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生成式AI發展,正苦缺晶片,行政院也於去年底拍板通過「晶創臺灣方案」,被視作未來十年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今(7日),負責執行計畫的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終於正式揭牌,未來將承擔哪些任務?業界領袖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又為何說解決方案之一,就是請現在65歲的人士別退休?
5月7日,半導體產、官、學界大咖齊聚國科會,慶祝意義重大的一項新里程碑——「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正式揭牌成立。包括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臺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會長暨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陽明交大產學創新學院院長孫元成等人皆共襄盛舉。
之所以別具意義,因為這是去年底行政院拍板通過「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簡稱「晶創臺灣方案」)後,終於將落地推行的新進展。
台灣要居高思危,藉新政策刺激創新
晶創臺灣方案約於一年半前由吳政忠起頭草擬、並於2023年核定通過,今年預計投入120億、未來十年總計投入3000億資金,促進半導體產業創新,並帶動各行各業發展,同時培育新創及人才,被視作是未來十年科技圈相當重要的政策之一。
在此之前,則有2002年起政府推動的「矽導計畫」,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擴張、培育優秀人才的重要推手。吳政忠強調,隨著近幾年半導體產業能見度在國際上愈來愈高,台灣更要居高思危,持續走出自己的路。
黃崇仁則強調,台灣最大的優勢是效率和營運成本。他以台積電為例,指出日本熊本設廠成本,比台灣至少高出50%;而甫開幕、斥資300億的銅鑼廠,若拿去日本算,成本將變成1200億,可見台灣是建設半導體廠的最佳地點。
挾著絕佳優勢,如今晶創方案將持續推動產業發展。新成立的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將劃分為「產業創新」、「新創培育」、「關鍵技術」、「海基人培」四大小組,將會招募博士級的研究人員,負責政策、產業、技術面等議題的研析,並提出策略建議。
人才培育是重中之重
其中,「人才」可說是業界最關注的焦點。「現在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的訓練。」黃崇仁直言,除了有國內六大半導體學院,政府一定要大力將印度等地的國際人才拉到台灣。
盧超群則強調,台灣雖然面對「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與缺人才)困境,但總有辦法找出新路。以人才來說,他更直接提出兩大建議:一、壯年留任至70歲;二、擴大研發替代役人數。
「半導體人才這麼缺,我現在看到我的很多朋友,我們都不退休。所以我認為65歲的人不准退,但不是說你不准退,而是(政府)要誘導。」盧超群說。
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代理執行長闕志達則點出,未來晶創計畫將與台灣六大半導體學院合作培育人才,就很適合邀請退休者至國外授課,運作上既彈性、又能充分將經驗傳承,對產業發展將相當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