恩來及汪精衛。這些人的風貌、這一段紛亂的歷史,對他而言不僅是鮮活的生活紀錄,更是一場不斷要作判斷的挑戰。

這位上海及香港文匯報的創辦人,自認「客觀公正」,否則不會在國民黨及共產黨時期都挨鬥,甚至強調在那個時代做傳播事業,「沒有坐過牢就不是好記者」。

徐鑄成當年同情共產黨,覺得是中國的希望,在物價膨脹上天,生活毫無保障,人民疲於戰爭的時候,他反內戰,強烈批評國民黨。

而在曹虛白所著的「中國新聞史」中,如此敘述文匯報:「該報一向左傾,屬附庸黨派,大陸淪陷後,立刻投靠中共……。」

徐鑄成最佩服「大公報」的張季鑾,他因為敬仰張氏,才立志當記者,但他後來也批評張氏,認為他失去公正,遍向蔣介石。

但就在一九五二年,他卻成為中共「中國新聞社」的負責人之一,這家通訊社專對海外華僑宣傳,它的公正性又能有幾分呢?

歷史開了個大玩笑

歷史跟這些社會主義思想濃厚、對毛澤東及共產黨寄以殷望的知識分子,開了個大玩笑。他們心目中「愛國、救民族、禮賢下士」的毛澤東,變成大魔王。「是毛老頭變了,我沒辦法。」徐鑄成後來也因不滿壓抑言論的做法而被「掃地出門」、勞改。

拜訪徐鑄成,不禁令人聯想,這一段迷霧似的近代史,何時才能澄清?

問:你歷經北伐、抗戰和國共之戰,你怎麼看近百年的中國? 答:這一段中國歷史,總是令人失望。從大革命到文革都是如此。

大家遭遇到的都是屢次熱望國家好起來,但是都失望了。經過好幾次,比如大革命的時候,看到北洋軍閥倒下去了,中國有希望了,後來國共分家,國民黨打共產黨打了十年。等到抗戰開始,國家又好起來,抗戰勝利有希望了,內戰又搞起來,大家對國民黨已經絕望,不得已只好看看共產黨有沒有新辦法。

結果共產黨一上台,不到十年就搞運動,可說是自毀長城、自掘墳墓。毛澤東把所有擁護共產黨的人都改造、打倒了,包括他黨內的彭德懷、周恩來、鄧小平等都給毀掉了,原本他的威望很高,後來連名聲都毀了。

共產黨現在搞官倒、侵占,跟國民黨後期差不多了。鄧小平要四個現代化,但沒有政治現代化,這些都是談不到的。

小龍變大龍

問:我們在外面,常問別人也問自己:中國的希望在那裡?你認為呢?

答:我希望中國(大陸)能夠勉強度過思想危機的難關,真正能夠樹立起信心,這要看共產黨是否有決心。希望國家的經濟好一點,同時除了新聞透明之外,還要打破輿論一律;要政治民主化、新聞有言論自由,這一點一定要做到。

另一方面希望台灣民主的風氣能起作用、台灣的經濟對大陸有所幫助。台灣如果單只是一個島,海峽兩岸都沒有希望。從長遠看,從外表看也只能是一條小龍,不是一條大龍。將來假如能成為像美國一樣的聯邦,尊重台灣的資本主義制度,那麼中國還是有前途,因為中國這民族是優秀的。

現在糟的是不許人民說話,輿論不能擔任監督的工作。

問:在這麼長的記者生涯中,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

答:(笑起來)難忘的有幾件。「大公報」在桂林時,我當總編輯,蔣經國很重視我,特別邀我到廬山住了一個多星期,親自陪我勘察一些地方,他那時的確很不錯。

另外,我看「末代皇帝」頗有所感。我年輕的時候採訪過很多人,感覺就像「末」一樣。

很多事,不能以後半輩子論人。像汪精衛很有風采,很懂得對方的心理,採訪時他不急著講話;而胡漢民只有自己說話,不讓別人開口;蔣介石則自己說一半,你說一半。汪精衛比較聰明,讓你先講完,你沒話講了,才輪到他講。

佩服一半

比如我採訪汪精衛,那時他在北平成立國民政府,失敗以後逃到山西太原,我到太原去採訪他,我兜個圈子問他,國民政府是否還要留在那個地方。他也兜個圈子講:「我們國民黨的歷史,地下的時候多,公開的時候少。」意思就是他就要走了。

儘管他後來做漢奸,萬世罵名,但是不能否認,他前半輩子有才華、有好評。我們做新聞記者要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人。

問:在您見過這麼多人之中,你最佩服什麼人?

答:最佩服嘛……,有些佩服一半,譬如有骨氣的但是又比較尖刻的人,像林語堂、梁實秋,當時人家批評他一句,他一定也要很尖銳的批評對方。在新聞界,我比較佩服張季鑾,但不是張季鑾所有的我都贊成,比方西安事變的時候,他也罵張學良,後來從歷史上看起來,就是太偏袒,失去一個新聞記者應該有的真正公平、真正客觀。

兩邊挨鬥的記者

問:你自覺在客觀公正這方面做得如何?

答:我要不是這樣子,我不會兩邊挨整,就是因為這樣才會……。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問:對一個歷史的真相,海峽兩邊有很大的爭論,就是抗戰時期蔣介石委員長提出「安內攘外」,一些大陸知識分子因此認為他不抗日。你能否以你的親身經歷為歷史做見證?

答:那是我們做記者時候的事,上海炮戰,全靠國民黨,國民黨把四川的軍隊都調到上海來,死了三、四萬人,我們都派了記者到大常、江灣前線去採訪,天天晚上報告消息。那時有人說蔣介石躲在峨嵋山,勝利之後才逃出來,這都是鬼話。

老實講,那時候共產黨藉機壯大自己的力量,抗戰初他只有四萬多人,藉機膨脹所謂解放軍。後來是蔣介石沒有辦法了,所以要打共產黨,他也知道過去上了共產黨的當了,共產黨藉抗戰名義,膨脹自己的力量,讓國民黨去犧牲。

問:請談談你當年辦文匯報的理念、想法是什麼?

答:我認為「大公報」還不夠公平,太袒護國民黨,我希望進步、民主,想超然地辦一份獨立的報紙。我有獨立的主張,反對內戰、反對獨裁、主張民主、主張自由。這樣一個獨立的主張,不因黨派的態度而遷移。這樣的民間報紙,當然後來就受到壓迫,把我們關了門,我就到香港去辦文匯報。

問:你那時的想法和言論,是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還是少數呢?

答:不論我在上海主持大公報,或是離開大公報去辦文匯報,我的報紙都是上海第一家,銷路最好,大約有二十萬份,當時已經很了不起。

治治病在床上的中國

問:為什麼你四九年,耍從香港回來呢?

答:歷史的幼稚吧!那時看到中國有希望了,多年病在床上的中國,好不容易有希望了,我應該回來幫助它治療治療。

我八0年到香港去,香港有個記者就問我:「你丟開自己辛辛苦苦創辦的文匯報,回到大陸去,你得到的結果是二十年的挨整,你現在懊悔不懊悔?」我說:「不懊悔,作為一個中國人,在當時的條件之下,看到中國的希望,總希望能回來參加工作,後來挨整、是毛老頭的思想產生變化,我沒辦法。」

問:而你在四九年後,也被掃地出門?

答:就像一句話說的:沒坐過監牢的記者不算好記者。解放後,好多真正的好記者也被整死了,像我們這樣都是硬著頭皮挺過來、受侮辱的一代,但是沒有受過這些,就不能真正成為不加引號的記者。

問:那麼現在記者中,你有沒有比較欣賞的一些人?

答:都年紀大了,都六十幾歲了。年紀輕的很少是好記者,因為文化大革命犧牲了一代人,再加上思想不開放,學校教育沒有真正培養出有人格、有學識的新聞記者。

問:你對目前新聞界的期望是什麼?

答:就是希望新聞記者講真話,不要講假話;對於國家政策來講,希望新聞記者能夠開放,其正做到民主化。

問:當初你在辦報及在大公報的時代,講真話同樣要受到一些壓制.跟現在情況一樣。但是,為什麼那時的人就能堅持下去,現在就不行了?

答:那時候有些講真話的就被槍斃了,連張季鑾也坐過兩次牢。後來張季鑾因為中國被日本侵略,一定要團結大反抗,要反抗就要有中心力量,要培養一個領袖,所以他認為應該把蔣介石扶起來。

問:現在的記者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呢?

答:一方面他(指中共當局)壓你,一方面好的記者露不出頭。過去的名記者能參加重要會議,可以跟高級政治人物當面談話,現在鄧小平也好,其他的人也好,很多都看不起記者,他壓制你,知道你不會講真話,他也看不起你的能力,有些話他寧可跟外國記者講,再其次跟香港記者講,也不願直接跟國內記者講。

問:如果是你親自出馬,有沒有可能?

答:也不可能,他知道你不會,手裡也沒有工具,同時你不會反抗他,也沒有這個能力,他不怕你了。

歷史總有個水落石出

問:你目前有什麼心願?

答:心願是希望能看到海峽兩岸一天天接近,因為彼此的經濟距離差太遠了。

問:你看希望如何?

答:依舊是要有兩個前題:一是大陸內政治民主化,一是經濟能趕上去。

問:你一生中經過中國這麼大變亂,這一生固然很坎坷,是不是也很精采呢?

答:人家說:我挨了那麼多次整,為什麼還沒有被整死?一是因為我相信自己,我沒有做虧心事;二是我相信歷史,總會捱得過來的,因為歷史總有個水落石出的,當然沒想到會那麼快;三是我能看得開,反正我有良心,你儘管帽子一個一個戴到我頭上來,我問心無愧,所以沒有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

我今年都八十二歲了,可是我頭髮還是黑的,牙齒倒是掉光了。所以我常笑自己,「不白之冤」、「無齒之徒」,哈哈……。

(鍾尚熹、李慧菊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