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大航海時代啟航,日本熊本廠火速完工,2月24日開幕儀式受到台日社會關注,也拉動台積電正在合作中的美國、德國政府,為何台積電得以快速在日本建廠,7大關鍵QA帶你看熱鬧,也看門道。
2024年開春第一件產業大事:台積電日本熊本廠開幕!即將於2月24日(週六)下午正式舉行,鋪天蓋地的台日訊息,淹沒了二月份產經新聞。
比對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裝機典禮時,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參加,本次量產超前的日本廠,預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本皇室「第一美少女」佳子公主可望出席,台積電則由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主持;台灣公部門代表則包括駐日代表謝長廷、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蘇嘉全、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等人,展現台積電熊本廠在台日產業同盟的指標意義。
在台積電自2019年啟動的新一波大航海時代,熊本廠是上岸首站,別具意義的是,它的定案與開場,都在美國亞歷桑納州廠之後,卻「後發先至」,早於美國廠量產。究竟整套「日本熊本模式」是怎麼做的?開廠在即,本文整理七大FAQ,一文看懂箇中門道與產業眉角。
Q1:為何台積電要去熊本建廠?
台日雙方半導體產業合作密切,「主要是客戶要我們過去,」董事長劉德音唯一正式回應設廠原因,他口中的「客戶」指的就是日本第一大科技集團「索尼Sony」,前科技部長陳良基也曾表示,台南在籌建台積電先進製程聚落時,也曾邀請日本企業至台南,更深入地討論製程協力的細節。
原本一切都在鴨子划水的階段,直到2019年中美兩國摩擦、2020年全球疫情,掐住經濟命脈的「晶片荒」,嚇壞日本當局,從而加速推動台積電日本設廠。從大事記時程觀察,先是日本中央閣員打頭陣,接著串聯學界資源,再磋商地方政府的土地水電資源,最後完成遊說議會,認同半導體戰略計畫,並快速撥款,完成這趟台積電大航海時代的第一站。
台積電赴日設廠大事記 | |
---|---|
2019年中起 | 日本經產省頻繁接觸赴日設廠事宜 |
2019年11月 | 聯盟東京大學進行先進半導體研發 |
2020年1月 | 本州神奈川縣橫濱市設立「日本設計中心」,後設大阪辦公室 |
2021年3月 | 本州茨城縣筑波市設立「3D IC研發中心」 |
2021年4月 | 宣布3年投入3.1兆台幣(1000億美元)全球建廠 |
2021年10月 | 日本國會傳出將與索尼合資建廠。台積宣布美國建廠 |
2021年11月 | 與索尼半導體製造合資組成「日本先進半島體製造」(JASM,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於九州熊本建廠。同時宣布台灣高雄廠計畫。 |
2022年2月 | 豐田子公司電裝DENSO以85億台幣(400億日圓)入股 |
2022年4月 | 熊本一廠動土興建 |
2022年6月 | 日本政府通過補助1020億台幣(4780億日圓),2023年啟付、2024年完付 |
2023年8月 | 熊本一廠辦公樓啟用,台籍員工400人入駐 |
2023年11月 | 日本追加補助,最多1924億台幣(9000億日圓)予熊本二廠 |
2024年2月 | 熊本一廠開幕,預計年底量產 |
Q2:熊本廠是台積電的第幾號廠?
台積電日本熊本一廠,是台積電運營中的第13座晶圓製造廠,編號Fab23。這次並非台積電首度海外設廠,1998年台積電在美國華盛頓州設廠,2000年在上海設廠,2004年則在新加坡設立合資廠。之後的15年,台積電慢慢從競爭激烈的全球晶圓代工領域脫穎而出,熊本廠是台積電站上世界顛峰之際,首次完成的海外廠房。
類型 | 國家 | 縣市 | 數量 |
---|---|---|---|
運行中晶圓製造廠 | 台灣 | 新竹竹科 | 5座 |
台中 | 1座 | ||
台南 | 3座 | ||
中國 | 上海 | 1座 | |
南京 | 1座 | ||
美國 | 華盛頓州 | 1座 | |
新加坡* | 1座 | ||
興建中晶圓製造廠 | 台灣 | 高雄 | 1座 |
新竹寶山 | 4座 | ||
美國 | 亞利桑那州 | 2座 | |
日本* | 九州熊本 | 1座 | |
運行中後段封測廠 | 台灣 | 新竹/台南/桃園/台中/苗栗 | 5座 |
*註:合資公司
Q3:熊本廠在哪?產能如何?生產哪類製程?
位於九州熊本縣菊陽郡菊陽町,其為合資組成「日本先進半島體製造」(JASM,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JASM於2021年11月宣告建廠、2022年4月動工,兩年內完成建造,2024年2月風光開幕、年底量產。JASM為台日合資,其中台積電占股50-70%,日本企業索尼半導體(SSMC)約20%、豐田集團下的電裝(DENSO)約10%。
熊本廠預計員工約1700名,日籍占七成。生產12/16奈米、22/28奈米成熟製程,月產能5.5萬片。有鑑於一號廠的「神速」,台積電已宣布日本二廠計畫,股東成員雷同,調整股權結構,台積電、索尼、電裝以及豐田汽車分別持有約86.5%、6.0%、5.5%和2.0%的JASM股權,二廠製程推進至6/7奈米,總計熊本一、二廠將聘用3400名員工。
Q4:熊本廠年底才量產,為何現在開幕?
時機點一直都是外界很難參透的部分,這項合資案與兩地政府都有關聯,不僅日方出資鉅額,台灣政府也是台積電股東,在距離量產還有超過半年時間之際,舉辦開幕儀式,外界預估有三大可能原因,一是台積電內部高層異動時間,董事長劉德音在2023年12月突然宣告退休,預計續任者為現任總裁的魏哲家,正式交棒時間於今年六月的股東會,日本廠的建成,是劉德音的畢業作品。
二是美國以及德國建廠案,進入某些關鍵推進點,需要「日本成功案例」來隱隱施壓。三是日本執政黨需要提升支持度的故事,尤其是補助台積電的鉅額經費,來自日本納稅人的血汗錢。
Q5:熊本建廠耗資多少?都是自己出的嗎?
日本政府近年加強復興半導體產業,不僅先是投入約740億台幣(3500億日元)研發基金,又追加鉅額的製造相關補助至2100億台幣(1兆日元),進而促成台積電深入合作。
從補助額來看,熊本一廠預計耗資2714億台幣(86億美元)建造,日本政府補助約42%,熊本二廠再獲7000-9000億日圓,約當台幣2000億元,算算在日本政府投資JASM一、二廠,總金額將超過200億美元,將近新台幣6300億元,金額之大,也是受到國際矚目的原因,JASM是日本政府二戰之後,最大額的補助海外企業案。
Q6: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蓋廠在先,為何熊本廠「後發先至」?
台積電於2021年10月幾乎同步宣布建廠美國日本,亞利桑那州廠甚至神速地在2022年12月舉辦移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蘋果執行長庫克、輝達創辦人黃仁勳、AMD超微執行長蘇姿丰等產業大咖齊聚敬賀,但卻在大半年之後,宣告量產時間從2024年後延到2025年,晚於日本廠正式啟用時程。
探究原因,主要是招募與職場文化受到挑戰,美國在地工會要求調整工時、安全環境,並停工要求協商,致使美國廠呈現建廠人員不足的窘境,另一個麻煩點是美國政府說好的補助,還未撥出,讓外界看美國建廠案有種「騎虎難下」之感。對應於日本社會對復興半導體產業的熱絡,亞洲文化相對相近的人力優勢,才完成這次後發先至的成果。
Q7:熊本廠對台積電帶來什麼實質助益?
台積電現有12座晶圓廠,創造2023年全年營收2.16兆台幣,毛利率54.4%。熊本一廠預計生產12/16奈米、22/28奈米成熟製程,月產能5.5萬片,產能全開的情況下,大約貢獻台積電將近一成營收。
但受惠於台積電製程使用的高端原物料,大半來自日本供應鏈,所以,將從日本當地運送至熊本廠,而且晶片完成之後,也將送至索尼、豐田等日本製造廠,節省下來的運費,不僅降低成本,也提高競爭優勢,有助於整體毛利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