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未來市場 從杜拜瞄準歐亞非-100名台灣人和120國搶生意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06-06-29

瀏覽數 36,450+

未來市場 從杜拜瞄準歐亞非-100名台灣人和120國搶生意
 

本文出自 2006 / 6月號雜誌 全球必修杜拜學

站在杜拜塔(Burj Dubai)展示間縮小版的模型前,遙望窗外預計2008年竣工後將取代台北101,成為世界第一高樓的真實杜拜塔,目前正以每四、五天長高一層樓的速度,在杜拜市區拔高而起。

負責監造這個龐大工程的團隊,由20位韓國三星(Samsung)承包工程師、20位監造工程師以及超過10位伊瑪(Emaar)聘雇的跨國顧問組成,其中還包括一個台灣人。

他,是美商端拿(Turner)國際顧問公司的主任工程師陳建州。

完成了台北101工程管理後,由於公司再度拿下杜拜塔的監造顧問,2004年8月,陳建州與伊瑪高層面試後,就隨公司到杜拜上任,「本以為蓋完台北101,我的工程生涯將開始走下坡,沒想到杜拜是玩真的!」

他還記得,當他打電話告訴住在美國聖地牙哥的姊姊,自己要到杜拜工作時,由於美國人在911後,對中東地區很敏感,姊姊簡直嚇壞了,連念高中的侄女都問他:「你是不是瘋了?」

這一年半以來,陳建州親眼目睹杜拜大興土木,也看到韓國人極力爭取建造世界最高樓,他有感而發地說:「杜拜有很多機會,台灣人為什麼不來?」

錯過商機-投資不到總金額千分之一

被形容個性宛如游牧民族勇於闖蕩、逐商機而居的台商,在全世界攻城掠地,卻錯過中東10幾年。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過去10年,台商在中東13國的投資僅28件,投資金額還不到對外總投資金額的千分之一。

尤其是近五年蓬勃發展的杜拜。當全世界超過120國人不遠千里到杜拜搶機會,實現他們的淘金夢,但截至今年5月,在杜拜的台灣人,加起來不到100人。

萬海航運中東紅海地區總代表孫義順板說,在100個台灣人中,台商海運公司家眷占1∕5,外派政府官員又占1∕5,「剩下的大多是公司外派,自己來的沒幾個。」

以杜拜「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Jebel Ali Free Zone)為例,目前已有來自120國、5000家廠商進駐,台灣廠商卻只有寥寥可數的六家。

為什麼台商不來杜拜?外貿協會駐杜拜辦事處主任楊梓挺分析,全年40度以上的高溫,以及回教陌生的風土民情,是最主要原因,「提起中東,台灣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戰亂多,殊不知這裡也有進步的一面。」

投資先鋒-26年開了八家連鎖餐廳

有人說,想打中東市場,杜拜是最好的總部地點。不只包含海灣六國,鄰近的伊朗、伊拉克,也可把貨銷往印度、土耳其、非洲及東歐等地區,輕易扼控歐亞非三大洲。

很多人沒想過,原來在政府鼓吹前進印度的號角聲之外,還有一顆閃亮的世界明星。

其實過去20年,早就有洞察先機的台商,利用杜拜的地理條件和政策優惠,伴隨杜拜的發展而扶搖直上。

最早進入中東的台商,當屬中華餐廳集團總裁韓學斌及承展貿易董事長鄭東財。

政大阿語系畢業的韓學斌,穩重熱情,說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1974年起,他就在科威特經商,代理油品、船務公司及開中華餐館,生意遍及海灣六國。

後來遇上90年波灣戰爭,船不來了,損失800、900萬美元的他,只好結束所有生意,退守到當時有「大後方」之稱的貨物集散地杜拜。

「杜拜比較安定、自由,也適合居住,」坐在舊市區經營了26年的中華餐廳,已經在杜拜開了八家連鎖中式餐館的韓學斌,特別強調杜拜治安好,不必擔心人被搶、車被砸。

他也深刻體認,台灣人想來杜拜投資,必須有長遠的打算,因為過程中不乏短暫的經濟起伏,但確定的是,大趨勢將持續走高。

免稅天堂-不管賺多少都是自己的

至於鄭東財則是看準杜拜個人、公司一律免稅,加上進口關稅只有5%的優惠,20年前開始從台灣進口農產品及日用品,第一年就淨賺2000、3000萬美元,「來這邊不管賺多少,都是你的,」外表忠厚老實的他,笑瞇了眼。

這幾年受到大陸、韓國日用品削價競爭的影響,鄭東財轉而經營技術貿易,除了進口環保建材、懸吊系統配件,甚至連施工都全部包辦,「杜拜的時代在變,我們生意人的腦子也要跟著變,」他說,杜拜的貿易商機還是很大。

因為地處沙漠,除了石油之外,小從孩子的玩具,大至名牌轎車,統統得倚賴國外進口。

另一方面,杜拜也是繼新加坡、香港後,全球第三大轉口中心。全球前20大航商皆有船停靠杜拜,包括排名第4的長榮、第16的陽明及第20的萬海等台商。

4月30日晚上,長榮海運總經理王龍雄從台灣大老遠飛到杜拜阿聯酋酒店(Emirates Towers hotel),主持分公司設立20週年的慶祝酒會。

一開場,王龍雄就花了近一個小時,逐一頒發感謝狀給來自鄰近國家的長期代理商及合作客戶,在此同時,萬海航運的第二代經營者也剛好抵達杜拜,進行業務巡視。

轉口中心-海運變成最熱門行業

為什麼台灣航商的經營高層如此重視杜拜市場?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這七年遠東到中東是黃金航線,每一年貨量平均成長20%,」陽明海運駐中東地區代表張智誠引述杜拜港口世界(DPWord)提供的數據說明。

他進一步指出,光陽明這兩年的貨量就成長100%,達到每星期2900TUE(20呎貨櫃)。

拜高油價之賜,中東人地區消費能力迅速攀升,貨船艘艘滿載,航商也闊綽地加碼買新船,甚至航行中東線的船型噸位也愈換愈大,「台商在杜拜投資最大、最熱絡的行業,非海運莫屬,」張智誠自豪地說。

他大膽預測,今年貨量已跟不上新船增加速度,為了維持市占率,航商間的搶貨大戰即將開打。

八年前,中東航線還不算熱門。眼看歐洲線、美國線日趨飽和,陽明領導階層認為,中東線將是下一個暢旺航線,於是開始向新加坡籍太平船務買艙位。

直至2004年,張智誠赴任,除了原有和新籍合作的航線,業務的增加,讓陽明自己新開一條,又和同為台商的萬海聯營另一條。

不同於競爭者長榮、萬海,分別在三年前及一年前從請當地船務代理,升級為自己設分公司,陽明仍稱代表處。

「我們希望百分之百都是自己的資金,」張智誠解釋,在杜拜成立公司,必須找當地人當合夥人,讓對方擁有51%的股分。

絕大部分台商到大陸或東南亞投資設廠,都是看上當地廉價的勞工,但在杜拜,根本請不到當地人,這些占總人口數20%的阿拉伯人,不是為政府機關工作,就是輕鬆當外資的大老闆。

例如,陽明海運杜拜辦公室裡的40個員工,九成來自印度,「不管藍領或白領,印度人都是杜拜最主要的外勞,」張智誠引用台商間的玩笑話,「UAE(阿聯)應該改名為UA『I』(India)。」

高科技業-亞洲唯一女老總10年有成

海運來了,蜚聲國際的台灣IT(資訊科技)廠嗅到商機,也跟著來杜拜。

出了杜拜市區,往東駛去,約40分鐘,高速公路旁出現一棟銀白色建築,以綠色油漆寫著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acer」。

宏碁電腦是台商進駐杜拜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的領頭雁。在這裡,用不著找阿拉伯人當擔保人,免繳關稅,也減化了官僚式的繁複作業模式。

對宏碁而言,設於傑貝阿里的杜拜分公司是發貨中心,只有倉儲與物流的功能。如果從大陸進口電腦,不用通關,可以暫時堆放在傑貝阿里,等到北非或中東銷售中心訂貨,就可以直接發貨。

acer到後不到五年,專做螢幕(Monitor)的中強電子,也派了當年才34歲的詹小娜,到杜拜管中東市場。

杜拜台商之間,甚至是整個傑貝阿里,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位第一個女總經理,直到現在,詹小娜仍是傑貝阿里唯一的亞洲女總經理。

直接、俐落又熱心的詹小娜,永遠記得11年前,當她到法院辦理公司註冊登記,重男輕女的阿拉伯裔法官問她,「妳們公司沒有男生嗎?怎麼派個女生來?」

從剛開始怕失敗,節儉省出業績,到歷經總公司財務困境、組織改組,詹小娜領軍的杜拜團隊,始終是一枝獨秀在中東稱霸,直至韓國樂金、三星以低價攻陷,才不得已退居第3。

她最自豪的是,在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退票,或貨款不能兌現的中東市場,10年來自己從沒被倒過帳,「在這個市場,寧可不賺錢,也要步步為營。」

2001年正式到杜拜設據點的明基電通,為台商樹立一個新典範,在傑貝阿里設公司後,再跑到杜拜市區開分公司。

明基電通IMEA(印度、中東及非洲)營銷總監董于震的構想是,既能享受傑貝阿里該有的免稅福利,從市區到客戶或代理商處,交通也方便。

其實原本明基打算把埃及當作中東和非洲的據點,但沒多久又把總部移到杜拜。

董于震認為,杜拜的生活機能方便,政府也給外來投資者支援,最重要的是,杜拜和其他穆斯林國家的關係融洽,伊朗的貨絕大部分都從杜拜轉入,可掌握伊朗7000多萬人的市場。

從電腦周邊、電腦和消費電子,現在明基杜拜分公司把重心放在埃及、伊朗及巴基斯坦等開發中國家。

「過去五年在這些區域的營收都成長25%,」明基印度籍的MEA(中東、非洲)總經理巴格許(Manish Bakshi)興奮地說,去年中東分公司還獲得總公司頒發的「年度最佳貢獻獎」。

在中東的富有國家,明基也多有斬獲。像沙烏地、杜拜、阿布達比及夏迦,因為文化保守、不能有電影院,對家用LCD TV及投影機的需求量大增,「他們對高科技的接受度高,購買力也很強,」巴格許說。

巴格許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杜拜的通關效率。他說,從收到貨櫃、海關接手到進入倉庫,杜拜不到一天就完成,「同樣的過程,在印度需要六天。」

公平競爭-有本事就能出頭的市場

規模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1∕10的鴻海,也沒有在中東市場缺席。

身為回教徒,又主修阿拉伯文的紀大衛,本來想從事外交工作,卻因緣際會進入IT產業,待過光寶科技、大眾電腦,直到2004年10月,才授命替鴻海集團到杜拜拓展市場。

代工訂單已遍及世界一線大廠的鴻海,不要紀大衛繼續接單,而是希望他能在短時間內打響鴻海自有品牌富士康(Foxxconn)的名號。

以「Intel inside,Foxxconn outside」口號進入市場,不到一年半,紀大衛已經將市占率從零拉高到15%,問他如何做到的?他笑著說,「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玩這個市場,自然比較順利。」

本來計畫和太太、孩子移民加拿大的紀大衛,後來選擇留在中東發展,對他來說,歐美市場雖大,但競爭者眾,台灣人先天不熟悉回教地區,頂多組團來考察,不一定長期住下來,「我留下來的原因是,我的價值在這裡,我的舞台在這裡。」

幾乎一切都免稅的杜拜,傳遞給全世界一種訊息,那就是這個市場完全遵從公平競爭的法則,「誰的服務好、品質佳、速度快、價格低,就能在杜拜生存,」紀大衛強調,只要有本事,每個人都能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