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擁抱綠電未來,《電業法》怎麼修是關鍵

許志義
user

許志義

2024-09-12

瀏覽數 7,350+

太陽能光電產生的直流電正快速崛起,將帶來另一波電力產業風貌的典範移轉。Unsplash by Caspar Rae
太陽能光電產生的直流電正快速崛起,將帶來另一波電力產業風貌的典範移轉。Unsplash by Caspar Rae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為呼應全球淨零永續目標,經濟部擬訂《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約有幾大重點:維持台電綜合電業體系、建置獨立性的電力調度中心與電力交易中心、成立電業管制機構等。這次修法,能順利活絡綠電交易、強化電網韌性的目標嗎?

傳統的台灣電力系統,是「封閉性組織」的垂直綜合結構,主要依賴資金雄厚的少數供應商,藉由表前(front-of-the-meter)/大規模/集中式/單向僅僅數十個化石燃料發電廠,以高壓或特高壓輸電設施跨地區/長距離輸送電能,以滿足全台灣所有人的用電需求。

然而,在當前全球2050淨零永續趨勢下,強調「開放性組織」水平擴散的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藉由表後(behind-the-meter)/微小/去中心化/雙向,依賴眾多不特定的任何產消者(prosumers),以低壓配電設備在地/短距離,強調公私伙伴協力運作,以分散式能源資源(DER)、虛擬電廠(VPP)、微電網(Microgrid),以及能源即服務(EaaS)等柔性路線(soft path)的創新技術,彈性調整供需、彼此共享經濟(有資產使用權,但未必有所有權)互通有無,達到RE100企業/社區綠電自主。

太陽能光電系統占有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電表後端」虛擬電廠分散式電源各種技術服務選項中,太陽能光電系統顯然有獨特的三大市場優勢,蘊含著更巨大的潛在商機:第一,太陽能是虛擬電廠眾多技術服務組合中,真正的綠能;第二,高效的太陽能光電技術正在持續發展與突破,如鈣鈦礦科技;第三,太陽能光電產生的直流電正快速崛起,以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串接智慧直流家電、智慧直流商辦大樓及社區工廠等,未來搭配高壓直流輸電系統(HVDC/UHVDC),將帶來另一波電力產業風貌的典範移轉。

以上論及的各種虛擬電廠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不但顛覆了過去電力公司由少數供應商參與主導的「一條龍服務」,轉型為「去中心化」的分散式服務,更把傳統上「發電追隨負載」的電力調度模式,轉變為「負載追隨發電」的市場新態樣,以應對再生能源在電力市場占比不斷上升,以及太陽能與風能發電間歇性急遽變化,帶來前所未有的電力調度挑戰。

這是全球電力產業共同面臨的挑戰,但也是嶄新的機遇!

當前問題的重點是,傳統的垂直綜合電力公司中央調度中心,因為只能掌控高壓與特高壓電力調度,無法察覺低壓配電系統(尤其是「電表後端」)的分散式能源資源,更遑論對其管理或有效調度(dispatch)。

為解決這個全球電力產業面臨的市場轉型與改革痛點,美國在2020年9月17日,由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ERC)發布第2222號行政命令,要求所有獨立系統營運商(ISO)和區域系統營運商(RSO)修改電力調度規則,以有效管理並廣泛容納各類「電表前端」與「電表後端」的分散式能源資源。

知識與美味同行,遠見請客西堤

歐盟也在2019年,透過944號指令,要求各國賦予低壓配電系統(主要是配電系統營運商)前所未有的電力調度義務與權力,以為因應。

《電業法》修法必須重視

我國《電業法》刻正面臨二次修法,重點除維持台電綜合電業體系、建置獨立性的電力調度中心與電力交易中心以及成立電業管制機構外,還包括:如何促使高壓導向的台電中央電網,能廣納低壓配電系統「表後」的分散式虛擬電廠?如何促使台電公司轉型為開放性組織,積極主動與眾多外部利害關係人(包括公民電廠、電動車主)共同合作,創造雙贏?如何透過市場機制與人工智慧大數據運用,藉由更多的彈性消費者(Flexumers)改變生活行為,落實社會轉型?如何透過「平台經濟」,讓台灣孤島電力系統注入中小企業及群眾參與的社會韌性?對虛擬電廠技術服務及運營模式,《電業法》是否需要成立專章予以規範?以上諸多與虛擬電廠分散式能源資源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課題,值得各界利益關係人予以重視。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終身榮譽講座、中華大學專任特聘教授;原載於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官網 ,本文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