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優質服務就能反敗為勝1〉晶華酒店-從主管扮演客人,開始找問題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06-11-01

瀏覽數 23,700+

優質服務就能反敗為勝1〉晶華酒店-從主管扮演客人,開始找問題
 

本文出自 2006 / 11月號雜誌 2015關鍵報告:你不能不知未來六大趨勢

在《遠見》服務大調查四年歷史中,擁有三次「第一」的晶華酒店,絕對是個傳奇。

只不過,前兩年均為飯店業倒數第一,今年則是貨真價實的第一。從最後一名進步到第一名,晶華只花了10個月。

時間回到2005年11月中旬,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拿著《遠見》雜誌服務品質調查報告,當著七位高階主管面前,面色凝重地問客房部總監劉怡秀,「所有部門支援妳,明年我們拿《遠見》第一,妳有沒有信心?」

「有信心!」雖然劉怡秀嘴上向潘思亮和其他高階主管做出保證,但心裡其實不怎麼篤定。

80%時間,要留在服務現場

事實上,2004年的《遠見》雜誌就告訴她,神祕客一走近晶華櫃檯,服務人員板起晚娘臉,就像客人欠他錢似的,成績因此敬陪末座時,之後她費了一番功夫,才把不會笑的同事勸笑。

正當她自認所有該改善的措施都已做了,第二年又因前台不懂得變通,態度極度不友善地,硬逼入住10分鐘後退房的神祕客支付半天房租,再度收到《遠見》最後一名的成績單。

潘思亮早看穿她心裡的不安,會後立刻把她叫到辦公室,告訴她何不換個方向思考,「讓主管走出後場,把80%的時間留在服務現場。」

潘思亮的用意是,讓主管扮演客人的角色,學會從客人的角度思考。劉怡秀舉例,以往由內向外看,總認為員工低著頭就是努力做事。但從外向內看,卻發現原來他們忙著看電腦螢幕,眼神忘了和客人接觸。

不只如此,過去一年晶華新報到的主管,第一項任務,就是拿著人資部模擬《遠見》訂出的查檢表,到飯店各角落當神祕客,要求無奇不有,甚至還包括到蘭亭餐廳,點菜單沒有的荷包蛋。

21次練習,換來最佳服務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這都是為了找到問題的根源,」晶華酒店人力資源部協理林玉倩說,觀察和稽核的結果都顯示,原來員工和客人第一次接觸的剎那,就出了問題。

例如,有一次她發現,客人接近櫃檯時,前台服務人員沒有笑容、眼神不看客人,劈頭就問,「身分證!」(登記入住需要身分證明)

觀察到服務出錯,站在現場的主管除了事後叮嚀,當場也會不定時進行角色扮演的即席教育,連禮車接送客人抵達飯店時的開門、眼神接觸和握手力道,都必須一再演練。

劉怡秀深信《花21次練習,換來成功》書中所述,同樣一件事,只要練習21次,就會養成習慣,「服務人員可以裝一、兩次,當主管天天要求,就變成一種習慣。」

除了在工作中訓練,學財務出身、管控成本一向嚴格的潘思亮,竟大方投入比去年多三成的費用,找來六位以上的服務顧問,對員工放送服務觀念。「上課讓同仁瞭解為什麼要做,才會願意去執行,」劉怡秀說。

跟著劉怡秀走進飯店人員的後場辦公室,不管行李房、大廳、接線室或大班樓層的牆上,都會看到紅底白字的「遠見第一GO GO GO」海報,讓所有員工明白爭取第一的那股堅定信念。

也因此,即使大半時間待在現場的主管,必須加班完成原本辦公室的工作,沒人叫累,就連休假還得回來接受服務訓練的第一線員工,也沒人叫苦。

內化訓練,靠真本事拿第一

這樣爭取第一的氣氛,從住房部蔓延到餐飲部。「客人怎麼知道誰負責餐飲、誰負責住房,對他們而言,全都是晶華的服務人員,」餐飲部暨俱樂部總監戴芝蕙不但嚴格督促實習生占多數的餐飲部,牢記包括手上不要同時拿20個餐盤、當班時間不准講私人電話等「餐飲12撇步」,也學習住房部發起主動問好的文化,「內部做好後,到了外場就成自然,」戴芝蕙說。

早在4月,林玉倩就發現晶華開始改變。過去門口較年長的叫車員見到她,只是禮貌性笑一笑。但近來開始精神抖擻、中氣十足地大喊,「協理好!」。

神祕客也反映,今年即使晶華有些要求無法做到,但話術和應對都是超水準。

聽到拿下今年飯店服務第一的消息時,潘思亮起初還不敢相信,「我知道有付出,就有收獲,但沒想到一次就能衝到第一名。」潘思亮說,改善服務品質本來就是飯店的職責,只不過以往晶華缺乏明確目標,談到服務品質,通常就以「加強,再加強!」一句話輕易帶過。

「從客人角度發想測試,提供一個公平合理,可長可久的方向,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事,」他補充,追求獲獎只是提升服務的開始。而下一個目標,潘思亮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維持第一,要證明我們不是靠運氣,而是真本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