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加製造 產業升級新模式
245期的《遠見》同時訪問羅祥安與蔣友柏,兩個分屬兩個不同領域的優異人才,一個是傳產舵主,一個是設計新銳,因緣際會的合作,不僅激盪出設計與製造的火花,也提出一個產業升級的創新模式。
政治一直是桎梏台灣經濟發展的囹圄,又因之中國的崛起,及南韓的超前,成長率亞洲墊底等,都是近年來不得不面對的窘境,產業要創新,就要能夠自我突破。如捷安特這樣一個成熟的國際企業,能夠領頭帶動台灣設計創意產業的發展,而橙果也能將年輕、新鮮的元素與製造業結合。這兩人的合作,將是未來台灣產業升級以及異業結盟的絕佳典範。
台北市 研究生 詹前鋒
堅持對未來的美好想像
感謝編輯部團隊對245期的《遠見》雜誌──〈2015關鍵報告〉企劃製作的用心,本期內容豐富,不僅是未來趨勢,或是有關服務業調查的部分,都使我獲益不少。
許多人都覺得台灣這幾年來政治混亂、國家空轉、經濟下滑、問題百出,狀況誠如楊瑪利總編輯所說的:「最可怕的結果是,大家對未來失去了想像!」
的確,就算關在牢裡,限制了人身自由,卻仍無法限制我們想像的自由。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對想像力設限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沒有什麼事比失去想像力更為可怕。如果萊特兄弟、牛頓和愛迪生這些人,當年沒有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如今世界的發展將倒退好幾百年。
因此,我認為大家該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台灣現況。至聖先師孔子就是生在中國最紛亂的年代,而古人也常說「亂世出英雄」,現在的困境反而是磨練心智與培養優秀人才的最佳時機。
千萬不要放棄對美好未來的想像,因為背對陽光只能看見自己的影子,而轉身面對陽光卻能看見希望。
正如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曾說:「凡是人心所想像並且相信的,必將實現!」
桃園 徐培剛
不能忽略山上孩子的學習需求
台灣地區各縣市普遍鬧窮,而維持一所小型小學年約新台幣600萬元的經費,官方在捉襟見肘、短視近利與人氣短的現實下,用營利角度審視,小型小學廢併校的處置,衍生了弱勢地區教育資源缺乏,及政府違反憲法保障國民義務教育之普遍發展與均等問題。
反觀國際上,美國脫口秀天后歐普拉先後捐錢興學,並在南非成立弱勢女子學校。中國大陸也自1989年開始,動員海內外的力量,幫助窮困地區失學兒童。而台灣的政府教育部門,除了陷於教改泥淖與政爭口水中,並未盡力扶植弱勢地區,卻逕自阻卻弱勢地區人民的受教權。
若如媒體所刊載,教育部長杜正勝認為廢校是教育資源有效運用方式、且迷你學校沒有足夠教師就不是好的教育,那就是要「最不理想的生活地區,用最高理想標準辦學」。以私人企業開學店的僵化角度辦教育,的確該受譴責,因為教育並非營利,而是付出;不只是愛心的付出,更是金錢的付出。
前嘉義縣吳鳳鄉豐山國小
代理校長 陳永銋
更正啟事
1.245期,頁118,表3,台中大車隊分數「69.88」誤植為「59.88」。
2.245期,頁154,建華銀行襄理「黃靜芸」更正為「黃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