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真主黨呼叫器爆炸案恐慌效應!以後手機變炸彈?

邱祐慶
user

邱祐慶

2024-09-23

瀏覽數 7,850+

黎巴嫩武裝組織真主黨的呼叫器和對講機,在17和18日發生連環爆炸。wikimedia commons by Mehr News Agency
黎巴嫩武裝組織真主黨的呼叫器和對講機,在17和18日發生連環爆炸。wikimedia commons by Mehr News Agency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台灣躺著也中槍!黎巴嫩武裝組織真主黨(Hezbollah)的呼叫器和對講機,在17和18日發生連環爆炸,造成超過30人死亡、上千人受傷,其中台灣的金阿波羅公司更被指控是呼叫器製造商。而這個新興作戰手段,引發外界擔憂,繼呼叫器和對講機之後,未來難道要開始擔心手機會被植入炸彈了嗎?

「以色列利用呼叫器來攻擊,已經改變了世界!」《紐約時報》社論以斗大的標題,來形容這次的爆炸事件。

就在上週,真主黨數百台呼叫器和對講機相繼發生爆炸,造成至少37人死亡,血淋淋地展示網路安全專家多年來一直在警告的威脅:我們的科技設備相當依賴全球供應鏈,這讓我們處於不利的位置,而我們卻缺乏有效的方法來保護自己。

爆炸的設備是什麼?

在17日爆炸的呼叫器碎片上,可以看到一個名為Rugged Pager AR-924型號,是來自台灣的金阿波羅公司。

金阿波羅公司18日發表聲明指出,與匈牙利的BAC CONSULTING KFT公司建立長期貼牌授權及區域代理合作關係,他們授權BAC公司,在特定區域內使用金阿波羅公司品牌商標進行產品銷售,但產品設計與製造均由BAC公司負責。

士林地檢署在調查後,20日發布聲明提到,沒有發現國人參與爆炸恐攻的證據。

BAC執行長阿奇迪亞科諾(Cristiana Barsony-Arcidiacono)告訴《NBC》,她對爆炸案一無所知,「我沒有製造呼叫器,我只是中間人,我想你們搞錯了。」而匈牙利政府則表示,BAC是一家貿易中介公司,在國內並未設立製造或營運據點,目前情報機構也數次約談阿奇迪亞科諾,徹底釐清真相。

至於18日爆炸的裝置,是來自日本公司ICOM製造的無線電。

ICOM表示,這款型號IC-V82型號的無線電曾在2004到2014年出口到中東地區,之後便停產了,連電池也一併停產。其安全保證貿易本部本部長榎本芳記向《共同社》指出,爆炸的對講機沒有貼防偽標示,不排除可能是假貨。美國子公司一位銷售主管也告訴《美聯社》,爆炸裝置似乎是假貨,並補充說網路上很容易就買到仿冒版本。

無線電製造商ICOM。取自X@Icom_Inc_Japan

無線電製造商ICOM。取自X@Icom_Inc_Japan

為何真主黨仍使用呼叫器?

相較於目前還在使用的對講機,為何真主黨仍在用幾乎已無人使用的呼叫器?

《BBC》分析,呼叫器是一種低技術的通訊手段,可避開以色列的定位追蹤,甚至還比手機更難以追蹤,這也是他們真主黨使用呼叫器通訊的原因。

早在1996年,以色列在暗殺哈馬斯炸彈製造者阿亞什(Yahya Ayyash)時,就透過他的手機來植入爆炸裝置,因此真主黨就排除手機這個選項。

今年2月,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就指示下面的士兵丟棄手機,聲稱它們已經被以色列情報機構滲透。

專家指出,納斯魯拉可能已經提前警告以色列情報人員,真主黨將尋找一種更新、更低技術的通訊方法。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矛頭將指向以色列?

外界紛紛將這次爆炸案的兇手指向以色列,但以色列總統赫佐格(Isaac Herzog)說,他們與這次行為無關,但也提到以色列有權進行自我防衛。

前英國陸軍軍官和爆裂物專家穆爾豪斯(Sean Moorhouse)向《BBC》透露,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就是最大的嫌疑人,因為他們擁有爆炸案所需的資源,過去也有過類似行動。

一位匿名真主黨官員也提到,內部正調查這些設備的來源,「我們有明確的證據,證明摩薩德就是幕後黑手。」不過,也有專家警告,以色列可能已經滲透了真主黨內部。

紐約大學全球事務中心講師里斯(Nicholas Reese)指出,這次恐攻是經過充分準備的,兇手需要一段時間來收集情報、建立內部關係,才能接觸這些呼叫器,並能確認目標攜帶了這些植入爆炸裝置的呼叫器。

未來炸彈都將偽裝成行動裝置?

「這場攻擊象徵一個危險的網路戰爭即將開打,任何連接到網路的設備都能被當作武器!」《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伊格內修斯(David Ignatius)撰文提到。

但這些設備本身並不是武器,駭客過去就曾警告說,可透過惡意軟體遠端操控,甚至引爆設備的電池,但要造成這起爆炸事件,仍需要傳統的炸藥。

從技術角度來看,這與1996年以色列在手機植入炸彈殺害哈馬斯的阿亞什相比,並不算是巨大進步。《Vox》分析,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以色列似乎能夠「入侵」供應鏈,並在如此多的設備中安裝炸藥。

不過,這也引發一個問題:其他激進組織是否也會群起效尤,將炸彈安裝在行動裝置裡呢?

專注於反恐的智庫Soufan Group研究主任克拉克(Colin Clarke)說,戰爭往往是科技創新的實驗室,未來激進組織還會發展出更多方法,利用新興技術來作戰,「沒有什麼事物會比新興作戰手法還要宣傳得更快了!」

《紐約時報》則指出,這次攻擊是否有任何長期影響,以及真主黨將如何應對都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報導指出,任何參與高技術供應鏈的國家、團體和個人,都有可能破壞依賴全球供應鏈的行動裝置,不管是用於竊聽或安裝炸彈。

這些高科技供應鏈複雜且國際化,比如我們手上拿的iPhone,它的零組件就是來自全球幾十個國家,然後在中國進行組裝,如果要將裝置集中在某個國家,全球經濟將倒退回1980年代。

如同《Axios》報導提到的,美國也可能面臨這樣的恐攻威脅,但國防部不會因為這樣就購買裝有C4炸藥的呼叫器,我們的手機也是安全的,但未來恐怕會出現更多新興作戰方法,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尤其容易受到攻擊,因為這些國家擁有大量易受攻擊的科技設備。

或許,提升「資安防護意識」才是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