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韓劇《死期將至》爆紅!一集死一位男神,就能讓觀眾爆哭?

吳季柔
user

吳季柔

2024-02-07

瀏覽數 9,300+

韓劇《死期將至》劇情緊湊、畫面華麗,看哭一票觀眾,背後反映的其實是韓國年輕世代的困境。取自FB@티빙-TVING
韓劇《死期將至》劇情緊湊、畫面華麗,看哭一票觀眾,背後反映的其實是韓國年輕世代的困境。取自FB@티빙-TV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每一集都換一位男神「領便當」的超熱門韓劇《死期將至》,劇情緊湊、畫面華麗,而且有眾多韓國演藝圈實力派大咖加入的黃金陣容!但為何看著主角心境的轉變,一票觀眾就跟著爆哭?背後反映的,其實是韓國年輕世代的困境

註:文章分析含劇透,若你已經欣賞過《死期將至》,請放心閱讀

韓國創串流平台TVING的原創影集《死期將至》,首部曲上映時立刻掀起話題,隨著第二部分在1月初上線完畢,再度推升討論熱度。

影集改編自網路漫畫《我死了又死》,描述一名輕生的青年,陷入12次重生輪迴,每一次轉生,都會附身在一位將死之人身上,而主角必須拚盡全力避免「領便當」,才可以逃脫輪迴,否則將墮入地獄。

劇情雖觸及死亡議題,但因為編劇不落俗套,避免說教感,再加上超豪華陣容、快節奏的劇情、華麗的場面調度,讓這部僅可在Prime Video上觀看的影集,迅速在社群平台上走紅,成功在海內外掀起熱議。

iMDb收割8.8高分!締造TVING原創影劇觀看紀錄

韓國媒體《News 1》1月底報導,《死期將至》打破TVING原創內容中,獨立訪客的歷史觀看紀錄。另外,在Prime Video平台上也表現不俗,Flix Patrol數據顯示,《死期將至》在約78個國家中,皆擠入前十大熱門排行榜,iMDb評分也收割8.8的高分。

許多網友看完都反應熱烈,紛紛留言大讚影集「超好看」。尤其是親情的橋段,更引起觀眾共鳴,忍不住落淚,「好好看,直接哭爆」「最後一集狂哭到頭痛,看完甚至哭著打電話給媽媽道歉,一個影集能有這樣的影響力,真的了不起」「每個主角分身都是大咖,加上完整的故事輪迴,除了精彩,還有深深的體悟」。

韓國青年困境:活著對我來說,就像身處地獄

韓國待業年輕人人數達21.8萬,其中有八萬人,多數時間蝸居在家,形成類似躺平文化的「純休息世代」。(僅為情境圖)Pexels by Phong Vo

韓國待業年輕人人數達21.8萬,其中有八萬人,多數時間蝸居在家,形成類似躺平文化的「純休息世代」。(僅為情境圖)Pexels by Phong Vo

究竟,這部韓國的開年神劇,如何用沉重的死亡議題,收割一面倒的好評?

《死期將至》凸顯韓國高壓社會中,長期存在的高失業率、高自殺率問題,以及青年世代受困其中的力不從心。

由徐仁國飾演的主角「崔怡在」,在大學畢業前夕,即將前往大公司的最後面試,沒想到卻遇上死亡車禍,驚嚇過度而搞砸了面試。事故衝擊讓他留下陰影,儘管屢敗屢試,仍舊連續七年都找不到正職工作,只能打零工勉強度日。

沒想到,崔怡在隨後又和交往多年的女友分手,更因房租積欠多月,家當全被丟出屋外,讓他灰心喪志,走上絕路,活著對我來說就像身處地獄。我不打算再為了生存,而頑強掙扎。

歡慶遠見39週年 訂閱享25折優惠>>>訂兩年送一年 再送超級好書三選二

待業七年的慘況,並非影集誇大,這正是當前韓國社會過度競爭的黑暗面。《韓國先驅報》報導,政府當局2023年5月數據顯示,約四成韓國待業年輕人,已連續失業超過三年。這群人年紀落在15至29歲,人數達21.8萬,其中有八萬人,已放棄嘗試就業、接受培訓,多數時間蝸居在家,形成類似躺平文化的「純休息世代」。

喚醒「N拋世代」:我的死亡留給愛我的人們

在純休息世代之前,韓國20至30歲年輕人,早已流行起「N拋世代」(N포세대),或稱「全拋世代」(전포세대)的說法。

這可以回溯至最早的「三拋世代」,拋棄戀愛、結婚、生育。沒想到,數年後的狀況更慘,變成連買房、人際關係都放棄的「五拋世代」。而接著登場的,是連夢想、希望都不敢奢求的「七拋世代」。最後,就是一切皆可拋的「N拋世代」,萬念俱灰至此,連生命都可以捨棄。

事實上,導演兼編劇河炳勳接受《中央日報》訪問時表示,當他得知因自殺死亡的人數,竟超過因新冠疫情病逝的人數,讓他大感震驚,「我認為在當今世代,有必要透過一部關於死亡和自殺的戲劇,來講述一個故事,而非傳達一個片面的教訓。」

導演兼編劇河炳勳認為,在當今世代,有必要透過一部關於死亡和自殺的戲劇,來講述一個故事,而非傳達一個片面的教訓。取自namu.wiki

導演兼編劇河炳勳認為,在當今世代,有必要透過一部關於死亡和自殺的戲劇,來講述一個故事,而非傳達一個片面的教訓。取自namu.wiki

如果看過影集,便會知道有些畫面寫實到有些血腥,而這正是導演的深意。「雖然會擔心殘酷血腥的場面,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觀眾能間接感受到崔怡在的痛苦,」河炳勳強調,「我想傳達對死亡的恐懼。」

隨著劇情推進,對於恐懼死亡的描繪,早已不只是肉體,觀眾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主角對「無常」來臨的無能為力,伴隨著無法挽回的悔恨,尤其是傷害了身邊深愛自己的家人與愛人。

我的懲罰是經歷12次痛苦的死亡其中最錐心痛苦的,不是被火焚燒,也不是四肢支解、凌虐而死,而是心愛之人死去時感受到的痛楚。這正是這齣韓劇最震撼的金句之一。

崔怡在最後附身在自己母親身上,從媽媽的視角,看見母愛與生命的韌性。她每天凌晨3點起床工作,忍受雙腿的病痛,儘管怡在的死讓母親充滿內疚,她依舊認真度過每一天。

我以為占據了人生全部的痛苦,其實只占了一小部分。晴朗的日子、下雨的日子,一天天累積成為了人生,所以即使失敗也沒有關係。」

 這正是這部影集傳達的體悟,希望帶給所有迷茫、受挫的靈魂,一些提醒與寬慰。儘管渺小如螻蟻,被生活碾壓成為無所奢求的「N拋世代」,還是要記得,身邊總有拋不下的心愛之人。不管晴天、雨天,只要還能看著同一片天空,就是好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