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北大校長丁石孫/要做國家思想庫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89-01-15

瀏覽數 15,150+

北大校長丁石孫/要做國家思想庫
 

本文出自 1989 / 2月號雜誌 第032期遠見雜誌

問:去年是北大創校九十週年,(編按: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它是戊戌維新運動的產物。一八九八年七月四日,清朝政府作康、梁等維新派的推動下,設立京師大學堂,同年十二月正式開學。)為什麼北大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最好的學府?

答:這恐怕要從歷史上追溯,北大於一八九八年創校,是最老的學校之一;它也是中國最早實施現代教育的少數學校之一。我自已覺得,由於當時國家只有少數幾個大學,當然比較受重視,特別是北京長期處於政治中心。

蔡元培打頭陣

北大有這種地位,我必須特別提到蔡元培先生。他這一任校長雖然任期不長,但從歷史上看,卻起了很大的作用。清朝政府成立了北京大學,因此帶有相當的宮庭色彩;也就是封建官僚色彩;一九一七年蔡先生到了北大,在選擇教授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氣,集中了一批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學者。而正好北京大學經歷了五四運動,蔡先生身為北大校長,倡導的民主、科學,雖然沒有以口號正式提出來,但這種精紳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

基礎奠定之後,北大就沿著道條軌道走,那時很多著名學者,包括胡適之,擔任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文學院院長。

現在的北京大學和當時的北京大學又有不同。一九五二年,全國進行大規模的學校調整;當時主要的調整目標是依照「蘇聯模式」,實際上就是歐洲前一世紀的模式,認為大學應純粹研文科學及文化,醫、農、工程都被視為職業,不算大學。因此現在的北大,當時實際上是清華、北大及燕京大學三校的文學院及理學院的結合。

所以我經常說,如果說北大的師資比較強。很重要的因素是由於歷史給了我們很優越的條件,把知名的教授全部集中過來了。

問:現在的北大是否仍保持過去的傳統?它的學術自由之風特色在那裡?

答:北大至今還保留了原來的傳統精神。同時,因為北大主要是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純粹科學在北大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從教授到學生,對於追求真理、探索自然界及社會規律的精神是相同的。

研討會多得搞不清楚

北大學生眼界比較開闊,為自己樹立的學術標準也比較高。這倒不是我的主觀看法,有些外校教師來本校待上一年,偶爾也聽一些課,他們認為聽課當然也不錯,但卻不是最大的收穫,最大的收穫是整個北大的氣度。全校每週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學術研討會,連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學生可以不告訴我今天晚上請什麼人來演講,這些教授認真追求學問,在整體上占了相當一部分。

問:你治理北大的理想是什麼?

答:我自己學的是數學,實在講,我對北大其他很多學科完全不懂。但是北大原來已具備了很好的素質及地位,所以我覺得北大應該在中國的建設上盡力。這種建設包括物質及精神上的發展,北大應該發揮很大的作用,應該為國家培養出第一流的科學家、第一流的思想家、文學家及其他方面的人才。

我們應義不容辭的提升一個比較高的標準,例如在國家決策上,至少要成為思想庫之一;科學上,應該能在世界上與同行競爭,雖然現在距離差得很遠,但是我們不能放棄追個目標。

校長待遇不如司機

問:目前這種差距的原因在什麼地方?

答:差距的主要原因當然是在經濟條件上。特別是自然科學的儀器非常昂貴,雖然國家給我們一些支持,但和世界上其他學校如哈佛、史丹佛比起來,當然差得很遠。更別提我們一般的生活條件了。

我們要承認的一點是,十年前,我們處於封閉社會,加上政治動亂,實際上,像我這樣的人差不多有十幾年既沒有搞教學也沒有搞研究;但那時期卻是最適合搞研究的年紀。

近二十年,據我的看法,正好是世界上科學發展得非常快的時候,人家正在快速發展,我們不前進反而倒退。所以現在要趕上世界一般水平,要花很大力氣,而這個力氣,恐怕要靠我們的下一代來實踐;因為我們這一代年紀已經太大,很多事情要重新學起,是非常困難的。

問:你在公開場合經常提出呼籲,要提高知識分子及大學教授的待遇,為什麼你感覺這件事如此迫切?

答:這並不只是我一個人的看法;知識分子在社會上,收入不一定要最高,但至少應當是中產階級,屬於中上生活水平。

其實,做為一個大學教授,我並不要住豪華旅館,但知識分子連中等水平都沒有。現在有一些人如個體戶,採取非法的倒賣,就可以有很高的收入,不需要什麼知識,甚至汽車司機的收入,都比我的收入高得多。這都是非常不合理的。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問:這樣的情況會影響北大教授的士氣嗎?一般而言,他們的士氣如何?

答:相對來說,北大在全國士氣算是最好的。雖然大家前途感到憂慮,但北大的好處就是,確實還有一部分人儘管非常困難,仍然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學問。

問:今天中國大陸社會中,大學教授一般的社會地位如何?

答:社會地位看什麼角度來說。從經濟上來看,他們比某些本來不應比他高的人還低,大學教授工資大約兩百到兩百五十元人民幣,並不是說生活會維持不下去,但生活的確維持在很低的水平。

至於受到尊重的程度,我覺得這十年有很大的變化。例如,政府有些重要決策,會請大學教授去發表意見,很認真的聽取這些意見。從這方面來講,北大一批知名教授,常會參加一些重要會議和政府決策的討論。但另一方面,經濟情況,感覺很不相稱,再加上手中無權,能給別人的好處很有限。所以,這十年是有變化,國家領導人也逐漸認識到知識非常重要,但仍然不夠。

問:北大傳統之一是,學生相當自主地自發,最近一、兩年爭取民主的運動,也許給學校帶來一些麻煩;你對學生參加政治活動的看法如何?

沒人說不應該

答:我覺得大學生應該參加政治活動。因為學生一定要關心國家和民族,國家的未來靠他們,我們一定希望未來他們能把國家治理得比我們好,所以他們必須去關心國家的情況。我認為這是治本之道。

問:北大是知名學府,你是北大校長,有沒有常常受到有形或無形的壓力,說為什麼北大學生老是搞活動、民主牆……等等?

答:應該這麼說,沒有任何一個領導我的人,跟我談過這件事,當然,我可以看得出來有些地方,他們覺得不是太滿意;但坦率的說,沒有人跟我正面的說我不應該這樣子管學校。所以,外面傳說很多,但事實上,我當了四年校長,沒有一個領導說我的做法不對,因此,我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我認為我的想法是對的,我不只為了北京大學,還是為了國家的前途著想。只要我當校長,還是會這麼做。

問:北大的同學有沒有常常提出要和你溝通的問題?

答:我雖然非常忙,但這兒仍然經常有少數的同學、願意和我談,因為他們發現,雖然有時候我喜歡跟他們辯論,但他們覺得和我是平等的,我並不強壓他們。

我總認為一個人的思想及他要接受的真理,必須通過自己的思考;我自己就是這麼成長過來的。每次遇到新的東西,也不輕易接受,必須經過反覆思考,甚至反對,後來發現自己錯了,就會改變過來。凡是一個嚴肅的人,都會這樣,除非他別有目的。而且不這麼做的話,就不可能解決自己思想上的問題;因為思想上的問題不能靠外界強力解決,別人可以打我、罵我,但無法改變我的腦子的想法。

問:台北已經允許台灣的人到大陸探親,學術交流也以各種方式進行當中。在適當的時間之下,你有沒有興趣到台灣看看?

都是中國人

答:只要台灣有要求,我本人很樂意去;這段期間,我已經見過很多批台灣到北大訪問的人,有個人、也有團體,我覺得都可以相處。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這點很重要,很多文化背景是共通的,因為我們互相很容易瞭解,遠比我們與美國人談得來。

問:如果台大與北大有個教授交換、學生交換或開學術會議,你覺得如何?

答:這沒有問題,而且我很支持。現在已經在採取這種做法,為了迴避兩邊政治上的敏感,就到香港去。最近報上就寫台大和復旦的學生打算在香港開會。好像也有人準備台大、港大、北大的教授明年初開個會,談中國的文化。到目前為止,藉由香港交流,好像是比較好的方法。但我想很快就沒有這個必要了。

問:你對台灣學術界瞭解嗎?你對未來兩岸學術交流有什麼看法?

多多接觸

答:我認為,其實兩邊應該合作,隔離了四十年,應該瞭解彼此背後的差別;所以,專業相同的學者首先可以接觸。過去四十年,兩邊作了太多絕對的選擇。想到台灣的人,大概會有主觀的設想台灣人是什麼樣子;同樣的,台灣人也會想大概北大的校長會是什麼樣的人。但是一接觸就會發現,其實我們有很多共同點,也許很多地方會產生爭論,不同的看法,但沒有關係。

所以,我覺得第一步應該加強接觸,包括開學術會議、互相訪問;現在如果沒有基本的瞭解,要談統一可能稍微早了點。何況我們都是中國人,彼此之間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謝佩芳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