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解析賴政府財經內閣,五大信賴產業如何挖深經濟護城河?

朝小野大、國際局勢緊繃,守住既有優勢成考驗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4-04-30

瀏覽數 5,450+

準總統賴清德希望台灣能成為「經濟上的日不落國」。張智傑攝
準總統賴清德希望台灣能成為「經濟上的日不落國」。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4 / 5月號雜誌 直擊中國新能源車廠 揭密台灣供應鏈布局

520即將就職的準總統賴清德,勝選後的產業傾聽之旅前三站,是半導體、無人機、ICT,已然昭告未來四年的政策核心。而這個「經濟日不落國」願景,卻將面臨重重挑戰。 

從選前到選後,準總統賴清德一再提及,希望台灣成為「經濟上的日不落國」。 這般宏偉的願景如何實現?520就職後,就是新政府考驗的開始。 

半導體、無人機、ICT產業,賴清德在就職前兩個月的產業傾聽之旅,以幾乎是「報明牌」的方式,向外界宣告未來四年的產業重心 

另一項明顯的訊號,是號稱「AI內閣」行動創新(Active Innovative)的財經閣員人選。 

例如,經濟部長由半導體業界的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接任,號稱「最懂半導體的經濟部長」;規劃中長期政策的國發會主委,由業界出身的劉鏡清執掌,其投身資訊數位顧問行業已20餘年。 

看來,推動賴清德念茲在茲的「五大信賴產業」戰鬥團隊已就定位。未來的賴政府,將扶持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通訊這五大產業,在全球繼續攻城掠地。 

三產業兼具經濟與國安考量 

半導體產業做為賴準總統產業參訪的首站,是非常正確的。」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半導體產業對台灣經濟舉足輕重,出口占40%、貿易順差占53%,甚至占資本支出的20%;更不用說,GDP占比來到16.37%的水準。 

中經院副研究員戴志言直言,不論是海關進口數據,還是全世界排名,半導體與ICT產業都是台灣的出口主力,台灣業者在國際上均具強大競爭力,「賴清德首先參訪半導體與ICT產業,等於是宣示,政府仍看重這兩個產業,未來會繼續投資。」 

賴清德財經新內閣一覽

賴清德財經新內閣一覽

戴志言看好台灣半導體、ICT產業的產值繼續成長。以半導體來說,全球AI浪潮、5G與應用服務等需求持續增加,將強勢帶動先進製程。而台積電「獨步全球」,在先進製程掌握逾九成市占率,短中期內沒有對手。再加上美中對抗,半導體這塊大餅,台灣是「看得到,也吃得到」。 

除了經濟因素,這三個產業成為賴政府的政策核心,也有著國安考量。中經院副研究員魏聰哲認為,賴清德提出「五大信賴產業」,主要是想藉此鏈結國際民主供應鏈,以突破台灣此刻竄升的地緣政治風險 

更進一步來看,五大信賴產業的領頭羊就是半導體。一顆顆已進入奈米世界的小小晶片,不只是促進經濟成長的引擎,包括美國、日本、歐盟在內的主要國家,均以國安角度,競相拉攏台積電前往投資,台灣可望藉此達到供應鏈「民主化」的目的。 

循此思路,魏聰哲判斷,賴政府上台後的ICT焦點,將著重安控與通訊這兩部分。例如,太空產業的低軌衛星、延伸出的B5G、6G通訊技術,以及連結各項裝置的物聯網技術等,台灣可藉此契合美日在高科技領域的「友岸外包」概念。至於無人機部分,隨著地緣政治加劇,預期將是台灣軍工產業的「新核心」。 

內閣人事強調「解決問題」 

盤點賴政府的「財經內閣」,準經濟部長郭智輝對半導體業熟稔,來自業界的他,相較過去的部長,作風上可能更為「務實」,也可能會是個行動派。可以預見,郭智輝上任後,當務之急將是解決半導體業迫切的水、電需求,以及環保問題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魏聰哲指出,從這幾次的內閣公布順序來看,內政的重要性居前,經濟方面的人事宣布為第三波,且用人「大破大立」,出現許多黑馬。特別是賴清德當過台南市長,較了解地方的產業面、社會面需求,證諸這次的「AI內閣」,頗有「問題解決內閣」的味道 

在蔡政府任內,主導國家中長期政策走向的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升任賴政府的行政院祕書長,也預示未來四年的產業政策主軸將「蔡規賴隨」,賴清德要改弦易轍的機率不高 

維持半導體生態圈成挑戰 

但五大信賴產業要在全球攻城掠地,前方並非一片坦途。「台灣在半導體先進製程上,仍要持續擴大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差距,特別是韓國的三星及美國的英特爾,在2奈米的節點上緊追不捨。」劉佩真強調,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來說,最重要的是挖深「護城河」,才能繼續做到無可取代的優勢 

另外,由於覬覦台灣在先進製程上的優勢,加上地緣政治因素,預期各國未來仍會在一定程度「去台化」,以規避「雞蛋(半導體)放同一籃子中」的供應鏈風險。也因此,台積電未來的先進製程,顯然不會只在台灣「獨家」運作,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縣的晶圓廠,其微縮程度不斷前進,要如何維持台灣現在的半導體生態圈,將是賴政府的最大挑戰。 

準經濟部長由郭智輝接任,來自業界的他,號稱「最懂半導體的經濟部長」。張智傑攝

準經濟部長由郭智輝接任,來自業界的他,號稱「最懂半導體的經濟部長」。張智傑攝

此外,來自中國、外商的人才挖角,都需要產官學界提出更明確的中長期規劃來因應 

魏聰哲建議,由於半導體製程微縮技術已接近臨界點,台灣在晶圓廠布局海外後,也可循美、日補助台積電到當地設廠的思路,透過政策提供誘因,讓國外最先進的半導體材料商、設備商、先進封裝廠來台投資。除讓這些外商在台落地生產外,更要爭取他們在台灣成立研發單位,抵銷地緣政治帶給台灣的壓力,「這是維持台灣半導體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無人機只走軍工難以茁壯 

無人機雖是台灣軍工業的「新核心」,但專家認為,若只將無人機定位為軍工產業,產業勢必長不大。因為除了美國等少數國家,其他國家的軍工產業多屬「內需產業」,很難成長為半導體、ICT的巨大產值 

無人機這個產業,台灣算是後進者,」戴志言觀察,許多無人機新興應用的布局,台灣已落後歐美,甚至是中國。他強調,台灣要發展無人機產業,必須找到一個市場可接受的切入點,且需求要夠大,才撐得起來。目前檯面上的農噴、遙測、航拍,都不是最佳商業模式。 

他認為,台灣無人機的出路,不在硬體,而在於軟體,可利用現有的晶片優勢,讓無人機有些「類AI」功能,這需要跨產業合作。台灣必須改變目前「五個行業加起來只有五,沒有十」這類無法發揮綜效的現況。 

另一方面來看,縱然其他國家在無人機上走得比我們遠,依舊未能找到成熟的市場切入點,例如無人機送貨講了多年,到現在仍在試驗。不過,藍海仍在,台灣不見得機會全無。 

即將上台的賴清德,面臨朝小野大、國際政經局勢緊繃的艱困局面,他要如何帶領台灣突圍,待520的指針一到,就是見真章的時候。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