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美前國安顧問:很多時候戰爭發生原因,是決策者「過於樂觀」

陳思豪
user

陳思豪

2024-06-13

瀏覽數 2,950+

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發表新書《沸騰的護城河》。陳思豪攝
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發表新書《沸騰的護城河》。陳思豪攝
00:00
00:00

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及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簡以榮(Ivan Kanapathy)近期來台,除拜會總統賴清德,也在今天(13日)下午在台大舉辦新書發表會,暢談對台海局勢的看法,兩人異口同聲認為,增加嚇阻力是台灣當前最重課題,一旦沒有嚇阻力,對岸攻台的野心就會與日倍增。

年過50歲的博明,曾任路透社駐北京特派記者,後來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從少尉升到少校,並有一次赴伊拉克,兩次到阿富汗資歷。2016年他成為白宮東亞事務資深主任,川普執政時期擔任美國副國安顧問,資歷相當豐富。

近期,博明發表新書《沸騰的護城河》(The Boiling Moat),闡述「保衛台灣的緊急步驟」,他以俄烏戰爭教訓為例,認為嚇阻成本,絕對比實際戰爭還要低上許多。

《沸騰的護城河》闡述「保衛台灣的緊急步驟」。陳思豪攝

《沸騰的護城河》闡述「保衛台灣的緊急步驟」。陳思豪攝

增加嚇阻能力,成為台灣首要課題

不可諱言,當前台灣多數民意都希望能維持現狀,但實際的情況卻愈來愈不樂觀,博明直言,以美國的立場來說,當然很樂意維持現狀,台灣多數人也是這麼想,更不會主動挑釁對岸,但北京卻有愈來愈多的不耐,不論是2049年還是習近平自己劃定的統一時程,都顯示中共亟欲改變當前的情形。

賴清德就職演說,就是非常好的證明,博明認為,賴總統提到兩岸互不隸屬的言論,不只過去蔡英文講過,就連馬英九也有幾乎一樣的內容,但中共現今卻有如此大動作,代表他們對現況愈來愈不開心,這也是造成局勢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這幾年發生俄烏戰爭,或許是台灣可以借鏡的地方,他指出,普丁一開始認為幾天之內就能達到目的,很多時候戰爭發生的原因,就是決策者對自己「過於樂觀」,以為透過戰爭就能簡單達到目的,所以台灣必須想辦法增加更多X因素,維持嚇阻能力,才能真正抵抗對岸。

現階段台灣國防占GDP約2.5%左右,有人建議應提升到3%,但也有人反對,認為應該投到其他面向。博明坦言,自己無法提供準確數字,也沒有一種測量的方式,但必須透過投入、訓練,才有辦法達到,「軍事就是這樣,你不知道何時能派上場?但能準備好,就可以完全不派上用場」。

或許會花不少預算,但一個面臨威脅的國家,本來就該做一些取捨,預算放在嚇阻上,永遠比讓大家上戰場更划算,因為一旦發生戰爭,後面會有更多經濟損失。

有19年海軍服役經驗的簡以榮也補充,這幾年去過台灣所有軍事基地,包含東引、烏坵,這幾年看到的問題是「嚇阻已經慢慢在消退」,其實他們最擔心的是某天消退到某種程度,讓習近平認為可以嘗試侵略的行動,台灣必須打破這樣的情形。

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中)及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簡以榮(左)近期來台,其中博明發表自己新書《沸騰的護城河》。陳思豪攝

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中)及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簡以榮(左)近期來台,其中博明發表自己新書《沸騰的護城河》。陳思豪攝

民眾有捍衛決心,別人才能提供協助

除了增加嚇阻力,博明也提及,如何提升民眾捍衛家園的決心,也是台灣政府必須思考的課題。

以過去經驗來看,他認為中共若是攻打台灣一定採取快攻模式,就像俄烏戰爭前夕,普丁也計畫快速拿下烏克蘭,但當地人民勇敢去抵抗這些侵略者,如今讓普丁陷入困境與羞辱,相信習近平在發動戰爭這方面會很小心,在當前經濟衰退情況下,他絕對不希望因為戰爭的關係,讓國家開銷成本不斷上升。

遠見 39 週年,感謝你的陪伴>>訂兩年雜誌再送一年

而對台灣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台灣海峽這個天然屏障,這也是他書中提到的「護城河」,一旦解放軍無法渡過台灣海峽,無論時間與成本都會是非常大的消耗。

簡以榮也認同這樣的說法,他強調俄烏戰爭中看到不對稱戰爭,台灣不需要攻打大陸,但必須有刺針飛彈、無人機這些設備,有一部分必須仰賴民眾,所以回到問題核心,還是台灣人有意願,事實上俄烏戰爭發生前,很多人覺得烏克蘭會很快投降,但最後他們改變了大家的想法「台灣民眾必須有堅毅抵抗的心,其他人才有辦法提供協助」。

培養足夠眼界,不該被假訊息欺騙

此外,博明也建議台灣政府,應該培養民眾有更足夠的眼界,近期中國在台海區域不斷增加侵略性,但很多未必直接會構成威脅,其實很多所謂「防空識別區」如西南角,距離台灣的距離反而比對岸還要遠,應該讓大眾知道哪些是「真正的危險」,哪一些只是對岸的政治信號,不能像現在只有麻木跟習慣。

他認為北京當前對台灣有三種戰術,分別是資訊戰、心理戰跟輿論戰,賴清德上任後,對岸進行很多封鎖的動作,這些都是心理戰,目的是讓大家覺得抵抗沒有用的,影響自己的心理。

此外自己發現許多台灣愛聽抖音、看小紅書,這就是資訊戰工具,因為這些平台本身就有一些言論是不對等的,不是所有內容都可以在上面發布,加上很多對岸數位主編,有目的的去控制言論,絕對是台灣政府需要注意的地方。

台灣愛聽抖音、看小紅書,這就是資訊戰工具,因為這些平台本身就有一些言論是不對等的。Unsplash by Solen Feyissa

台灣愛聽抖音、看小紅書,這就是資訊戰工具,因為這些平台本身就有一些言論是不對等的。Unsplash by Solen Feyissa

潛艦國造要繼續?應選擇更適合的武器

台灣國防近期最重要的里程碑,莫過於自己打造了國造潛艦,後續還有擴增的計畫,但看在兩位專家眼裡,似乎不是太正確的方向。

博明不諱言,潛艦國造計畫耗費很大資源,當前台灣GDP只有對岸1/20,預算應該要有更智慧的運用,更聰明選擇適合自己的武器。台灣已經有造艦的經驗,加上工程技術都很成熟,若是發展其他武器如無人機、無人潛艇,會對中國有更大的威脅。

就像烏克蘭那樣,他們靠手持武器讓俄羅斯潛艇沉沒,台灣工程、科技都非常強,相信可以製造更快、更符合成本效益的設備。

博明不諱言,潛艦國造計畫耗費很大資源。遠見資料照,蘇義傑攝

博明不諱言,潛艦國造計畫耗費很大資源。遠見資料照,蘇義傑攝

他也注意到另一項新政策「取消踢正步」,博明笑說自己聽到一些反對聲音,他可以請這些人問問ChatGPT,看看世界上有幾個國家這樣做?台灣已經是民主國家的最後一個,應該把這些留給歷史,甚至留給北韓 。

過去曾不少軍事組織有過互動,博明認為所有訓練環境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務實、嚴格,大家要因應真正的戰爭,訓練是讓軍人可以面臨高壓,讓年輕軍官在緊張時仍能自我判斷,做出正確決定,

最後他也向大家喊話,習近平就是想要改變現狀的人,或許軍事行動威脅,這是某天會發生的,屆時就看大家要怎麼走?是要在政治上屈服中國,還是接受攻擊?很多台灣人天天說「不挑釁對方,但真正的問題其實是習近平想要改變現狀」,就看台灣人如何做選擇。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