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治療隆乳後遺症,醫病間請有效溝通

林靜芸
user

林靜芸

2024-07-16

瀏覽數 1,600+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進行前應做好充分的醫病溝通。pexels@shvetsa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進行前應做好充分的醫病溝通。pexels@shvetsa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實證醫學確定,莢膜並非隆乳後遺症的罪魁禍首。因此,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發表治療指引,義乳與莢膜整體切除手術,只適用於莢膜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

義乳植入體內,會產生疤痕組織包裹義乳,稱為「莢膜」(生物的自我保護機轉)。莢膜起初是柔軟薄膜,固定並隔離義乳。但有些狀況,例如曾經放射治療、局部發炎、血腫等,莢膜持續增生變厚變硬,甚至鈣化,莢膜容量減少,乳房變形、移位、組織受壓迫,會慢性疼痛。

傷口大、手術複雜,有氣胸風險

莢膜成為焦點,是因為隆乳希望外形要順、跑步會動、能擠乳溝、躺著會攤平,還有摸起來柔軟。如果莢膜攣縮,乳房變形變硬,甚至變成石頭奶,是隆乳的大悲劇。如果莢膜鬆散,義乳在其內自由滑動,與乳房分離,平躺時掉到側邊;倒立時,跑到脖子;站起來掉到肚臍;前傾時二側相通,也都是尷尬狀況。

隆乳之後發生頭痛、疲勞、掉髮、失眠、憂鬱、過敏、呼吸困難等症狀,稱為乳房植入相關疾病。

社群上有病人堅信義乳有毒,唯一治療是將義乳與莢膜整體切除。整體切除手術一般用於癌症,重點是腫瘤完整切除,避免破碎、汙染或沒切乾淨。隆乳莢膜做整體切除手術耗時且複雜,傷口10公分以上,並有傷到肋膜造成氣胸風險,以及胸大肌、乳腺切除、乳房疤痕變形的後遺症。

實證醫學確定,完美的隆乳需要遵守幾個原則,莢膜並非隆乳後遺症的罪魁禍首。美國以麥魁耳博士為首的團隊做了許多檢查,確定莢膜是身體異物反應,沒有毒物,也沒有重金屬。

醫病溝通決定處置方式

為了避免婦女接受不必要的手術,今年6月,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發表治療指引,所謂義乳與莢膜整體切除手術,只適用於經證實的莢膜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其他狀況應向病人解釋,經醫病溝通之後,決定莢膜的處置。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作者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原文刊登於自由時報,經作者同意轉載)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數位專題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人類的「生存戰」已打響!不是不想生,而是求子困難?! 一旦超過35歲,似乎已經拉起第一道生子警報,尤其是走入晚育時代的亞洲國家,生殖醫學近年一躍成為救國解方,朝向「個人化」治療以解決每對不孕夫妻的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