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桃園市中心,火車站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原先的翰品酒店,現在搖身一變,成為敏盛智慧醫療城。敏盛智醫城,是全台首座結合智慧醫療、健檢、醫美、健康酒店式公寓的綜合醫療城,透過App,一支手機就能看病領藥。這樣全新的醫療服務模式,除了更便利之外,能否改變醫療生態,提供更好的醫療品質?
19層樓高的建築,一進入大廳,映入眼簾的是天花板高掛的水晶吊燈,米白色相間的大理石磁磚,角落還擺設一架平台鋼琴。這棟華麗建築就是去年12月正式開幕的敏盛智慧醫療城。
用手機掃碼報到,在門口就進入看病流程
病患走入大廳後,自然地拿出手機,在電子閘門上方感應一秒,便進入智醫城。「手機App就是智醫城的『智慧』關鍵,」敏盛醫療集團執行長楊弘仁說明,病人只要登入敏盛智醫App,即可通過電子閘門,同時完成報到手續。
當病人用手機掃碼的同時,看診流程即刻啟動。
從掛號、報到、繳費、檢查,在手機App中皆有流程指引。初診病人可先到櫃台旁,做身高體重和血壓等身體量測。接著,候診順序也會出現在手機App內,不被侷限一定要在診所樓層等候。當病人離開診間後,可直接到一樓的躍獅藥局領藥,只需要10分鐘便能完成領藥手續。
綜合美、韓兩國作法,推出全台首座智醫城
曾在美國大型醫療集團工作的楊弘仁,觀察到美國疫情期間,興起醫療城(Medical Mall)概念,綜合型醫療健康服務。而2022年,楊弘仁到韓國參訪當地智慧醫院後,發現許多間醫院的入口處都設有電子閘門,病人和醫護人員用手機掃碼進入醫院,而手機App就是數位化的整合平台,於是,楊弘仁便決定導入手機App和電子閘門,成為智醫城的智慧化起點。
「用App串聯所有環節,能節省很多時間,」楊弘仁提到,許多病人到醫院看病,受限於看診流程繁瑣,「光看個病,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就沒了,」於是,楊弘仁便導入數位系統和電子閘門,期待提升看診便利性和效率。
數位系統助優化服務,提升慢病照護管理品質
除了增加便利性,手機App也能查詢個人在敏盛醫療體系的看診紀錄和用藥資訊,臺大醫院副院長黃國晉提到,以往病人要到醫院診間插入健保卡,才能得知三個月內的就醫和用藥紀錄,「像是一機在手,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另外,黃國晉認為,智醫App對慢性疾病管理也有所助益,他提到,許多慢性病病人因為同時服用十種以上藥物,無法記住藥物資訊,或者忘記帶藥袋到診間,這時手機App的個人用藥紀錄就能幫上忙。黃國晉認為,敏盛智醫App在促進慢病管理照護的同時,也有助提升病人對「自主健康管理」的意識,知道需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而在醫院端,數位系統累積的資料,則讓醫護團隊得知病人使用習慣和看病過程,以便精準地優化服務流程。楊弘仁舉例,像是每個環節病人等待的時長、App最受歡迎的功能等,「這些數據能幫助發現問題,來優化服務品質,」楊弘仁強調。
從客人大罵為何要下載App,到看診人次穩定成長
但,在推行數位系統、敏盛智醫App的過程,除了系統設置之外,病人的接受程度更是一大考驗。
楊弘仁回憶,最初設立電子閘門時,就有一位70多歲的病人,站在門口抗議,「看個病為什麼還要手機掃條碼!」最後,經過志工多次的解說與引導後,這名病人才發現手機報到確實較為便利快速,從抗拒逐漸接受使用手機報到,後來,甚至會主動教其他初診病人使用智醫城App。
從去年三月試營運至今,約10個月,智慧診所累計看診人次突破1萬人,月成長超過兩成,「看起來是往對的方向發展,」楊弘仁樂觀以待。
結合藥妝到康養住宿,創新「大健康」服務模式
醫院起家的敏盛醫療體系,近年,事業版圖從醫療一路延伸到大健康領域,包含:藥局、健檢、醫美,醫材、醫療資訊系統等。楊弘仁觀察,其實這些服務都是同一群客人,「只是人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服務,」因此,楊弘仁便將智醫城當作整合場域,導入多元服務。
智醫城一樓,就是躍獅連鎖藥局的旗艦店。不只讓智慧診所民眾前往領藥,也提供保健藥妝品諮詢、販售服務,根據敏盛智醫城統計,躍獅旗艦店月營收較其他店家平均多一倍。另外,智醫城團隊也發揮原先五星級飯店的硬體優勢,將9~15樓規劃為「智醫康寓」,結合高階健檢、睡眠檢測等服務,讓客戶能同時享有健康和住宿服務。
智醫城是智慧醫療的發展趨勢,但,黃國晉同時也提到,「如何用成績說服大家,是敏盛的一大考驗,」如何更全面地落實並整合多元服務,將是敏盛智醫城的最大挑戰,也是台灣醫療服務創新轉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