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主要國家降息氛圍濃厚之際,中央銀行3月21日跌破大家眼鏡,決定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銀行紛紛跟進調高存款及貸款利率,八大行庫最快在4月2日就會同步調升牌告利率,屆時,房貸族的負擔就會明顯加重。
此外,4月份新電費將上路,據估計,新電價平均漲幅約11%。由於這次是繼2022年之後,台電連續3年調漲電價(國內電價2022年、2023年平均各調高8.4%與11%),民生用電約1340萬戶家庭受影響,不少人擔心電價調漲,也會反映在終端物價,唯有薪水不漲,荷包「有感」縮水。
然而,為何要升息?央行總裁楊金龍的答案很明確,就是為了預防4月電價調漲時通膨失控,「近兩年國內消費物價上漲力道是98年以來最大,民眾感受深刻!」一般而言,利率上升將使廠商借貸成本提高,消費者貸款負擔增加,進而導致投資及消費需求減少,以達到抑制物價上漲的效果。主計總處認為,升息向為各國央行抑制通膨之重要政策工具。
主計總處最新報告指出,原本預估今年全年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85%,電價調漲方案4月上路後,直接影響CPI 0.07個百分點,產業用電成本若全數轉嫁,間接影響約0.17個百分點,合計對CPI全年推升約0.24個百分點,加計央行升息及4月電價漲價影響,今年全年CPI將上漲2.03%,等於連續三年通膨都超過2%。
主計總處強調,以往升息確實有助抑低物價漲幅。央行自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連續5次調升政策利率至1.875%(累計調升0.75 個百分點),今年3月21日考量國內電價將於4月起調漲,加上經濟成長可望增溫,為降低國內通膨預期,再度調升政策利率半碼至2%。
通膨時代的升息對策
大拇哥投顧的行家觀點專欄指出,單純升息半碼對市場影響不會太大,有可能會短暫造成金融股利多,畢竟利差擴大,放貸業務獲利可望增加。
但股市目前熱度頗高,尤其是高股息ETF和高房價的亂象,也被指稱是執政者為了「戳泡沫」之舉,至少在這波全民投資熱潮下,一定要確保熟悉你所購買的產品,
除了高股息商品外,許多人也在問,還有沒有其他選擇?
資金大幅流向債市、日本股市
根據3月29日富達發布的「最新全球資金流向追蹤」顯示,整體債市連14週買超,單週買超151億美元。美國債券連14週買超,單週買超114.4億美元。歐洲債券連21週買超,單週買超25.1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單一國家股票資金流向: 美國轉為買超,單週買超170億美元。歐洲連13週賣超,單週賣超12.1億美元。日本連11週買超,單週買超32億美元。新興市場連3週賣超,單週賣超5.8億美元。
換句話說,若是要投資海外股市,目前日本、印度,專家皆一併看好,台股在上漲股市中也擁有高殖利率、較低本益比優勢,只是挺上兩萬點後,仍要抱著居安思危的風險心態。
滙豐投信指出,今年美債殖利率向下趨勢確立之際,將有利債券型基金產品後市發展。由於過往升息結束後,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與基準利率呈現緩步下滑,對債券資產表現帶來利多,建議可同時配置在投資級債、非投資級債的多元配置複合債券,除有助於掌握市場潛在的上漲動能外,還能對抗市場波動風險。
國泰投信也指出,台股近期飆漲但今年債市尚未跟上股市漲幅,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仍超過4%,維持4.1%的水準(3/12),始終位處歷史相對高檔,極具投資吸引力,降息前布局可先享債息再賺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