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宣布公開發售2024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幣,由於近期金價大漲,紀念金幣定價也提高到7.2萬元,比起蔡英文、賴清德就職發行的紀念金幣5.6萬元,整整多了1.6萬元,漲幅高達近3成,也創下歷次發行紀念幣的新高價,反映了黃金價格逐年上漲的走勢,而近幾個月更因國金融情勢而飆高,站穩2千美元大關。黃金究竟有甚麼魅力?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冷知識呢?
黃金價格逐年飆高,除了中長期仍看好黃金走勢外,黃金從古至今,就被視為珍貴的金屬,在世界使用貨幣的發展歷史中,也佔據重要地位,究竟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冷知識?
黃金冷知識1. 金幣上的面額有什麼意義?
如果觀察歷次央行發售的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金幣,每個一盎司的金幣上,除了新任正副總統的肖象外,上面還有寫著「新臺幣貳仟圓」的面額,令人好奇的是,金幣上的面額代表什麼意義?
金幣上的面額並不代表其實際價值,且在銷售上也不照面額價格銷售,這樣的狀況,世界各國發售的紀念金幣皆然。主要的原因是,多數國家發行的銀幣,在貨幣市場上已無流通功能,因此主要是用來收藏及投資之用,因此其面額僅代表貨幣符號,與價值並無直接關係。
不過,許多國家發行的紀念金幣或投資型金幣,其實面額藏有玄機,與重量有直接關係,以英國發行不列顛女神金幣而言,發行4種規格的金幣,分別為1盎司、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四種面額分別為英鎊100、50、25、10,也就是說,100英鎊的面額代表1盎司,而許多國家發行的紀念金幣,也是以此邏輯訂定面額。
黃金冷知識2. 為什麼銀樓叫銀樓,不叫金樓?
台灣人若要購買黃金飾品,或是與實體黃金有關的交易,都習慣到「銀樓」進行,不過,銀樓的主業務明明是買賣黃金,為何卻以「銀」為名,而非稱作金樓?
金加家珠寶董事長石文信說,黃金在早期的台灣屬於管制品,並無法像現在自由地交易買賣,因此,在買賣貴金屬的交易場所,也不能以「金」為名,因此才被叫做銀樓。
不過,也有一說是因為中國古代的貨幣制度為「銀本位制」,主要作為金融收兌服務的場所,當時此場所會收取民眾的碎銀,最後再重新鑄融成銀錠,上繳中央單位,且也從事珠寶販售等副業,因此將貴金屬、珠寶買賣的場所稱為銀樓。
黃金冷知識3. 該選金條或金塊呢?有品牌差別嗎?
如果想購買實體金塊或金條做為投資或收藏之用,會發現市面上許多品牌可供選擇,雖然同樣都為成色999.9的純金,但也有民眾疑惑,不同品牌的金條或金塊代表什麼意義?
知名的金條製造商有許多家,市面上也隨處可見許多不同品牌,如台灣製的金條就有王鼎、港口王、G.M.G.P金門金品、FWU福來、TSP等,也有國際品牌如瑞士聯合銀行UBS、瑞士PAMP、德國Heraeus賀利氏、加拿大皇家等常見品牌。
不過,金條的價值在於黃金純度與重量,無論購買哪一品牌會金條,都不影響其價值,但購買知名品牌的金條,多有經過公正機構認證,往往流動性會比沒沒無聞的品牌廠商高,甚至在回售金條時,可能遇上困難。
另外,市面上的金條有多種重量規格,小至1公克大至1公斤的條塊都有販售,一般而言,金條重量愈小,也因為價格的關係,愈容易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