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雪水消融的季節》走入摯友離世的山林:直視死亡的渴望,才能感受愛的真諦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24-09-12

瀏覽數 10,250+

《雪水消融的季節》歷時7年才製作完成。希望影視
《雪水消融的季節》歷時7年才製作完成。希望影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由羅苡珊執導,描述一場轟動一時的山難事件,讓他想彌補那些沒說完的故事。

你還記得,2017年,那場轟動一時的尼泊爾山難意外嗎?當時,梁聖岳和伴侶劉宸君被困在溪谷中47天,最終梁聖岳獲救但爆瘦30公斤、營養不良,而劉宸君卻不幸在被救援隊發現的前3天過世。

台日合製的紀錄長片《雪水消融的季節》即將在台上映,本片由導演羅苡珊的親身經歷出發,講述甫成年的年輕人初次面對摯友離世的傷痛經驗,從中探尋生死、山林、性別等主題。

金馬61 X《遠見》專題報導

羅苡珊分享,這部片是自己的首部長片作品,從最初單純想紀錄下眼前的生活,到規劃拍攝、踏上尼泊爾旅程,最後終於成片,總共歷經7年的時間,在這7年裡,拍攝計畫與創作心境經歷了許多轉變,是在無數的抉擇、取捨後,才慢慢成為一部可以與觀眾分享的故事。

「如果我們有幸被救援,旅行的責任暫時由你接續下去。」

羅苡珊拍攝《雪水消融的季節》的原因,是出自於直視死亡的渴望。希望影視

羅苡珊拍攝《雪水消融的季節》的原因,是出自於直視死亡的渴望。希望影視

關於《雪水消融的季節》的拍攝初衷,羅苡珊認為是「出於一份直視死亡的渴望」。他也分享道,在宸君過世之後,光是按下錄影鍵以及停止錄影這兩個簡單的動作,就帶給他極大的安慰與撫慰,「因為相機就好像是另一個超越於我的存在,替我見證了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裡,那些被遺忘、被忽略的瑣碎片段。」

然而,在創作這部片的7年時間裡,他更發現電影遠遠不只是如此,「我遇到活生生的人們,受到他們無私的幫助;我也走進充滿生命力、萬事萬物相互依存的山裡,看見過去從未見過的景色。原本為了直視死亡而走進的電影世界,最終帶領我感受到生命、感受到連結、感受到愛。」

《雪水消融的季節》牽起一場轟動一時的山難事件

一場山難意外,讓他和好友天人永隔。希望影視

一場山難意外,讓他和好友天人永隔。希望影視

《雪水消融的季節》描述,在尼泊爾的健行途中,年輕旅人宸君和聖岳因不尋常的風雪而一同受困在岩洞裡,當聖岳在受困第47天獲救時,宸君已於三天前離世。

這個曾在台灣轟動一時的山難事件,對導演羅苡珊而言遠遠不只是公共新聞。在青少年時期追尋宸君與聖岳的腳步成長的他,原先預計與兩人在尼泊爾會合,未料竟自此與宸君天人永隔,約定就此淪為缺憾。

從倖存的聖岳手中收到宸君的遺書後,羅苡珊拿起相機跟著聖岳走入山中,以此面對宸君的遺願「活下來的人要說出這個故事」。然而,他透過觀景窗所直視的,卻是另一座充斥著歧路與迷途風險的內心之山。

為了解決心中的困惑與未竟的情感,羅苡珊決定放手一試,在宸君留下的隻字片語的帶領下,獨自拔涉來到尼泊爾。漸漸地,他腳下的道路與宸君當年的旅途交疊匯聚,不僅模糊了過去與現在、想像與現實、死亡與新生的邊界,更攜手通往了同一個目的地⋯⋯

三位共同成長的青年,兩段相隔數年的旅途

羅苡珊的親身經歷出發,訴說自己的感受。希望影視

羅苡珊的親身經歷出發,訴說自己的感受。希望影視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雪水消融的季節》歷時7年製作,從導演羅苡珊的親身經歷出發,講述甫成年的年輕人初次面對摯友離世的傷痛經驗,從中探尋生死、山林、性別等主題。

2017年,台灣年輕情侶劉宸君與梁聖岳至尼泊爾健行,卻因當季罕見的大雪而受困於隱密的溪谷岩洞,最終僅有一人奇蹟般倖存。本片導演羅苡珊是宸君與聖岳在高中時期共同成長的摯友、約定與兩人在尼泊爾會合的旅伴,更在事發之後成為這則山難事件的紀錄者。透過他第一人稱的私密視角,三名年輕人因山而相遇、卻也因山而改變的情感旅程於焉展開。

電影以非傳統的敘事手法,在導演的日常生活中交織著逝者留下的真摯信件、倖存者輕盈卻複雜的笑容,以及悲劇發生前的照片及影片。這些不同質地的影像是洞穴幽暗的回聲,也如同創傷的本質,紛雜無序,卻真實地縈繞導演內心。

而當他追索摯友們的腳步獨自來到尼泊爾,宸君與聖岳在事發當年經歷的旅途,也隨著寧靜肅穆的山景與穿插其中的山難搜救影像緩緩浮現。

漸漸地,這兩趟相隔數年的旅途彷彿成為彼此的鏡子,不僅揭露山難的真相,也映照出導演內心的真實。然而當他逐漸將摯友的離世與自身的渴望看得更加透徹明白時,他又能否在漫長的等待後迎來內心的雪融?

透過《雪水消融的季節》去學會愛、體悟活著的真義

製片陳詠雙與導演羅苡珊。希望影視

製片陳詠雙與導演羅苡珊。希望影視

羅苡珊分享,《雪水消融的季節》的創作誕生於他邁入成年的那年。當時他收到一封來自遙遠國度的信件,那是高中摯友宸君在過世前寫下的:「苡珊,你要做的便是去愛人。」

「而在死亡將我們分離的4年前,我在一所天主教女子高中裡認識了宸君。身為跨性別的他總是因為留著過短的短髮、拒絕穿制服裙子而被校方責備。面對這些無所不在的壓力,他會在我面前默默地流淚,而我在安慰他的同時,也被他的堅韌所打動。他與他的愛人聖岳時常帶我探索校園之外充滿生命力的世界,我於是向宸君許下承諾,約定在未來跟上他們的長途旅行。」

然而,這份約定卻淪為永恆的缺憾,山難與死亡也成為揮之不去的烏雲,「有好幾年的時間,我總是在夜裡反覆經歷那段尚未知道死訊、想像他們在覆雪山稜裡死去的孤獨時刻。」

羅苡珊《雪水消融的季節》感受愛的重要。希望影視

羅苡珊《雪水消融的季節》感受愛的重要。希望影視

羅苡珊說,「我無法不去想像另一個可能存在的平行時空——在那裡,他們從未受困在遙遠異國的狹窄岩洞,而我們會再度重聚,實現高中時許下的承諾。」

這部電影的創作,正是出於這份去彌補已然失落的承諾的渴望。宸君的遺願是自己能夠接近他的唯一途徑,也是不被遺落在後的最後機會,「而這也是我第一次認識到『去愛』、去正視自己作為事件的一份子,並以倖存者的身份承擔起說故事的責任。」

他希望透過《雪水消融的季節》,能夠創造一趟從面對創傷到與之和解的旅程。這趟旅程是對生命韌性與成長潛能的證明,也是對於「活著」的嶄新體悟——活著,並不單單是關乎倖存,而是關乎生活與愛。

延伸閱讀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